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口而出就是一個包袱!」「笑得我臉都疼,太有梗了」……
優酷出品攜手中國移動打造的《抖包袱大會·歡樂生活季》,在社交平臺上簡直「殺瘋了」,滿屏都是觀眾對這檔節目的喜愛與夸贊,相關話題熱度居高不下,全網話題閱讀量新增超過3.1億+,熱搜熱榜共斬獲20+。
在如今綜藝市場逐漸內卷,觀眾口味越發挑剔的局面下,《抖包袱大會·歡樂生活季》之所以能實現口碑突破,核心思路就在于它巧妙地用生活的「鮮活配方」,融合相聲的「幽默酵母」,精心烘焙出一個全新的喜綜生態模式——生活相聲。
當生活與相聲跨界組CP,觀眾會看到一檔怎樣的綜藝呢?
跨界潮玩:「生活相聲」就該這么玩
傳統喜劇綜藝和相聲表演都有各自的「套路」,比如喜劇綜藝常靠游戲競技、闖關等形式逗樂觀眾,而相聲則多在舞臺上講段子、抖包袱。顯然,對于觀眾而言,這些傳統喜劇形式或許有點「不夠看了」。
《抖包袱大會·歡樂生活季》大膽地走出了一條跨界道路,把看似不搭邊的「生活體驗類」綜藝和「相聲表演」融合,觀眾看到的是一種「邊走邊創」的新形式。由欒云平、朱鶴松、張九南、關九海、劉筱亭、高筱貝等相聲演員組成的「德云包袱團」,踏上了充滿趣味的城市探索之旅——
第一站云南麗江,嘉賓們奔赴雪山前的糊涂窩牧場,度過了一段愜意的田園牧歌生活。他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與可愛的動物們為伴,體會質樸而寧靜的牧場生活;納西族的烤乳扇和東巴扎染,給嘉賓出了點難題,盡管如此大家對這些從未接觸過的新鮮事物滿懷好奇,興致勃勃地去嘗試。值得一提的是,德云包袱團還首次嘗試在戶外露天場地表演相聲。觀眾們也有幸在遼闊的雪山前,沉浸式感受了一場生動有趣的相聲表演。
第二站來到福建霞浦,嘉賓們迎來了與海洋的親密接觸。泥濘的灘涂上,大家手持工具,努力尋找著隱藏在其中的各種小海鮮,體驗了一把「灘涂趕?!沟臉啡?;除了美食美景,嘉賓們還參與了一場海洋環境清理活動。欒云平在與海域環衛工人交流后有感而發:人類應當敬畏海洋,尊重每一位勞動者。在一次次體驗、實踐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愈發深入人心。
而在第三站河北承德,嘉賓們則開啟了一場充滿趣味的冰雪與美食之旅。他們不僅體驗了趣味的雪地運動會,同時還品嘗了鮮筍炒肉、大扁兩吃、懷舊茶缸面、生煎荔浦芋頭等承德特色美食,這些美食獨特的口感和背后的文化故事,都成為了包袱團創作相聲的素材。
旅途中遇到的各種趣事、結識的有趣的人、品嘗的特色美食,都成了相聲里的「好料」。每到一站,「德云包袱團」的成員們都能憑借卓越的創作能力,迅速將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轉化為相聲的養分,形成完整的創作閉環。觀眾們在歡笑中不僅感受到了這些城市文化的獨特魅力,還見證了生活是如何一步步升華為藝術、觸動人心的。
這種既接地氣又充滿新鮮感的「生活相聲」新模式,成功地在觀眾心中扎下了根,也為地方文旅與綜藝融合打開了一扇窗口。
趣玩群像:德云包袱團,句句抖包袱
《抖包袱大會·歡樂生活季》雖然開創了綜藝「新模式」,但節目中匯聚的卻是一群相識已久的「老朋友」。由「德云副總」欒云平領銜,帶領著「捧哏巨匠」朱鶴松、風格獨特的「瘋狗」張九南、氣質出眾的「花魁」關九海,以及「德云三筱」中的高筱貝與劉筱亭 ,六位德云社老相識湊成了節目里妙趣橫生的「熟人局」。
熟人局,妙在哪里呢?這就不得不提德云社獨特的「師徒傳承」文化,讓他們在表演與日常生活中早已建立深厚默契。因此,他們在節目中相互調侃、互懟起來毫無顧忌,各種詼諧幽默的梗和令人捧腹的笑點信手拈來,默契滿滿自帶笑點。
欒云平,作為團隊中的 「主心骨」,平時給人的感覺比較沉穩、嚴肅。但在節目中,他會用一些恰到好處的幽默言辭調侃其他成員。宋小寶夸贊養鮑人還沒自己曬得黑時,欒云平馬上調侃「可能你偷著養鮑魚去了」,而這種調侃既帶著智慧又很有分寸,更貼合節目的調性。
但要說起誰最能「捧哏」,那非朱鶴松莫屬。憑借其扎實的捧哏功底,和自帶段子屬性的天津口音,在節目中總能敏銳地捕捉到其他成員話語中的「破綻」,以幽默的方式進行回應,讓整個場面變得更加有梗。
被稱作「瘋狗」的張九南,主打一個passion!言辭大膽、夸張,表演充滿激情,常常能給大家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可以說是節目中的歡樂擔當;而「花魁」關九海人如其名,既有姿色又有干貨。在談及旅途中的感悟時,他總能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分享自己內心的觸動,讓觀眾看到他文藝的一面,為節目增添了不少溫情和深度。
年輕一代的相聲演員也同樣讓人眼前一亮。「德云三筱」 中的高筱貝與劉筱亭,在前輩們面前毫不拘謹,時而充當搗蛋鬼、時而充當傻白甜,當青春活力與成熟穩重相互碰撞,產生了許多奇妙的化學反應。
旅行中,互相調侃、互相說笑;挑戰時,他們又會發揮各自的優勢,燃起團魂。每種互動場景都進一步強化了成員的獨特形象,觀眾們看到的不再是舞臺上那個略顯遙遠的相聲演員,而是一個個充滿生活氣息、有血有肉的人。逐漸地,一幅有血有肉、充滿生活氣息的互懟群像清晰勾勒而成。
這幅群像既有綜藝的松弛感,也有相聲的專業范兒,而能實現這兩種氣質調和的關鍵就是一群可以肆意開懟的老朋友,一路上碰撞出了「熟人局」的大膽、肆意、縱情,真正做到了「德云包袱團,句句抖包袱」。
文化深耕:綜藝背后的文化脈絡
當然,《抖包袱大會·歡樂生活季》是一個有機而統一的整體。
它的創新點在于「生活相聲」帶來的全新模式,充滿了突破與革新;亮點在于「熟人合宿」打造的互懟群像,洋溢著天然與熱烈;而它的核心則指向了城市價值與文化,這是節目能夠深入觀眾內心、展現獨特魅力的關鍵所在。
一方面,節目對各地民俗風情的挖掘不遺余力,而民俗正是「城市價值」的重要載體。
福建霞浦,古老的畬族文化熠熠生輝,盡顯福建獨特的山地文化魅力。從古樸寧靜的畬族村落中,錯落有致的建筑風格和獨特的生活習俗,都能讓人感受到少數民族的智慧與勤勞。嘉賓們深入參與到耕種采摘的活動中,學習如何在山地間巧妙地開墾土地、種植作物,深刻體會到了畬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
云南麗江的納西族文化同樣源遠流長。嘉賓們跟著納西族的老師學習東巴扎染,從挑選布料的講究,到綁扎圖案時的精巧構思,再到染色過程中對色彩的調配和把握,每一個步驟都蘊含著納西族先輩們的智慧與創造力。
而河北承德,則有著濃烈的北方風情?;始覉@林的恢弘大氣,避暑山莊的園林藝術,各類珍饈美饌和民間小吃,都講述著一個熱情的北方城市所承載的文化氛圍。獨特的民俗、民風、民物,不同城市價值得以生動地呈現。可以說,一座城市就是一座民俗文化的寶藏,等待著人們去挖掘探索。
另一方面,德云包袱團豐富的美食體驗,能夠快速引導觀眾與「城市文化」產生鏈接。
回想整季,酸甜可口的烤乳扇,鮮嫩肥美的黃魚、鮑魚,地道的云南米線,特色臘排骨等眾多地域美食,不管是山間地頭的農作物還是海洋的饋贈,講的都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城市故事,正好美食在節目與觀眾之間搭建起了一座「文化傳播」的堅固橋梁。
這種將民俗文化、美食文化與相聲藝術相融合的方式,無疑是一種大膽且有效的嘗試。這不僅為「城市文化」提供了新的傳播渠道,讓城市文化得以更廣泛的傳承弘揚,也反向讓節目擁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城市價值」。所以,這是一次節目與城市文化之間雙向奔赴,讓觀眾在歡笑中領略到不同城市的魅力,也讓「城市文化」在綜藝的舞臺上煥發出新的光彩 。
1號結語
創作者們經常談「綜藝創新」,可要是僅在節目環節的編排、人員配置的組合上修修補補,那不過是「換湯不換藥」,難以真正觸動觀眾。《抖包袱大會·歡樂生活季》想到了一個「生活相聲」的點子,讓相聲演員走進生活去取材創作,把旅途中的點滴化作幽默的來源。
這種創新,妙就妙在打破創作的慣性,讓綜藝與文化、藝術與生活流動起來、創作起來、融合起來,我想這也是優酷「酷酷綜」能夠抓準觀眾審美口味的最大原因所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