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丁克的爭論,向來是這些年的熱門話題。
堅持丁克的人到底會不會后悔?她們的晚年生活到底是自由更多,還是會倍感凄涼?
年過半百的財經評論家葉檀,年輕時忙于事業,堅持不要孩子,堅信晚年可以住養老院。直到身體累垮,患癌之后,她卻坦言:
「這半生有兩件事非常后悔,一是沒有聽醫生的話,二是當年選擇丁克一族。」
在以男性為主導的財經行業里,葉檀無疑是傳奇性的人物。
「北胡南葉」的稱號,指的便是《財經》雜志主編胡舒立和葉檀,兩人共同撐起財經評論界的女性力量。
葉檀起初并不是財經專業畢業,她是杭州大學歷史系的學生,畢業后又于復旦大學完成了歷史系碩博連讀。
只不過相對于本專業,她更樂于在圖書館里鉆研財經類的書籍,研究生時也專攻經濟史。
年輕時,葉檀就呈現出果決、勇敢的個性。
畢業后本來做著鐵飯碗工作,只因對財經行業抱有一腔熱血,于是開始試著撰寫評論,待到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就辭職進入《每日經濟新聞》,正式踏入這一領域。
在葉檀看來「我想干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可以不在意。
她的財經評論展現出鮮明的風格,短短幾年就可以引領風向,在財經界有了屬于自己自己的話語權。
逐漸成為大眾印象中典型的「事業型女性」,并且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將自己全身心奉獻于工作。
先后在《南方人物周刊》、《新京報》等多家報刊上撰寫財經評論專欄。
與此同時,還出版了《拿什么拯救中國經濟》、《中國房地產戰爭》等多本專業領域內書籍,廣受好評。
眼見名氣越來越大,加之自媒體時代來臨,葉檀也跟上時代的潮流,自己創業,成立財經工作室。
從起初只有幾個人維持著賬號運轉,到后來整個工作室足有上百號人。
她的事業越做越大,生活重心的天平卻逐漸失衡。
為了配合工作中的開會和客戶見面需要,葉檀的用餐時間常常不固定。
早餐有七八點鐘的、有十一點、十二點(吃的),有不吃的,完全沒規律。
因為一整天的時間都用來高度集中注意力工作,導致到休息時間時大腦也無法停止運轉,常常不能正常入睡。
基本上都是坐在桌子前面,看到光線起來,鳥叫了,我才會睡覺。
自己的身體都無暇顧及,就別說其他的事了,家人、朋友被「冷落」也是常有的。
對于成功女性常常要面對的問題「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葉檀果斷選擇了事業。
她35歲才結婚,不大提及與自己婚姻有關的話題,唯一被世人所熟知的,是她和丈夫常年分居兩地,甚少有相聚的時間。
以及因為想把全身心投入進工作,自然而然出現的丁克決定。
年輕時候忙于工作,今年不要孩子,明年不要孩子,自然而然你就丁克了。
那時年輕的葉檀,認為做出了最適合自己的決定,且已對未來規劃清晰。
就在四年前她做客一檔節目時,面臨主持人「老了以后誰來照顧你?」的問題時,她還自信滿滿:
我自己安排自己,年輕時努力工作,努力掙錢,老了住最好的養老院。
只是葉檀沒料到,有一天,她會后悔自己所做出的決定。
去年4月,許久不露面的葉檀,突然在個人社交平臺爆出自己患乳腺癌的消息,引發全網熱議。
原來早在之前的一次常規體檢中,葉檀就被查出胸部有小硬塊,只是她當時沒太在意。
這一拖就是幾個月,胸部的腫塊越來越大,也越來越疼,疼得幾乎連內衣都穿不上了,她才終于去醫院檢查。
常年不規律的飲食作息習慣,和每日處于高壓下的工作狀態,最終成為引爆身體危機的炸彈。
檢查結果出來時,已是乳腺癌最晚期。
治療期間,葉檀需要隨時復檢,以確保狀態沒有惡化,每一次對她來說都是煎熬。
我現在面臨的是,我先要滿一年,然后一年兩年三年,到滿五年,我才能說醫學上治愈,然后還要滿十年十幾年,確保復發的概率降低。
這種經歷對她來說就像是拆盲盒,「頭頂上有一個不確定的東西,每隔幾個月就要去拆一個盲盒,要拆開來看看到底怎么樣。」
無法再恢復之前的工作節奏,日子大多在醫院里度過,丈夫又因在美國工作,無法一直陪伴她。
一邊是身體上的病痛折磨,一邊是身邊沒有親近人的孤獨無依,葉檀心里不是滋味。
也正是在和醫院病友及家里阿姨接觸期間,她逐漸發現,大家最大的精神支撐都是自己的孩子。
一提起孩子,臉上都是止不住的雀躍。
葉檀開始意識到:「丁克可以尋求其他支撐,沒有孩子未必是件壞事,但大多數人找心理安慰,還是孩子,這個就是現實。」
她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前半生真的都做錯了。
甚至推翻自己從前的所有認知:
年輕時候覺得這些都不是事情,到了50歲以后,一旦我有個頭疼腦熱、風吹草動,沒有人來幫我,也沒有孩子來幫我,我的事業又不是太成功,我該怎么辦呢?往往人在這種時候會特別后悔。
也逐漸想明白,養兒可能也不僅僅是為了防老,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與陪伴。
只是如今再說這些,為時已晚,葉檀自己也清楚。
她只能試圖待身體恢復后看看是否可以領養孩子,以此來彌補年輕時所做決定的遺憾。
葉檀關于丁克觀念的轉變,無疑引發巨大爭議。
對于反對丁克的人來說,是增添了一份例證;
但對丁克持保守意見的人,則認為是個例使然。
拋開外界爭議,單看葉檀對于丁克觀念的轉變,無非就證明了一點:
人生唯一不變的事就是會一直不停變化,我們會否定自己從前的觀念,也會推翻以往堅持的東西。
年輕時候渴望在事業中打拼出一番天地的葉檀,認為丁克是最適合自己的狀態,于是做出這樣的選擇。
舍棄成為母親的機會,可以將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此換得了事業上的成功。
只是人生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追求,當疾病纏身,無法繼續奮斗,躺在病床上度日時,孤獨無依的感受難以避免。
她后悔,卻也清楚這其中多少有身體虛弱影響的因素。
當被問及重來一次,會做如何選擇時,葉檀依舊堅定:
如果回到當時的狀態里,我還是會那么拼。
因為青春就是用來拼搏的。
畢竟就算當初有了孩子,也并不意味著人生就再無遺憾。
很多人希望從別人的故事中得到關于人生的答案。
但葉檀的故事真的能準確解答「該不該選擇丁克」這一問題嗎?
或許未必。
人生本就是一場怎么走都會有所遺憾的單向路程,別人的經歷只是參考,并不能完全幫助你規避前路的未知隱患。
任何選擇所導致的結果,我們都難以預測,更無法控制。
但如果因為潛在的憂慮,而做出并非自己內心向往的選擇,或許要比選擇自己想要的、但因人生階段變化而自我懷疑的痛苦更甚。
我們能做的,只有堅持心之所向,與此同時,也應當擁有允許一切發生的勇氣。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撰文丨姜姜
編輯丨qko
主編丨眠去
出品丨麥子熟了工作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