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那是1991年春天,我剛滿二十歲,技校畢業(yè)后想學一門實在手藝。村里李師傅是遠近聞名的木工,據(jù)說他年輕時在縣家具廠做過技術員,后來下海自己辦了木器加工坊。經(jīng)過好一番托人說情,我才拜到他門下學徒。
那天去拜師,我特意穿了件新衣服,帶了兩條大前門香煙。李師傅年紀五十出頭,身材不高但很結(jié)實,臉上的皺紋里總是帶著笑意。
"你家老張是個實在人,這孩子看著也老實。"師傅接過煙,笑著對我爹說。
2
學徒的第一個月特別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先把工坊打掃干凈,然后生火烤干木料。師傅待人和氣,手把手教我認木材、打磨木料、鉆孔開榫。那時農(nóng)村家具都是純手工打造,一張八仙桌要做十來天,最講究的是榫卯對接。
"這活兒要用心,松了補不了,緊了裂了都不成。跟找對象一樣,要恰到好處。"師傅一邊示范,一邊打趣。
3
師傅家里還有個女兒叫李巧云,比我小兩歲。說實話,她生得并不出眾,皮膚黝黑,個子矮小,走路時左腿還有點跛。聽村里人說,那是小時候得過小兒麻痹癥留下的毛病。但師傅對這個女兒疼愛有加,常說她心靈手巧,會繡花做鞋。
"阿根,你看巧云繡的這雙鞋墊,針腳多細密。"一天,師傅突然把我叫過去,指著桌上的鞋墊說。
我瞄了一眼,確實繡得不錯,藍底子上繡著一對展翅的喜鵲,栩栩如生。
"巧云從小就愛擺弄針線,繡活兒賽過街上繡坊的師傅。"師傅臉上滿是自豪。
我只是笑笑,低頭繼續(xù)干活。心里琢磨著師傅為什么突然跟我說這些。
4
春去夏來,我漸漸熟悉了木工活的門道。日子久了,我發(fā)現(xiàn)師傅時常制造機會讓我和巧云獨處。有時讓我們一起去后院搬木料,有時讓巧云給我送茶水點心。
"阿根,你嘗嘗這個南瓜餅,是巧云特意做的。"師母遞給我一個冒著熱氣的餅。
我客氣地說了聲謝謝,心里卻暗暗著急。師傅和師母的心思太明顯了,但我又不好直接拒絕。每次巧云送東西來,我都假裝專心干活,只說聲謝謝。
5
那年夏天特別熱,工坊里悶得像蒸籠。師傅心疼我,總讓巧云送涼茶來。她來的時候,總是低著頭,把茶放下就走。有時我偷偷看她,發(fā)現(xiàn)她雖然長相普通,但眼睛很清亮,笑起來還有兩個小酒窩。
"巧云這丫頭,從小就懂事。"師母常常這樣說,"她會做一手好菜,針線活也好,以后誰娶了她準能過上舒心日子。"
每當這時,我就假裝沒聽懂,專心擦拭工具。其實我心里清楚,師傅一家已經(jīng)在暗示什么了。
6
到了夏天,師傅開始教我制作衣柜。那是件技術活,要考慮木料的紋路走向,還要讓推拉門活動自如。我干得認真,很快就能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活計。
"阿根啊,你學了小半年,手藝見長。"一天傍晚,師傅擦著手上的木屑說,"是時候考慮成家的事了。"
我心里一驚,假裝聽不懂:"師傅,我還年輕,想把手藝學好再說。"
師傅放下手中的活,意味深長地說:"年輕人要懂得知足。有時候緣分就在眼前,錯過了可就難找了。"
7
那年六月,鎮(zhèn)上來了個賣布的姑娘,隔三差五就挑著擔子經(jīng)過師傅家門口。她叫張麗,是縣城供銷社的營業(yè)員,趁著農(nóng)忙時節(jié)到鄉(xiāng)下跑供銷點。她長得漂亮大方,說話也溫柔,每次路過都會跟我們打招呼。
我總是偷偷多看她幾眼。她穿著時興的確良襯衫,頭發(fā)燙著小卷,走路帶風,像城里人一樣干凈利落。每次她來,我都會找借口到門口擦工具,就為了多看她幾眼。
巧云顯然注意到了這些細節(jié)。從那以后,她送茶水來的次數(shù)少了,話也少了。有時我叫她,她就裝作沒聽見,一瘸一拐地快步走開。
8
那年夏天特別忙,不少人家都在翻修房子。師傅接了好幾單衣柜和桌椅的活,經(jīng)常讓我加班到晚上。有天收工已經(jīng)八點多,師傅突然拉著我去了后院。
"阿根啊,你在我這學了快大半年了。"師傅給我倒了碗米酒,"我看得出來,你是個老實人,做事也認真。"
我心里突然咯噔一下,知道師傅要說什么了。
果然,師傅喝了口酒,接著說:"我就把話說明白了。你要是愿意,我就把巧云許配給你。嫁妝不要你家出,工坊將來也是你的。"
9
我一下子慌了,連忙說:"師傅,我配不上巧云妹子。再說,我還要攢錢買工具,現(xiàn)在成家太早了。"
師傅臉色變了變:"你是嫌棄巧云腿腳不便嗎?"
"不是,不是。"我連忙擺手,"我就是覺得自己還不夠成熟,想等手藝再純熟些。"
師傅嘆了口氣:"巧云從小就命苦,打小得病落下殘疾。這些年,不知道多少說親的都是看在我這工坊的份上。我就想給她找個實在人,能真心待她的。"
我低著頭不說話,心里既愧疚又難受。師傅待我不薄,可我實在無法答應這門親事。
10
從那天起,我總是找借口推脫,說要回家?guī)兔ΨN地。其實是躲著師傅家,怕他再提親事。每次看到巧云,我就覺得更加愧疚。她好像瘦了很多,整天悶在屋里繡花,很少出來了。
那時候,張麗還是常常來。她現(xiàn)在不光賣布,還帶些城里的新衣服來賣。有次我鼓起勇氣跟她說話,她也很熱情。漸漸的,我們說話的時間越來越長。
有一天,巧云突然撞見我和張麗在村口說笑。她愣在那里,眼圈一下子就紅了,拐著腿快步走開了。那一刻,我感到特別內(nèi)疚,卻又無能為力。
11
秋天來了,我學會了打造整套家具。一天午后,巧云忽然來到工坊,對我說:"阿根哥,你不用為難。我知道自己配不上你,以后不會讓爹再提這事了。"
我愣在那里,不知該說什么。看著她倔強的背影,突然覺得自己很殘忍。她說這話時,聲音很平靜,但我知道她一定哭過了。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想起這半年來的種種,師傅的教導,師母的照顧,還有巧云默默的付出。可是感情的事,勉強不來。我不能因為愧疚和感激就答應這門親事,那對誰都不公平。
12
九月的一天,村里老周家訂了一套新家具,要給兒子結(jié)婚用。我和師傅正忙著量尺寸,巧云突然跑來說:"爹,張姐找你!"
張麗站在院子里,穿著件鵝黃色的確良襯衫,手里拿著個布包。她沖我笑了笑:"阿根,你也在啊。"
師傅看看我,又看看張麗,忽然說:"巧云,你帶張姑娘進屋喝茶。阿根,你去后院搬木料。"
我紅著臉走開,心想這下可壞了,師傅準是看出了什么。
13
那天晚上收工,師傅叫住我:"阿根,你老實說,是不是喜歡那個賣布的姑娘?"
我支支吾吾答不上來。師傅嘆了口氣:"你呀,整天裝糊涂。喜歡人家就去追,躲躲藏藏算什么本事?"
"可是......"我不知該怎么說。
"你以為我真看不出來?"師傅笑了,"每次人家一來,你這工具就擦個沒完。那把刨子都快讓你擦穿了。"
我更加尷尬了,低著頭不說話。
14
師母在一旁插話:"就是,我看那張姑娘人也不錯。雖說是城里人,但一點架子都沒有。今天還特意帶了塊花布給巧云。"
"巧云她......"我有些擔心地問。
"傻小子,"師母拍拍我的肩,"巧云早就跟我說了。她說你這人實在,就是太死心眼,整天裝糊涂。她讓我們別為難你。"
我這才明白,原來巧云早就看透了一切。心里既感動又慚愧。
15
"不過,"師傅嚴肅地說,"你要是真想追那姑娘,得先把這套老周家的家具做好。手藝不精,連個家都養(yǎng)不起,人家憑什么跟你?"
我連連點頭。從那天起,我更加用功,每天天不亮就起來干活。
有一次我在做衣柜門,巧云送來午飯。她看著我忙活,突然笑著說:"阿根哥,你這榫頭開得歪了。這樣下去,張姐的嫁妝柜不知要等到猴年馬月。"
我一愣,隨即也笑了。原來她早就知道我偷偷定了張麗的嫁妝柜。
16
轉(zhuǎn)眼到了年底,我的手藝大有長進。這天,我正在給張麗打制嫁妝柜,鄰村的郵遞員老王來送信。他經(jīng)常來往兩個村子之間,送信時總愛在我們這里歇腳。
那天他又來了,坐在門口看我干活。突然,他問:"李師傅,你家巧云有對象了嗎?"
師傅愣了一下,看了看正在院子里喂雞的巧云。
老王不好意思地說:"我侄子今年三十,在郵電局工作,人老實本分。要不...讓他來說說?"
17
沒想到這事還真成了。第二年春天,巧云和老王侄子辦了喜事。他們家就在鄰村,離郵電局不遠。聽說那小伙子待巧云特別好,還專門買了輛自行車接送她。
我和張麗也在那年訂了婚。訂婚那天,巧云特意送來一雙繡花鞋墊,上面繡著并蒂蓮,針腳細密工整。
"這是送給張姐的。"她笑著說,"祝你們百年好合。"
18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我在鎮(zhèn)上開了家具店,生意紅火。每次接徒弟,我都想起當年在師傅家學藝的日子。
前些日子,我在街上遇到巧云。她現(xiàn)在是郵電局的營業(yè)員,兒子都上初中了。她的腿腳比以前利索多了,說是丈夫陪她做了康復訓練。
看著她幸福的樣子,我由衷地為她高興。她不再是當年那個自卑的姑娘,倒是我,總覺得虧欠她們一家。
臨走時,巧云說:"阿根哥,謝謝你當年的糊涂。要不是你,我也遇不到我家那口子。"
我一時語塞,她卻笑著說:"你那個嫁妝柜,榫頭開得是真歪。"
看著她笑盈盈的樣子,我也跟著笑了。或許這就是生活,有些事糊涂著糊涂著,反而成就了彼此的幸福。
那年的事,現(xiàn)在想來依然讓人感慨。師傅不僅教會了我手藝,也教會了我做人。人這一生,總會遇到難以抉擇的時候。重要的不是對錯,而是如何讓每個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