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嘉定南翔古鎮的檀園參觀了一場特別的畫展。
上海十方畫院書畫迎春展開幕了。滬上10位書畫名家、12位優秀青年藝術家組成“青年藝術家工作室”,傳承書畫藝術、培養青年人才。
走進二樓,欣賞近90幅精品新作,讓人耳目一新。
這些畫作不僅充滿了瑰麗想象、還有蛇年的美好祝福。
繁星點點一般的梅花、
青黛色暈染開的荷葉、
孤舟一葉的釣魚翁、
馳騁通過狹窄山路的駿馬、
將獅子當作坐騎的佛祖菩薩、
當然,活潑俏皮的仕女、頑皮的孩童和靈蛇們在一起,應景且充滿了童趣。
還有各種詩詞歌賦、書法作品,在筆觸中沁滿了作者的心意,悠長高遠。
我們喜歡評價一個藝術家技藝超群。“技”是技法的“技”、“藝”更多的是指藝術品味。
藝術作品在傳播的過程中,總免不了被人去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環境等。許多藝術作品流傳千古,更多的是因為作品背后的意境和時代背景讓人深深折服。
我一直在想:即便已經進入了人工智能時代,但繪畫和書法還是承載著作者們獨特的對藝術、對生活的理解,人工智能無法取代。
看完畫展,還可以順便在檀園里逛逛,這座始建于明代萬歷時期的精巧別致的園林,是“嘉定四先生”之一李流芳的私家園林,園內有劍蛻齋、慎娛室、次醉閣、春雨廊等精美建筑,廳堂環立;花鳥山石、移步換景,徜徉園內,如在畫中。
我突然感覺有點像蘇州園林的味道:湖州山石、嶙峋聳立,讓人浮想聯翩。還不乏童趣:在山石中捉迷藏。
我走在南翔古鎮的石板路上,過節的氛圍越來越濃厚,游客們不免找尋著快樂、填飽了肚子。
過節了,大家可以到檀園里的上海十方畫院看看畫展,來一場視覺的享受、再順便逛吃逛玩。南翔是個人文薈萃、歷史悠久的古鎮,吸引著八方來客。
今天(1月23日),位于上海嘉定萬佛寺,中式面點高級技師鄧修青受上海十方福德基金會“心安家定”專項基金的邀請,向江橋鎮居民和萬佛寺志愿者們傳授手作桂花糕的傳統手藝,傳遞甜蜜幸福的年味。
相傳南方地區吃桂花糕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明代《遵生八箋》中記載有桂花糕的制作方法:“桂花糖蒸新栗粉磨作糕。”
傳統桂花糕由綿白糖、糯米粉、植物油、蜜桂花等為制作原料,再按適當比例配好,經過蒸、炒、磨、拌、匣、刀切等工序精制而成。
剛出鍋的桂花糕雪白如玉,糕體軟糯綿密、清甜爽口、細膩化渣,桂香濃郁。在嘉定江橋,桂花糕不僅是美食,還是職業培訓。江橋鎮就業培訓扶持項目已開展多年,如今又有了“心安家定”專項基金的支持,職業技能提升和培訓基地建設等各項工作也在去年有了長足進展。
上海十方福德公益基金會理事長、上海萬佛寺住持慧禪法師說:“樂業安心,家庭安穩,社會安和是老百姓共同的向往和目標,這也是我們‘心安家定’專項基金設立的初衷和名稱的由來。在新春佳節之際,我們邀請大家一起手作桂花糕,傳承年俗年味,也許下美好的愿望,期待新的一年大家的日子幸福甜蜜、安居樂業節節高。”
中午,萬佛寺法師和志工將剛剛制作好的桂花糕和寺院自制的八寶飯,送往江橋保潔公司道班房,為新春期間堅守崗位的環衛工人送上祝福。
過年了,祝大家新年快樂!闔家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