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浩瀚星空中,剪紙藝術宛如一顆耀眼的星辰,承載著千年的歷史記憶與民族情感。它以紙為載體,以剪刀為畫筆,在鏤空與雕琢之間,演繹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近日,一場以“剪紙傳情 文化傳承”為主題的手工剪紙培訓活動在賈家街道開展,旨在搭建學習傳統技藝、實現靈活就業的平臺,提升轄區殘疾人職業技能,幫助他們更好融入社會。
培訓課程拉開帷幕,老師帶領學員們穿越時空,探尋剪紙藝術的起源與發展軌跡。從古老的祈福儀式中誕生,到如今在世界各地的藝術舞臺上大放異彩,剪紙藝術的每一段歷程都充滿了傳奇色彩。隨后,老師巧妙地引入新春主題,深入解讀春節剪紙中常見的吉祥元素。“福” 字寓意著福氣滿滿,圓形代表著團圓美滿,鞭炮象征著喜慶熱鬧,花卉寓意著美好祝愿,生肖元素則為作品增添了獨特的年份印記。學員們聽得津津有味,對即將開啟的剪紙創作充滿了期待。
在實操環節,老師手持紅紙,剪刀如靈動的精靈,在紙上翩翩起舞。眨眼間,一個栩栩如生的生肖剪紙便呈現在眾人眼前,精湛的技藝贏得了學員們的陣陣驚嘆。盡管剪紙步驟看似簡單,但要創作出精美的作品并非易事。面對挑戰,學員們沒有退縮,他們積極向老師和志愿者請教,彼此之間也互幫互助,現場洋溢著溫馨與歡樂的氛圍。短短一個小時,一幅幅形態各異、飽含深情的剪紙作品相繼誕生。學員們手捧著自己的 “得意之作”,臉上綻放出自信與自豪的笑容,紛紛向鏡頭展示他們的藝術成果。
“已經不是第一次參加手工培訓班了,真的很有意義,又能學到傳統技藝,又能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李大哥興奮地說。
據了解,此次培訓是賈家街道推動殘疾人就業創業的系列舉措之一。不僅是一次技藝的傳授,更是一場愛與溫暖的傳遞,也讓殘疾人朋友在藝術創作中找到了自我價值,感受到了社會的關愛與支持。下一步,賈家街道將繼續秉持“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理念,開展豐富多樣、精準貼心的活動,助力他們在實現自我價值的道路上穩步前行,更好地融入社會大家庭,共同續寫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供稿:民生辦
編輯:黨建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