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中,國軍一直肩負著正面戰場的軍事壓力,而涌現出來的抗戰名將,也是數不勝數。
比如,有指揮長沙保衛戰的薛岳、指揮臺兒莊戰役的李宗仁,白崇禧、指揮、指揮常德會戰的孫連仲,王耀武等人,還有深受蔣氏看重的杜聿明(黃埔一期,正兒八經的蔣氏嫡系)。
李宗仁
要知道,這些人的軍事造詣,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是十分出名,他們大多畢業于國內高等軍事學堂,有的甚至在西方軍校深造過,可以說是國府的資深軍事智囊團。
但是,當這些國軍抗戰名將步入解放戰爭后,國民黨軍卻是輸的一塌糊涂,最終逃到了臺灣島茍延殘喘。
那么,國府擁有如此多的抗戰名將,為何最終還是輸掉了解放戰爭呢?背后究竟有哪些真相?
解放軍占領南京總統府
今天,我就給大家來聊一聊。首先,來給大家講一則故事。
軍統“三劍客”之一的沈醉,在自己的回憶錄里有寫道:抗戰勝利后,軍統改組的保密局要從重慶遷回南京。
當時,為節約交通成本,掌管后勤的沈醉便準備從水路運輸,而保密局長鄭介民此時找到沈醉 ,希望他能夠把自己老母親的靈柩從水路運走。
沈醉沒有多加思考就答應了,便直接將靈柩裝船運出。但是,在運輸過程中,船舶卻意外觸礁沉沒,靈柩便跟著江水漂走。
沈醉
當時,沈醉為了不得罪鄭介民,便花了大力氣派人尋找,才最終找到了那座靈柩。
但是,當靈柩打開之后,沈醉驚奇地發現,靈柩里躺著的不是鄭介民的親媽,而是一塊塊整齊的煙土。看到這里,我想很多人都已經懂了。
別說鄭介民,軍統副局長戴笠也是因為這事才丟了命,很多人以為戴笠飛機失事是因為被人暗算的,其實真相沒大家想的那么復雜,就是一個飛行丑聞而已。
當時,戴笠乘坐的那架飛機,飛行員為了夾帶私貨,根本不顧自己不能飛夜航,強行起飛,最終把特務頭子戴笠給直接坑死了。
戴笠
沒錯,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再厲害的人物,最終可能就因為最不在意的方式而被除掉。
然后,我們再從軍事層面分析,首先就是情報,再厲害的將領,沒有一份完備的情報提供支持,根本無法總攬全局,做出戰斗部署,何談取得戰斗勝利呢?
既然談到情報,很多人就會想到軍統和中統,這兩大特務組織,可以說是國府刺探外界情報的主要辦事機構,名聲也可以說是臭名昭著。
在抗戰勝利后,軍統被改組為國防部保密局,并由毛人鳳擔任負責人,麾下特工5萬余人,分布在黨、政、軍、交通等領域。
關于中統,在抗戰勝利后被改組為“黨員通訊社”(俗稱“黨通社”)。
重慶中統局舊址
其主要負責黨務情報工作,和軍統相比較,中統的領導地位高,包括對軍統的監視和打壓。
這是1975年臺灣國防部,編寫的戰史記載里,關于1947年4月,華東野戰軍的編制序列情報,我只能說是錯誤百出,保密局的特工職業素養不過如此。
首先,就是我軍沒有山東野戰軍,而是叫做華東野戰軍,而且華野也沒有第五縱隊,第七縱隊司令是成均,不是譚震林,第十縱隊司令是宋時輪,不是劉本善。
然后,就是華野從來沒有什么快速縱隊,陳瑞霆帶領的部隊叫做特種兵縱隊,快速縱隊是國軍那邊的番號說法。
不過,相比較保密局收集的軍事情報而言 這份情報算是不錯了,錯誤比較少,勉強能夠讓黃埔生將領來指揮作戰,能不能勝利就看造化了。
再來看一份,國府在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收集到的新四軍編制情報,解放第五路軍、山東解放軍、蘇中野戰軍區、淮南游擊隊……說實話完全沒有看懂。
事實上,1945年8月,新四軍的編制是按照軍區劃分的,分別是按照蘇浙軍區、蘇中軍區、第二師兼淮南軍區,第三師兼蘇北軍區組成,軍區下常設軍分區。
說實話,就這種價值的情報,我還真是替杜聿明等這些這些抗戰名將感到可惜,拿著這情報去打仗,完全就是找死。
杜聿明
還有一點,就是他們當時居然連粟裕是誰都不知道,關鍵這還是1975年臺灣國防部編寫的,但凡多看一下咱們的報紙,也比保密局那些蝦兵蟹將強太多了。
1949年9月,二野在四野一部,一野一部的配合下,發動了解放大西南的戰役。最后,李文所部第五兵團,被我軍包圍在成都附近,李文便被迫向我軍商討投降。
直到此時,李文才知道,自己一直以為是在和第三野戰軍作戰,沒想到卻是第二野戰軍,而三野進攻西南便來自于國府在六月的情報信息,可惜我們改變了計劃。
解放軍進軍西南線路圖
沒想到,李文打了3個月,連對手是誰都完全不知道,怎么可能不敗呢?
無論是軍統,還是后面的國防部保密局,本質上就是一群由地痞組成的幫會組織,和現代情報機構基本不沾邊,而且國府的情報工作光靠軍統也忙不過來。
再來看看我們的軍事情報工作。
以華野為例,華野十縱的偵查機關下設偵察科、偵察營。偵察科下轄無線電分隊、機要譯電組、通信班、有線排、衛生排,供應組。
偵察營,下轄5個連,第1連由老偵察員組成,能獨立完成任務,第2連和第3連為加強步兵連,第4連為機炮連,第5連為騎兵連負責整體機動偵察。
按照數據來說,偵查營人數巔峰超過1000人,為華野十縱提供情報支援,并且各縱隊,各兵團、華野本身也有自己的偵查部隊。
在戰略情報上,由華東局負責,代表人物便是紅色特工李克農,華東局在國府內外擁有數量眾多的潛伏特工,一有軍情,便及時通報本部,和軍隊直屬偵查力量共同作業。
其實,在蔣氏背叛革命,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國民黨的黨建和軍建已經出現了停滯乃至倒退,沒有中共和蘇聯人的幫忙,國民黨自己根本做不好組織建設工作。
很多國民黨中高層軍官,自詡陸大、講武堂、黃埔畢業的高材生,蔣校長的得意門生,常常把沒有接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我軍將領,戲稱為“泥腿子”。
殊不知,國軍才是真正的泥腿子,和北洋時期的軍閥沒區別,派系林立,各求自保,以至于黃百韜、張靈甫都是悲慘結局,而我軍自“三灣改編”后,才是真正精銳能打的武裝。
所以,早在1948年的濟南戰役時,國民黨中將王耀武吩咐部下諸將:“此次戰爭和抗日戰爭不同,大家不可輕生,可以投降。”
在解放戰爭中后期,抗戰名將衛立煌投誠了,王耀武投誠了,傅作義投誠了,杜聿明被俘投誠了,李宗仁也算是投誠了,薛岳在臺灣被迫害,白崇禧在臺灣被迫害。
這些能征善戰的將領,基本和蔣氏都不對付,而蔣氏也對他們猜忌重重。即便是抗戰名將,在解放戰爭時又怎會一心為老蔣賣命,而手足相殘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