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贊賞!
作者:毅品文團隊大水牛,歡迎轉發
《終結者》系列電影描繪了未來的恐怖戰爭和人類的末日。當核彈爆炸以后,那并不是人類的末日,而是之后那些機械戰士對人類的屠戮和滅絕才是噩夢。在那些冷血和高效率的殺人機器背后隱藏著一臺高智商的超級計算機“天網”,它作為大腦遙控指揮著那些機械士兵進行作戰。
幸而這只是科幻電影的一個劇情,超級電腦目前還不是很現實。
但世界文明和科技一直在發展,戰爭促進了科技和殺人機器的研發速度。最近在烏克蘭戰場上,那個噩夢似乎成了真實:AI智能正在越來越多地介入殺戮戰爭。
軍事電腦的應用主要是為了作戰士兵們配備AI系統,它能大大提高戰場決策的速度、質量和準確性。從而提高軍事打擊的威懾力和勝利所需的決定性優勢。五角大樓的官員們已經將人工智能(AI系統)作為一種革命性的技術,并強調它是需要投資和關注的重要技術領域。
美國的梅文計劃就是一個強大的AI系統,它能在戰場上識別裝備和士兵。這個平臺系統除了有視頻圖像,還有穿透云層的、暗夜和惡劣天氣都影響不了的雷達、紅外熱能探測儀。這些偵察設備能不斷傳輸數據給計算機,它可以發現兵工廠和各種戰場發動機熱量等可疑目標。
早在2020年夏季,美軍就進行了一次演習。某個夜晚,美軍士兵(第18空降軍)正在凝視著他們的電腦屏幕上的目標。正在看圖像的可不止這些士兵:之前已經得到了指令和戰場資料的電腦早就掃描了這些照片。計算機發出了一個信息給人類操作員,要求確認這個目標:一輛靜止不動的廢舊坦克。人類士兵確認了這個信息,一條從電腦發出的指令送給了正在操作海馬斯火箭炮的美軍士兵。一枚火箭彈呼嘯而出,那個作為靶子的坦克被炸成粉碎。
這次軍事演習拉開了梅文計劃的序幕。此后美國通過其他軍種和盟國的聯合演練,逐漸開始增加計算機平臺和武器之間鏈接的系統:從電腦發出的指令要求戰斗機、轟炸機和無人機、潛艇上打擊目標。
2022年11月,一家名為OPENA1的研究公司推出CHATGPT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它可以實現和客戶之間的智能聊天對話交流。電腦的進化速度很快,2024年2月,這家公司又推出了一款“天空”的文字生成視頻模型,這又是一次革新舉動。
新的計算機和電腦技術的發展讓軍事規劃者們更好地了解作戰環境,并確定和理解時間、空間和部隊方面的概念。2023年,美國五角大樓成立了一個“利馬”項目工作組,專事研究AI智能在軍事領域的作用。他們要確保這個項目的技術優勢在領域最前沿,并運用到國家安全方面。
(帕蘭蒂爾技術公司正在開發軍事AI智能,目前正在烏克蘭殺人)
2023年美國國防部發布了一些文件,這些信息透露了要確保未來幾年美國作戰人員在戰場上利用AI能保持決策優勢。另一方面,OPENA1公司改寫了一些公司決策,公開的文件顯示出將原來禁止的AI智能功能運用于戰爭和任何軍事用途的禁令都放寬了。外界紛紛擔憂美國科技巨頭正在加速和美國軍方合作。
2023年8月,在一次國防部會展上,五角大樓宣布要發展一個新的無人機項目:該項目就是要讓全領域的耐消耗自主系統投入戰場(完全由計算機控制,而非之前的人類遙控,更接近于終結者電影無人機的角色)。這些無人機可以涵蓋空中、地面和水面、水下。2025年8月會部署數千架這種系統。空軍公布了另一個項目:它要生產數千架大型無人機(自主系統),執行偵察、空戰和情報,監控等任務。該計劃目標是在2030年之前全面實現作戰能力。
美國智庫認為,AI智能現在已經不是演習階段了,而是進入到了實戰階段。烏克蘭戰爭實際上就是人類第一場和AI智能對抗的戰爭。烏克蘭戰場已經淪為美國軍用AI的試驗場。這場戰爭是二戰以后最大的戰爭,美國正在測試計算機在戰場上的決策支持、情報分析和目標鎖定等項目。
只要是殺人項目,美國佬都從來不會放棄過任何一個機會。在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前,美國政府就打算讓AI智能進入烏克蘭。2022年7月,負責AI智能測試的美國第18空降軍就跑到烏克蘭邊境待命。第二天,該部隊指揮官就公開鼓吹軍用AI將在烏克蘭產生關鍵性作用。
資本家非常樂于使用殺人技術來賺錢,即使未來他們可能要上絞刑架。烏克蘭戰爭開始以后,美國帕蘭蒂爾技術公司就飛奔到基輔開了一家辦事處。它全力支持烏克蘭的軍事能力(大量建設烏軍的AI能力)。隨后雙方的合作開始迅速推進,該公司得到美國中央情報局(老朋友了,它不會放過任何搗亂的機會)的風險部門投資。公司主要向美國國防部和其他外國情報機構提供數據分析和AI技術支持。
實際上美軍梅文計劃就是帕蘭蒂爾公司提供的數據技術支持。現在該公司在烏克蘭向其六個烏政府機構提供服務。這個公司的系統能通過衛星圖像、無人機傳輸回來的畫面和地面部隊的報告等資料,向烏軍指揮官提供軍事建議(越來越接近天網那種殺人電腦)。AI智能提供最佳殺人選擇方案,而且該系統還能不斷在烏克蘭戰場進化和學習。
一家美國人臉識別公司也向烏克蘭提供人臉識別數據。他能通過俄國社交平臺上收集到的數據和搜索引擎,可以識別俄國特工身份,確認死者身份。烏克蘭獲得技術支持能確認重要目標人物識別以外,還能辨別俄國戰俘和陣亡士兵身份。他們故意把這些獲得的資訊公開,進行心理戰宣傳。這引起了國際社會巨大爭議。因為人類不會毫無顧忌地對死者進行侮辱和利用性攻擊,但電腦會!人類也不會滅絕性地對某些模糊軍事目標(區域內可能有平民)開火,但電腦不用承擔道德方面的焦慮問題!它就是機械性的選擇目標,下一步就是按下開火按鍵。這就是冷血的殺人機器和人類的本質區別。
(V-BAT無人機是美軍完全AI自主的無人機,還能防御電磁干擾)
電腦甚至具體到直接操作無人機進行作戰。美國AI自主駕駛的V-BAT無人機甚至能在俄軍復雜電磁干擾情況下穩定工作。俄軍和其對抗很可能成為關鍵性的拐點。
烏克蘭戰場在美軍眼里只不過是一個試驗場罷了。美國佬可以獲得寶貴的戰場數據。但是卻以犧牲烏克蘭軍民的安全作為代價。更糟糕的事情,這種測試會形成惡性的軍事技術競賽循環。烏克蘭在幾個大國之間淪為實驗室白鼠,而民眾卻得承受戰爭傷亡代價。
這種做法當然違反人道主義原則,殺人機器不斷進化技術,卻又不用承擔和畏懼責任。幾個軍事大國更會為此進行新的軍備競賽。國際社會應該譴責并阻止這種殺人電腦的技術應用在軍事上。《終結者》電影的噩夢也許將來不再是科幻,而是真正的人類噩夢。并非所有的擔憂都來自軍隊之外。從事人工智能測試和操作的軍官、一名美國空軍上校在最近一次會議上闡述了一個可怕的想法。在他設想的場景中,一架人工智能無人機在接到中止任務的命令后決定殺死自己的操作員——它已斷定此人正在阻止自己達成目標。就目前而言,此類設想仍屬科幻小說的情節,但是增加人工智能自主性的趨勢是顯而易見的。喜歡本文的朋友還請多多分享轉發,大家有什么有趣見解,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本文為毅叔說世界系列,感興趣的朋友,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毅叔說世界系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