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意大利每年消費的天然氣總量穩定在700-750億立方米區間,其中自產約占30%左右,進口約占70%左右。
如果是2022年2月以前,僅天然氣一項,意大利就需要從俄羅斯進口自身消費總量的35-40%,以2021年為例,意大利全年共向俄羅斯進口約291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占年度總消費量的38%左右。
這兩年,浪漫奔放、講究生活品位和質量的意大利,到底是怎么挺過來的呢?
壹:意大利冬天不寒冷
歐洲各國曾經大量進口俄羅斯的能源,尤其是天然氣,其中涉及到民用部分,主要還是做飯、洗澡和冬季取暖。
意大利也有氣溫相對較低的地區,但大部分區域內的氣溫并不低,比起德國的柏林、俄羅斯的莫斯科,那是暖和很多的。
意大利主要分布著三種氣候:
高原山地氣候:主要分布在意大利北部的阿爾卑斯山區,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在山脈的南側山麓,由于高山阻擋了北歐的寒流,并且河湖密布,可以調節氣候,所以這個地區的氣溫也不是極寒。
【意大利的冬天,只有阿爾卑斯山附近比較冷】
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阿爾卑斯山脈的南側,夏季較熱、冬季較冷,氣候潮濕,冬季常有大霧。
地中海氣候:主要分布在意大利南部的半島、島嶼等地區,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
曾經希望通過能源危機尤其是天然氣危機,讓民眾冬季挨凍、讓工廠缺電停工,從而使歐盟主要國家就范的一整套邏輯,至少在意大利等大部分中、南歐國家是行不通的。
【意大利南部溫暖明媚的冬季】
貳:曾經高度依賴俄羅斯
那么天然氣、石油等能源對意大利就不重要了嗎?其實非常重要:經濟、工業、電力、居民生活等方面,至關重要。
意大利是老牌工業國,早在20世紀50-60年代借助“馬歇爾計劃”恢復了工業元氣,在70-80年代甚至成為世界前3名的工業制造國家。
雖然進入21世紀后,意大利的制造業有些拉垮,但工業基礎尤其是船舶、機械、化工等制造業,還是很不錯的。
【意大利曾經聯通俄羅斯天然氣的管道】
2022年意大利GDP總量約2.05萬億美元,位居歐盟27個成員國中的第3名,比西班牙還高一些。
所以,這就必然需要強大的能源供應,尤其是電力、石油。
歐盟GDP總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里,目前都重點依賴火力發電,這就需要大量的煤炭、天然氣等。
至于核能、風能、水能、太陽能、海洋潮汐等等,至少在意大利還沒有形成能夠替代傳統能源的局面。
【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從2022年2月開始慢慢改變的】
以2021年為例,意大利進口了約291億立方米的俄羅斯天然氣,按一年365天計算,平均每天進口7900-8000萬立方米,在俄羅斯天然氣出口國家中排名第七。
那么問題來了:隨著2022年2月以后對俄羅斯能源,尤其是天然氣和石油的制裁與禁運,意大利的日子怎么過呢?如果“挺”過2年的呢?
叁:北非成了護身符
其實沒有太多影響,尤其是天然氣方面。
準確地說,意大利不是“挺”過來的——那樣顯得太辛苦、太艱難。
意大利就是自然而然地“滑”過來的——運氣不錯,鄰居給力,尤其是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和埃及。
至于意大利的石油、煤炭等能源,放在最后面說。
意大利主要依靠阿爾及利亞和埃及,從2022年9月開始,意大利就已經與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等北非國家達成多項協議,有些早已經開始執行,比如這些國家增加天然氣的產量和對意大利的出口量;有些則正在推進。
比如簽訂新的天然氣進口協議,2023年阿爾及利亞對意大利的液化天然氣(LNG)出口已經明顯增長,并且會在2024年前翻一番,達到創紀錄的180億立方米以上。
意大利從埃及方面進口的天然氣,在2022年、2023年也都穩步增長。
比如擴建和增建新的運輸管道,意大利南部的天然氣管網與兩條來自北非的跨境天然氣管道相連。
第一條是跨地中海天然氣管道,年處理能力約為330億立方米,1983年就已經開始商業運營,多年輸送情況還不錯。
第二條是綠溪天然氣管道,連接著利比亞西部的氣田和意大利西西里島。綠溪管道的年輸送能力約為80億立方米,在2004年就已經投入使用。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2022-2023年多次訪問阿爾及利亞,除了想擴大跨地中海管道的天然氣輸送量,還想修一條不取道突尼斯、直接與意大利相連的新管道。
這條管道其實是一個很老的方案:原計劃是在2000年初建成投用,當時怕花錢,各類方案做好后卻沒有推進,現在當然勢在必行了。
【意大利索性在地中海邊上建好來自北非天然氣的樞紐】
如果擴建和增建天然氣運輸管道能夠全部完成的話,北非各國——主要還是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和埃及三國,對意大利的天然氣出口能力將從現在的400多億立方米,直接增加到600億立方米以上,相當于這幾年意大利平均每年天然氣消費量的80%左右。
【地中海的天然氣管道會不會成為北溪2號,那就不得而知了】
未來還有利比亞的能源可以加大供應。2023年1月意大利能源巨頭埃尼集團發布消息,根據與利比亞已經達成的協議,雙方將于2026年在利比亞開采天然氣,預計日產量能達到2100萬立方米。
如果這個“預計日產量”能夠實現,那么僅此份協議的天然氣年產量將超過70億立方米以上,再加上利比亞其他油氣田的出口,意大利進口利比亞天然氣的比重將會明顯增加。
肆:中亞成為輔助
中亞國家阿塞拜疆,在天然氣(當然也會有石油,后面會說到)方面,成為部分歐洲國家的有力輔助。
2022年意大利、希臘、保加利亞這三個歐盟國家(也都是北約國家)從阿塞拜疆進口天然氣共耗費約156億歐元,同比增長約3倍。
這一年阿塞拜疆的天然氣出口量約為22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其中對這三個歐洲國家就出口了超過114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中亞的阿塞拜疆能源儲量十分豐富】
2023年阿塞拜疆的天然氣出口總量約為245億立方米,其中約50%即120億立方米,其中的絕大部分仍然銷往意大利、希臘、保加利亞,少量會供應羅馬尼亞和匈牙利。
阿塞拜疆怎么跟意大利等歐盟國家搭上能源合作的呢?
這很正常,而且從蘇聯解體后,90年代中期開始,阿塞拜疆就跟一些歐洲國家展開能源合作了。
【除了石油和天然氣,阿塞拜疆還在發展光伏產業】
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都是阿塞拜疆在天然氣、石油、礦產等方面的大客戶,就連以色列也是阿塞拜疆長期的能源伙伴。
沒辦法,雖然以色列身在中東產油區,但在石油方面卻只能舍近求遠,依靠中亞(比如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非洲(比如加蓬)等地區來解決石油問題。
【如果再加上風能,阿塞拜疆的新能源發展得不錯】
伍:意大利為何能靠他們
從歷史事實上看,他們之間碰巧有“老關系”,這個“歷史關系”對意大利來說,并不是太光彩的事情,涉及到殖民侵略歷史。1912年利比亞在意土戰爭后,成為意大利的殖民地。
“土”是指奧斯曼土耳其,當時利比亞隸屬于奧斯曼土耳其。
就地理位置來說,他們碰巧近在咫尺,意大利與北非各國,即突尼斯、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蘇丹等國家,其實就隔著地中海。
【意大利是有殖民歷史的】
從意大利最南端的西西里,就與北非的突尼斯隔著地中海相望,它們之間的最短距離只有約140公里左右。
從意大利到利比亞,按兩個國家的地理中心,它們之間的直線距離約為1800公里左右。如果按意大利首都羅馬到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的直線距離,兩者之間約為1000公里左右。
從意大利到阿爾及利亞,如果按照飛行的直線距離,大約為1830公里左右。
總之,意大利到北非各國真的很近。
而且與意大利有歷史淵源的這些國家,碰巧都油氣雙全,比如北非國家以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為代表,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非常豐富。
僅以天然氣為例,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分別擁有非洲第二大和第四大已探明天然氣儲量。阿爾及利亞在2019年時的天然氣產量約為1270億立方米,到了2023年增長到約1360億立方米。
至于阿爾及利亞的石油,它是非洲第三大石油生產國,已探明的石油儲量超過160億桶。利比亞就不用多說了:已探明石油儲量約為483億桶,世界排名第9位;已探明天然年輕儲量約在2-2.8萬億立方米之間。
如果不是這幾年利比亞內部各種武裝勢力混亂不堪,它的油、氣產量其實非??捎^。
【意大利與他們其實只隔一條地中?!?br/>
結語
就事實上看,意大利實際拿到的能源價格還變低了,2023年12月,意大利能源機構Arera發布消息:從2022年12月至2023年11 月這一年時間,意大利家庭的年平均燃氣費約為1431歐元(約合人民幣11200元),比前12個月下降了約17.7%。
【意大利拉斯佩其亞軍港】
按照計算口徑,2022-2023年意大利普通家庭每年的天然氣消耗量約為1400立方米左右,所以“斷氣就會挨凍”的情況不僅沒有出現,而且意大利能源問題,尤其是天然氣來源替換問題,解決得還不錯。
那是不是意大利已經不從俄羅斯進口任何天然氣呢?
也不是,多少還是會進口一些,意大利的國家性格是不會把事情徹底做絕的。以2023年下半年為例,意大利每天進口的俄羅斯天然氣規模不超過300萬-400萬立方米,不到2021年同期的1/20,但畢竟只要還在進口,那么關系還在,就算將來有反轉,也有商量的余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