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最近對中國核潛艇的建造能力進行了一次評估,從評估結果中可以看出,中國軍工廠目前正以每年3到4艘的速度建造核潛艇,以及2艘以內的彈道導彈核潛艇,由此可見中國的核潛艇項目,正呈現出一種“暴兵”的態勢,從多個方面釋放了重大信息,那么中國核潛艇的大規模生產意味著什么?“下餃子”式的發展又將帶來哪些影響?
首先中國的核潛艇,特別是攻擊型核潛艇的批量生產,證明了中國在新一代核潛艇的核心技術上取得了重要突破,而在這些技術中,泵推技術的突破顯得尤為重要,在此之前西方國家主要的核潛艇,采用的都是有軸泵推技術,靜音效果要比中國的核潛艇好得多,而根據中國近幾年所公布的預研結果來看,中國在有軸泵推型和無軸泵推這兩個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配合先進的緩沖式浮動閥門、陣列式聲吶等,使得新一代核潛艇的靜音性能,足以達到美國在役核潛艇的水準,并在態勢感知方面趕超美國。
中國的核潛艇技術已躋身于世界前列,具備了大規模生產高性能核潛艇的條件,從中國海軍目前的實力發展來看,中國潛艇部隊已經走上了“以核為主”的發展道路,這充分說明了中國要填補其在核潛艇方面存在的不足,長期以來中國的潛艇力量都是以常規潛艇為主,擔負著海上防衛的重任,然而核潛艇的數量卻屈指可數,隨著中國國家戰略的發展以及對外利益的拓展,中國海軍在海洋上的軍事行動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核潛艇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核常兼備、以核為主的戰略方針,意味著中國將加大對核潛艇的投入力度,并加速研制核潛艇,提升核潛艇在中國潛艇力量中的比重,這是中國海軍由近海防御到遠洋作戰的一大重要轉變,既符合中國的發展戰略,也能保障中國的海洋權益,與此同時在臺灣問題上,中國大力發展核潛艇,對構筑臺灣以東的戰略防御深度起著關鍵性作用,畢竟美國海軍在中國周邊部署的核潛艇,其巡航導彈長期以來對中國海軍的兩棲艦隊造成了嚴重威脅。
中國研制核潛艇的速度正逐漸加快,一旦臺海局勢惡化,中國的核潛艇就可以在臺灣以東構筑一條堅實的防御,抵御外來力量的干擾,并對臺海作戰提供強有力的支援,而且美國如今的核潛艇越來越老舊,在中國附近的部署距離也越來越遠,相比之下中國的核潛艇數量越來越多,實力也越來越強,中美在西太平洋的核實力對比將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今后勢必會在西太平洋占據有利地位。
總的來說中國核潛艇的迅速發展,既有技術上的突破,也有戰略需要,更包含了國家安全這一重要因素,對中國海軍實現現代化和國防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核潛艇下餃子式的發展,也將深刻影響西太平洋海上戰爭的格局,甚至是該區域的戰略格局,美國智庫的這份報告,足以證明美國海軍在這一區域的活動自由將被嚴重限制,促使美國反思其在太平洋的軍事戰略與部署,并對美國的盟國起到遏制作用,從而改變該區域的戰略均勢,更好的達到中國的戰略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