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陳占彪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哪些頸動脈斑塊需要吃藥。
這個問題經常被問到,前些天開政協會議,短短兩天被問了5次。
很多人發現頸動脈斑塊之后就很緊張,自己買他汀吃,也有的醫生看到頸動脈斑塊后就直接開他汀。
其實該不該吃藥,并不只是由斑塊決定的。
本文為“心路星塵”原創制作:紀文洋
據統計,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我國城鄉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占死因構成的40%以上。
而頸動脈比較表淺,檢查方便又容易,所以是全身動脈的一個觀察窗口。
頸動脈斑塊不僅提示頸動脈局部有動脈粥樣硬化,還說明全身其他部位的動脈也可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粥樣硬化。
通俗地說,就是血管壁上形成了類似水管內壁的污垢 (斑塊)。這些斑塊會導致血管彈性變差、管腔變窄,甚至可能脫落、破裂引發血栓,造成嚴重后果,比如腦卒中。
本文為“心路星塵”原創攝影:陳占彪
隨著年齡的增長,斑塊出現的幾率也越來越大。
雖然他汀的副作用并不大,但畢竟是藥物,如果斑塊導致的風險很小,也不必吃藥對吧?
網絡上關于斑塊和他汀的各種傳聞非常多,似是而非,搞得大家惶惶不可終日。
那什么樣的斑塊需要吃藥,什么情況下可以不用吃?我結合最新的中國血脂管理指南,簡單歸納了一下。
一:幾種必須要服用他汀的情況:
1、血管狹窄明顯:如果頸動脈斑塊導致血管狹窄程度大于50%,建議服用他汀,把L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降到1.8 mmol/L以下甚至更低,從而減少心腦血管意外的風險。
2、已確診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如果患者已經發生冠心病、心梗、腦梗死等等,無論斑塊大小、是否導致明顯狹窄,都必須用他汀治療,把LDL-C控制在1.8mmol/L,甚至1.4mmol/L以下。
3、沒有其他危險因素,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顯著升高(≥4.9mmol/L),他汀治療也是必需的,因為高膽固醇是斑塊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4、年齡≥40歲的糖尿病患者、慢性腎病(III期或IV期)患者,如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2.6 mmol/L,都需要用他汀治療。
攝影:陳占彪
5、合并多項危險因素:對于合并高血壓、吸煙、肥胖、高脂血癥、早發心血管病家族史、年齡(男≥45歲/女≥55歲)等多種危險因素的患者。
首先要判斷一下危險程度,如果是低危或中危,要通過生活方式調整、適當的運動來降血脂,低危患者要<3.4mmol/L、中危<2.6mmol/L,必要時也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決定是否服用他汀或者其他降脂藥物。
如果是高危,除了生活方式調整,還要直接加上他汀治療。
危險程度怎么劃分呢?
其實主要就是根據危險因素的多少,危險因素越多風險越高,而有無高血壓是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之一。
下面這里有一個風險評估表,看得懂就看,看不懂就找醫生判斷。
二,暫時不需要服用他汀的情況
血脂水平正常且無其他危險因素:如果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3.4mmol/L,又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吸煙等心血管危險因素,那么只要斑塊穩定,暫時可以不服用他汀。
但不用藥不等于不治療,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飲食調節、運動管理來延緩斑塊進展,定期復查。
總之,一看到斑塊就吃藥是不對的,而對斑塊不理不睬也是危險的。
健康就是一場詩意的修行,需在審慎與從容間尋得平衡,過猶不及是錯,恰到好處方為妙!
參考文獻:中國血脂管理指南(基層版2024年)
心路星塵:今日頭條簽約作者,青云計劃月度優質賬號,心內科主任醫師,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委員會成員,福建衛生報健康大使。
疾病重在預防,健康源于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