村民正在制作火亭子。
春節前夕,銅川市耀州區為傳承傳統文化,將恢復已30年未演出的耀州火亭子表演。通過老手藝人的努力,大家的積極參與,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有望在春節期間展示。
“北街的獅子,南街的龍,東街的火亭子耍個紅”,在永安路街道南泉社區,記者看到師傅們正在給火亭子上色,經過上色的火亭子變得栩栩如生。師傅告訴記者,在農歷蛇年的正月十五會有專業演員,身著古裝,與這些造型融為一體,讓火亭子真正地“活”起來。
耀州火亭子市級非遺傳承人樊尚文說:“我做的是‘千年薪火’,下面是個窯爐,燒制銅川經典的工藝瓷倒流壺,上面做了個耀州老碗,耀州老碗承載了耀州瓷的千年爐火,這是我設計這個作品的想法。再一個也是為了傳承,我從小跟我師傅也是我岳父在做,就想把這個事繼續好好地傳承下去。”
火亭子是耀州區東街人的拿手戲,是農村社火中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然而,隨著文化的日益多元,在耀州區曾經盛極一時的火亭子日漸式微,已經30年沒有演出了。這次能夠重新展演,這讓非遺傳承人樊尚文和胡民才都充滿了干勁。
陜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耀州紙扎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胡民才說:“時隔三十年,能再次啟動火亭子,特別不容易。這次我創作的是梁祝,梁祝也是我多年來構思的一個作品,兩個蝴蝶,蝴蝶背上站兩個娃,扮演梁山伯與祝英臺,下面是祥云,好似蝴蝶順著祥云飛上去了。這次的演藝應該能給全市人民帶來一場民俗文化盛宴?!?/p>
據了解,耀州火亭子始自清末民初,融美術、繪畫、造型、紙扎工藝于一體。據東街村老藝人講,那時耀州區分東、南、西、北四社,每年元宵節,各社均辦社火互相競賽。東社常辦社火的藝人們為了出奇制勝,設計了以故事人物和紙扎彩燈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在晚上演出。經過不斷改進,這種獨特的社火在東街村流傳下來。
耀州區文化館副館長孫潔說:“耀州火亭子是我區省級非遺保護項目,傳承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是陜西民間藝術的一絕?;鹜ぷ咏陙砹料唷疅艋鹄锏囊荨?,并登上央視春晚,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植于城鄉,樂享于群眾,為廣大群眾帶來前所未有的特色非遺盛宴?!保ㄓ浾?裴明 通訊員 韓鑫)來源:西安晚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