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2025年1月21日報道
做實“嚴保護” 緊抓“快保護”
——江蘇法院司法賦能 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
呼應江蘇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的目標定位,近年來,江蘇法院聚焦服務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研究出臺服務“科技創新走在前”行動方案、推出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十二條司法舉措、出臺進一步加強涉外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十五項措施、向社會二次公開發布推進知識產權誠信體系典型案例、新近又出臺十五條司法措施加強中醫藥知產保護,為助推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釋放法治效能。
省法院知產庭在“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徐工集團實地調研。
筑牢“嚴保護”
全力保障助科技創新
據統計,江蘇連續8年成為全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高新技術企業數、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全國省區第一。
江蘇法院深刻領悟到,守護知識產權便是捍衛創新根基,而推動創新發展正是服務于新質生產力的成長。2023年9月,為進一步強化對原創性、顛覆性科技創新成果的保護力度,省法院精心制定并推出了專項行動方案。省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湯茂仁著重強調:
此行動方案精準定位知識產權保護領域亟待攻克的‘卡脖子’難題,緊緊圍繞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以及原始創新成果筑牢防線,持續深化創新、權利、懲罰、效率與誠信導向,全力以赴為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提供堅實保障。
近年來,江蘇法院在審理涉及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產業的知識產權案件時,展現出了堅定的司法態度,已對300余起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機制。在某奧公司訴陳某、某騰公司等侵害技術秘密糾紛一案中,法院依法判定竊取橡膠防老劑技術秘密的行為人向某奧公司作出高達2億多元的賠償,這一案件創下了全國侵害商業秘密判賠金額的最高紀錄。自2021年起,全省法院在類似的重大案件中,判決賠償額超過500萬元的案件已達130余件,彰顯出司法守護創新成果的強大決心。
無錫靈某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在籌備北交所上市的關鍵時期,遭遇廣東一家同行公司的專利侵權訴訟索賠2300萬元。
無錫中院從立案到判決僅用100天,從反訴立案到判決僅用42天,迅速認定原告構成惡意訴訟,判決其刊登聲明消除影響并賠償靈某公司合理開支40萬元,使靈某公司得以在三個月后重返北交所。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作為核心生產要素,成為各大平臺激烈角逐的關鍵資源。近期,鎮江中院審結了全國首例針對“一鍵搬家”“一鍵代發”軟件的數據不正當競爭行政處罰行為所引發的行政訴訟案件。某公司因開發并運營被認定構成網絡不正當競爭的軟件,受到當地市場監管部門處以停止違法行為及53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該公司不服處罰結果,提起行政訴訟,但法院依法審理后駁回了其訴訟請求,以司法力量有力捍衛了數據權益,樹立起鮮明的司法導向。
不容忽視的是,隨著虛擬主播、人工智能、5G通信、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經濟產物如雨后春筍般蓬勃興起,江蘇法院受理的涉數據資源類案件數量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
面對這一發展態勢,省法院知識產權庭庭長呂娜介紹:
近年來,江蘇法院緊緊把握時代脈搏,聚焦打造數字經濟新高地,大力加強對涉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算法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下知識產權問題的前瞻性研究與探索,積極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協同發展。
據介紹,目前,我省已在南京、蘇州、無錫三地設立3家數據資源法庭,并通過與省知識產權局制定《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管理辦法(試行)》、與南京理工大學簽署“江蘇省數智化知識產權創新實驗室”共建協議,各方協作共同開展前瞻性研究,推動規范發展。
創裁判先例
有章可循顯江蘇智慧
高新技術領域知識產權糾紛保護客體復雜、利益訴求多元,非此即彼的裁判結果往往難以平衡各方利益,給案件處理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
省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曹美娟坦言。對此,江蘇法院積極作為,率先探索多元破解新思路,努力為知識產權保護交上滿意答卷。
在一起半導體存儲技術發明專利糾紛中,南京知識產權法庭聚焦技術爭議,采用“穿透式一攬子”方法,通過兩名技術調查官參與,促成雙方就技術事實達成一致意見后,積極推動雙方談判調解,最終,雙方就包括涉案專利在內的170余件半導體存儲專利達成了一攬子許可實施方案。
而另一起在網絡直播業內引發不小震動的全國首例虛擬主播“中之人”違約糾紛案,涉及虛擬主播形象價值損失認定等無裁判先例可循的虛擬財產保護法律問題。
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民一庭(蘇州互聯網法庭)庭長吳婭提出,以直播流量貢獻度作為判斷虛擬形象與“中之人”是否具有“身份同一性”的關鍵標準,進而對“中之人”違約行為致使虛擬形象價值受損金額的考量因素、計算方式進行了有益探索,對于依法規范、促進虛擬直播這一數字經濟新業態健康發展具有指引價值。
在全國率先探索實驗數據保護、植物新品種臨時保護、游戲代練、地理標志反淡化保護、精細化確定賠償額、知識產權犯罪量刑細則等一批裁判規則;牽頭制定全國首個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辦案指引;率先建立技術調查官制度,有效解決技術事實查明難題;率先出臺知識產權小額訴訟審理規程,推動侵權救濟便捷高效;探索建立知識產權領域嚴重侵權失信人名錄登記、發布及聯合懲戒等信用監管機制……
江蘇法院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敢擔當的創新精神,及時回應新質生產力市場化產生的新問題,源源不斷地貢獻出極具開創性的“首創”智慧,為知識產權保護注入強大動能。
護人才成果
完善機制激創新活力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核心因素,一旦創新主體間發生權利交錯,權屬發生爭議及權利保護范圍未能精確劃定,不僅會影響權利人及時獲得市場回報,更易阻礙技術的迭代更新。
郭某、周某某系重癥領域醫學專家。2020年初,二人率先提出將一種治療癌癥的藥物用于某疾病治療的思路,主動與研發上述藥物的某藥業公司就治療方案開展合作,并全程參與相關研發和試驗,但雙方未就科研成果權益分配進行協商并訂立書面合同。后藥業公司獲得專利授權,但未將郭某、周某某列為專利發明人。
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中明確了發明人身份確認的相關裁判標準,判決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維持。
近年來,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成為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之一。江蘇法院不斷提升中醫藥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水平,助力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
立某公司法定代表人余某擁有“一種抗神經衰弱的藥物”的中藥發明專利,立某公司10余年使用涉案專利技術生產藥品并經銷售獲得巨大收益,但未與余某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也一直未向其支付任何費用。最終,南京中院在審理該案過程中參考相關法律規定以及實踐做法,支持了余某要求支付專利許可費等訴請,從而對專利權人創新成果給予有力保護,使中藥創新技術得以合理回報。
為讓科研人員更加勇于創新、安于創業,專心致志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江蘇法院用完善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鼓勵和尊重科技創新、嚴格依法維護科學家合法權益、弘揚科研誠信的鮮明態度作出了最好的注解。
江蘇法院在裁判中注重誠信導向,持續嚴厲打擊知識產權領域不誠信行為,三年間,省法院先后發布兩批江蘇法院推進知識產權誠信體系建設典型案例,以凈化市場競爭生態。
談及省法院開展的2024年專項治理行動體會,呂娜表示:“新質生產力需要市場支持才能發展壯大,我們要做實知識產權‘嚴保護’‘快保護’,為新質生產力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p>
一項項找準結合點、發力點的司法創新舉措,一個個體現司法智慧的鮮活案例,展現了江蘇法院以最嚴格的保護措施、創新的裁判理念和積極的社會治理,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堅實保障的司法擔當,彰顯出激發科技創新新引擎的非凡“江蘇力量”。
來源:江蘇高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