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創業最前線
作者 | 星空
編輯 | 蛋總
美編 | 邢靜
審核 | 頌文
近年來,母嬰產品的電子化、智能化水平有較大提升,一些新晉奶爸奶媽對于嬰兒相關的電子產品也越來越關注,促使相關產品銷售走高,廠商們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最近,一家做嬰兒監護器的公司就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招股書——聚智科技創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聚智科技”),旗下品牌是HelloBaby。
「創業最前線」發現,聚智科技的業績在近些年呈現持續增長狀態,不過該公司在邁向IPO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經營風險,讓公司的未來充滿變數。
1、依賴單一品類,超7成收入來自美國
招股書顯示,聚智科技的主要產品就是嬰兒監護器,該產品通過自主研發2.4GHz無線數字音視頻嬰兒監護器軟件,可以讓父母在遠距離即時查看及聽到嬰兒的狀況,同時支持雙向通話和環境參數監測。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9個月(以下簡稱“報告期內”),聚智科技的營收分別為1.9億元、3.48億元和3.49億元。其中,2024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已經超過了2023年全年營收。
報告期內,聚智科技的公司擁有人應占年/期內溢利分別為3473.3萬元、6325.1萬元和7176.9萬元,呈現持續增長態勢。
公司表示,營收的持續增長主要受惠于自有品牌在美國銷售嬰兒監護器所產生的收益增長。
按產品看營收構成,報告期內,聚智科技的嬰兒監護器分別實現營收1.74億元、3.32億元和3.38億元,分別占當期總營收的91.5%、95.4%和96.8%。
可以看到,聚智科技有超過90%(2024年前三季度甚至是接近97%)的營收來自嬰兒監護器這個單一品類的產品,如此高度集中的產品結構,猶如將企業的命運緊緊系于一根繩索之上。
在商業世界中,單一品類依賴雖可能在短期內帶來規模效應與品牌聚焦,但長期來看,卻隱藏著較大的風險。
如果聚智科技在未來沒能有效管理嬰兒監護器業務的增長,或進一步擴展其他母嬰電子產品組合,其業務、財務狀況及經營業績或會受到重大不利影響。
此外,聚智科技的營收也依賴于美國這個單一市場,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其向美國市場所銷售的金額分別占公司總收益的約56.8%、70.9%和75.7%。不僅超7成營收來自美國市場,而且占比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
不過聚智科技表示,美國經濟活動放緩及通脹可能會削弱美國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以及改變其消費習慣,導致更加保守的消費趨勢。
并且自2022年3月以來,美國多次上調利率應多高通脹局面,進一步削弱了消費力。這可能對聚智科技的產品銷售產生不利影響。
此外,盡管美國是最大的嬰兒監護器市場之一,但其出生率正在逐步下降,因此聚智科技無法保證未來可以維持相關增長。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顯示,中國嬰兒監護器出口美國市場高度集中,前五大出口商占2023年總出口量的約89.3%。
按2023年中國出口至美國的嬰兒監護器數量計算,聚智科技排名行業第三,市場占有率為14.6%,且其在所有經營線上銷售的出口商中排名第一,市場占有率為36.5%。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口美國的嬰兒監護器數量上看,聚智科技與行業龍頭“公司A”相比,其銷量上還差一個數量級。
2023年,“公司A”出口美國的嬰兒監護器數量為200萬臺,市場占有率為44.4%。而聚智科技的出口數量則是65.65萬臺,市占率為14.6%。
此外,聚智科技與行業第二名“公司B”,行業第四名“公司C”之間的銷量差距均在6萬臺左右,三家公司處于激烈競爭中。
除了美國市場,盡管聚智科技表示未來要加大力度拓展歐洲市場,但從業績占比表現來看,報告期內,其在歐洲市場的營收分別為4207.9萬元、5429.8萬元、5324.3萬元,分別占同期營收的22.1%、15.6%和15.2%,占比呈現下降趨勢。
未來,聚智科技將有哪些措施擴大歐洲市場的營收占比,也是外界關注的問題之一。
2、渠道拓展不利,線下銷售占比逐年下降
「創業最前線」注意到,聚智科技除了依賴單一品類產品、依賴單一的美國市場外,還非常依賴于單一線上銷售平臺,招股書中提及的“平臺A”就是美國的亞馬遜電商平臺。
招股書披露,聚智科技從2016年開始在平臺A(以下稱為亞馬遜)上銷售產品,產品銷售對象包括美國及加拿大的消費者,2017年又成功將線上業務拓展至英國及歐洲其他國家。
報告期內,聚智科技來自亞馬遜平臺的營收分別約為1.61億元、3億元和3.26億元,分別占相應年度/期間總營收的約84.4%、86.2%和93.4%。
報告期內,聚智科技通過亞馬遜平臺的訂單數量分別為44.9萬單、86.7萬單和96.8萬單;每店日均訂單數量分別為67單、117單和158單。
聚智科技透露,他們與亞馬遜平臺簽訂歐賣家計劃標準協議,但該協議中提到,任何一方皆可以隨時發出終止通過賣家計劃建立的零售業務關系。所以他們無法保證第三方電商平臺不會終止與他們的協議,也無法確保與第三方電商平臺的現有安排不會發生任何不利變化。
拓展新電商平臺是企業分散渠道風險、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舉措,但聚智科技在落地這一策略的過程中并非一帆風順。
2021年,聚智科技還拓展了平臺B(系沃爾瑪公司旗下的電商平臺,以下簡稱沃爾瑪電商)這一銷售渠道,但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聚智科技通過沃爾瑪電商產生的營收分別約為350萬元、770萬元和290萬元,分別占相應年度/期間總收益的比例約為1.8%、2.2%和0.8%。
報告期內,聚智科技通過沃爾瑪電商的訂單數量分別為1.1萬單、2.7萬單和1.1萬單,每店日均訂單數量分別為14單、38單和19單。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可見,沃爾瑪電商帶來的銷售額起伏較大,訂單量較小,且在聚智科技總營收的占比較小,無法承擔起第二增長曲線的重擔。
聚智科技的線上嘗試還在繼續,2024年7月,他們開始通過自營網站進行銷售,截止2024年9月30日,該公司通過自營網站銷售錄得營收10萬元,這一數字對于公司整體營收來說還很小,但至少也是一個新的開始。
另外,聚智科技不僅有線上銷售渠道,還在線下將產品銷售給ODM客戶及分銷商。
但其線下銷售額微薄,報告期內的線下銷售額分別約為2630萬元、3780萬元和2020萬元,分別占相應年度/期間總收入的約13.8%、10.9%和5.8%。線下銷售收入占比也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因此,聚智科技在銷售渠道上存在依賴單一平臺(亞馬遜),且拓展銷售渠道不利以及線下銷售占比逐年萎縮的情況。
3、研發投入占比低,以價換量存“副作用”
「創業最前線」注意到,聚智科技在報告期內分別推出了16款、39款和43款新型號的嬰兒監護器,2023年的數量出現了翻倍增長,不過同期的研發投入并沒有出現翻倍提升。
報告期內,聚智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約為480萬元、530萬元和690萬元(2023年同比增長10.4%),在各年度/期間占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約為2.53%、1.52%和1.98%。
從數據可以看出,聚智科技的研發費用率整體較低,尤其是在2023年有所下降,盡管2024年前三季度略有回升,但仍未超過2022年的水平。
這表明該公司在研發投入方面存在不足,可能影響其技術創新能力和長期競爭力。未來,聚智科技需要加大研發投入,以提升技術壁壘和市場競爭力。
相較之下,聚智科技對于銷售及營銷費用的投入要比研發費用多出不少。
報告期內,聚智科技產生的銷售及營銷開支分別為3930萬元、6060萬元及6790萬元,占相應年度/期間總收益的比例分別約為20.6%、17.4%及19.5%。
此外,聚智科技還曾才去過以價換量,滲透市場的策略。
報告期內,其嬰兒監護器產品銷量分別為40.2萬臺、85.8萬臺和85.9萬臺。產品平均售價分別為433.6元、386.8元和393.1元。
其中,2023年嬰兒監護器平均售價同比下降了10.8%,主要因他們調整了部分型號的價格,作為滲透市場的一項營銷策略。
不過這種做法也帶來一項“副作用”,就是公司的退貨銷售總額也出現了大幅增長。報告期內,其退貨銷售總額分別為1720萬元、3420萬元和3330萬元,可以看出2023年退貨銷售總額較2022年同比增長了98.8%。
截至2022年12月31日、2023年12月31日以及2024年9月30日,該公司的退款責任(即退貨訂單應向客戶支付的預期退款)金額分別為279.3萬元、260.8萬元和306.3萬元。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從某種程度上看,退貨額的大幅增長不僅可能給增加公司的運營成本,還有可能會影響公司的品牌聲譽,對其長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未來聚智科技仍需要不斷創新,提升公司產品的質量和美譽度,降低退貨銷售總額。
總體來看,聚智科技在沖刺港交所IPO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經營風險和挑戰——依賴單一品類產品、單一市場以及單一電商平臺的風險,從產品到渠道均可能受到影響。
此外,公司以價換量的同時也帶來退貨額大幅增長,這種策略的弊端已經顯現,需要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劉強及其管理層正視可能存在的問題,才有可能真正收獲資本市場及消費市場更多的青睞。
*注:文中題圖來自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