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8日,展覽《他的城——吳正中攝影展》的第三部分“家在青島”在青島平康五里美術(shù)館開幕,該部分與正在展出的“青島老城”和“青島記憶”共同呈現(xiàn)了一段近四十年的青島城市影像記憶。
這些照片皆出自青島攝影家吳正中之手,從1980年起,吳正中便用鏡頭記錄著這座獨具特色的海濱城市。四十年間,拍攝數(shù)量多達十萬張,是青島發(fā)展與變化的重要親歷者、記錄者。他曾當過兵、做過企業(yè)工人、宣傳干部,也擔任過報社攝影記者。在吳正中看來,一個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足夠了。“我只想做好自己的記錄,其他都不管了,我也管不著。我是一個旁觀者,又是其中的生活者,通過攝影記錄人生的軌跡,我覺得這樣挺好。別的職業(yè)都無法像攝影這樣給我這么大的樂趣。”吳正中說。
《他的城——吳正中攝影展》現(xiàn)場視頻
“現(xiàn)在,吳正中依然保持著旺盛的創(chuàng)造力,每天拎著相機走街串巷,就像20世紀80年代他剛拿起相機一樣。有些東西變了,有些東西未曾改變。他將自己的生活過得盡量單純,正如他這個人一樣。他仿佛使出全身力氣堵住與世界交流的通道,只留下攝影。他追求純粹的專注,專注影像的每一個細節(jié)。”展覽策展人曾澤鯤說。同時,曾澤鯤也講述了展覽的三個部分,這些被他稱為青島“時間切片”的照片,在留住一個個時代的同時,也將延續(xù)著吳正中的生命。
俯瞰青島老城區(qū),1999年。本文圖片均為吳正中作品
一、青島老城
展覽第一部分“青島老城”借用社會學(xué)的方法,對老城區(qū)街道、社區(qū)、建筑、門洞、院落,以及鐫刻在每個青島人記憶中的波螺油子路進行空間描述,成為當代中國紀實攝影重要的影像記述。
青島,四方路,1997年
青島,小港一路21號。1999年
青島,冠縣路31號。1996年
青島,黃島路。1998年
青島,江寧路,劈柴院。1995年
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一條條歷經(jīng)風雨的老街、老樓、老院被永遠定格,它們靜靜地矗立著,是青島最真實的模樣。如今,它們多已被現(xiàn)代化的高樓大廈淹沒,但每張照片都會講述曾經(jīng)的舊日時光、歡聲笑語,人們心中的那份情感卻是歷久彌新。
青島,膠東路(波螺油子)。1997年
青島,膠東路(波螺油子)。1997年
青島,嶗山大院。1998年
青島,泗水路8號。1996年
青島,膠東路(波螺油子)。2000年
青島,蘭山路。1996年
青島,濰縣路與德縣路交叉口。1999年
二、青島變遷
“變遷”是歷史繞不開的話題,同一地點、同一視角、不同時間狀態(tài)下的城市影像,直觀展現(xiàn)了城市發(fā)展過程中的景觀變化。
吳正中從拿起相機的那一刻起,便開始持續(xù)不斷地解剖這座城市。展覽第二部分“青島變遷”如同一個時光機,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它讓我們看到時間本身的樣子,舍身歲月之中人們瑣碎庸常的生活,看到那些被我們遺忘卻又無比熟悉的地方。
青島,膠州路與濟寧路交叉口。上:1996年,下:2024年
青島,濟寧支路。上:1997年,下:2024年
青島,芝罘路。上:2008年,下:2024年
青島,陵縣路13號內(nèi)景舊貌新顏。上:2009年,下:2024年
陳舊的東西必然要為建設(shè)現(xiàn)代化城市讓路,只要能及時將那些“曾經(jīng)”記錄下來,讓它們成為見證歷史、銘刻時代的窗口,讓未來之人不至于完全忘記過去,正是吳正中永恒不變的初心與力量。
青島,中山路。上:1999年,下:2009年
青島,李村路與陽谷路交界。上:1996年,下:2021年
青島,遼寧路一角。上:2009年,下:2014年
三、家在青島
衣食住行是城市生活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青島這座百年城市而言,開放與保守、新潮與傳統(tǒng),中西融合的身影遍布每個角落。
啤酒、燒烤、海鮮,以及各類豐富的美食,不僅僅是味蕾的享受,它也可以是一段回憶;街坊鄰里間的噓寒問暖、共話家常如今已逐漸弱化;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結(jié)合的代步工具處處體現(xiàn)出青島交通的發(fā)展變遷;街頭巷尾的勞動人民用雙手告別過去,創(chuàng)造新生活;海濱城市所獨有的自然景觀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青島,安徽路。1990年
青島,第二海水浴場。1993年
青島,第一體育場。1989年
青島,啤酒城,啤酒節(jié)。1994年
青島,兒童公園。1990年
青島,孟莊路。1996年
青島,寧陽路11號。1999年
青島,延安二路。1997年
這些“人”和“物”被吳正中一一記錄下來,成為反映時代變遷的重要圖像文獻。這四十年,吳正中既是旁觀者,又是生活者,樂此不疲且矢志不渝,他會一直走下去,用攝影留住屬于青島的時代記憶。
青島,中山公園。1987年
青島,肥城路。1997年
青島,中山路。1995年
青島,湖南路。1993年
青島,中山路。1997年
青島,湖南路8號。1999年
關(guān)于吳正中
吳正中,1954年生于青島,曾當過兵、做過企業(yè)工人、宣傳干部,擔任過報社攝影記者、主任。
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拍攝了大量有關(guān)青島的照片。作品曾兩次獲得中國新聞獎、金鏡頭獎;并曾獲中國、日本聯(lián)合舉辦的“勞動與生活”攝影展金獎、首屆“徐肖冰杯”中國紀實攝影展記錄類典藏獎、第四屆“徐肖冰杯”中國紀實攝影展獎等多個獎項。
2025年1月20日,攝影家吳正中正在向觀眾介紹照片拍攝的地點和經(jīng)過。以“看得見的改變”為主題的攝影展在青島市南區(qū)中山路展出,集中展示中山路城市更新情況與成果。澎湃新聞 高劍平 圖
曾分別參加“中國現(xiàn)代攝影沙龍”88展(北京),1989年中日聯(lián)辦的“勞動與生活”攝影作品展(日本東京、中國北京),山東一品國際攝影節(jié)、平遙國際攝影大展、首屆鳳凰國際攝影雙年展、中國人本——紀實在當代(廣東)、1949—2009中國紀實攝影大展(北京)、2021年青島美術(shù)館《一個人·他的城》個人作品回顧展等展覽。“老青島”系列作品被杭州蕓廷藝術(shù)空間、廣東美術(shù)館及國內(nèi)外個人收藏。
出版著作:《時代影像》(2003年,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青島表情》(2003年,青島出版社)、《家在青島》(2009年,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大瀝人家》(2018年,中國民族攝影藝術(shù)出版社)、《波螺油子》(2019年,青島出版社)、《嶗山大院》(2021年,青島出版社)、《他的城》(2024年,山東畫報出版社)。
展覽信息
展覽時間:2024年12月15日—2025年2月28日
展覽地點:青島市市南區(qū)黃島路17號,平康五里美術(shù)館
責任編輯:沈關(guān)哲
校對:丁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