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晗玉 黃繹達
編輯|鄭懷舟
封面來源|《創世紀》劇照
1 月23 日 ,上證指數又收在了 3230.16 點。
去年10月以來,大盤指數一直圍繞9月30日3336.50的收盤價格上下波動,消化巨量套牢盤。那些在黃金周長假期間聞風而動涌入市場的錢和人,也和10年前在牛熊轉換之際入場的那一批一樣,等待著拉高套現的機會。
2007年和2015年兩輪牛市的經驗表明,每當股市成為街談巷議的賺錢工具,全民爭相入市之際,崩盤也將隨之而來。但在大盤指數瘋狂上漲的階段,鮮少有人能不被市場情緒左右,保持真正的理智。
回看歷史經驗,當前的震蕩或許值得慶幸。起碼沒人再高喊“牛市來了”,股市反而更安全。
牛市全民皆股神,“根本看不上巴菲特”
“明天開始,短線風險隨時可至。 ” 10 月 8 日,投資者朱酒在他的社交網站寫下這樣一句話。 當天,他開始撤出。 在 9 月 24 日前,朱酒的證券賬戶一直是滿倉狀態。
10月9日,A股主要指數全線下跌,市場超5000只個股下跌,900余股跌停。大起大落再度上演。
在朱酒向外撤的同時,大部分剛在黃金周假期中反應過來的人則幾乎是閉眼往股市里沖,其中不少還是用了漲停板的價格掛單買入。“入市就被砸”成了這批投資者瞬間就要面對的現實。
在這之前,新股民瘋狂開戶,擠爆券商交易平臺,券商APP操作卡頓,街頭巷尾談論股票成了去年黃金周前瞬間熱鬧起來的景象。
A股上次呈現這種空前熱度是在近10年前,彼時經過2008年后的漫長熊市,A股在2014年5月終于開啟反轉。
當年5月9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即“新國九條”,旨在推動資本市場改革。
“新國九條”出臺通常被看做那一輪牛市的起點與關鍵驅動事件。該文件寬松與規范的政策內核為該輪牛市打下了政策基礎。
所謂寬松,主要是指通過引導提升直接融資比例、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等措施,意在做大股權融資市場蛋糕;而規范市場行為、加強監管等政策,顯著增強了投資者信心,并吸納大量增量資金參與到資本市場中來。
反映到A股的行情走勢上,自“新國九條”出臺后的5月到同年10月末,上證指數累計上漲近20%。回頭來看,那一階段可看作是2014年-2015年牛市的起步階段。
圖:上證指數2014年5月~10月間走勢;資料來源:wind,36氪
進入11月后,利好不斷,在滬港通開通、央行降息、利率市場化改革等一系列事件的帶動下,“改革牛”行情被點燃,牛市進入第二階段。A股大盤快速上攻,上證指數在11、12兩月間暴漲34%。
圖:上證指數2014年11月~12月間走勢;資料來源:wind,36氪
在這期間,券商一直是領跑的板塊,特別是以兩融、場外配資為代表的杠桿資金跑步進場,使得整個大資管行業出現了萬億級的膨脹——這種瘋狂為半年以后的大崩盤帶來了慘痛教訓。但在當時,沒人在乎杠桿,狂歡正向著更高潮邁進。
來到2015年,A股牛市進入第三階段,上證指數從年初的約3300點附近一路上攻,以6月中旬站上5178.19點高位作為本輪牛市的終點。
圖:上證指數2015年1月~6月間走勢;資料來源:wind,36氪
“5178”這個點數是那一輪A股牛熊的分水嶺,也可以看成是朱酒從“玩票”心態到嚴肅考慮成為職業投資人的轉折點。
彼時隨著牛市確立,2015年上半年市場風險偏好急速上升,驅動投資者買入高風險的成長板塊,同時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興產業也在這一時期快速發展,相關明星股憑借頗高的業績預期因此沉淀了大量資金。樂視網、東方財富等都是紅極一時的股票。
如樂視網從2015年2月初時每股不到50元的開盤價,至5月12日已漲到近180元/股;東方財富在2月初每股還不到4元,至6月初就漲到近16元。
買入這兩只股票的朱酒形容那時的自己是“狂賺”。他回憶說當時這類情況十分普遍,“幾乎是你只要買了,放在(賬戶)里邊兩天不看就會奇怪‘怎么又賺了這么多錢’。”
在那之前,朱酒以學習心態在A股練手了6年,投入的資金是“一個月工資”。而他進入市場的起點,2009年7月,正是A股那一輪漫長熊市的開端。6年后終于迎來牛市,他發現“這個事(投資股市)可以加大倉位去賺錢了”。
比朱酒稍早幾年進場的孫謙,因為經歷過2007年的高光時刻,如今再回憶2015年的盛況,心態相對淡定。
孫謙2003年畢業后進入期貨行業,主要從事有色及化工行業的商品交易。待到銅價突破3000美元歷史大頂,以銅為代表的有色金屬開啟波瀾壯闊的牛市。近水樓臺的孫謙在2004年以約9元/股的價格買入馳宏鋅鍺,隨即碰上2005-2007年的大牛市——滬指從2005年底的約1100點一路漲到2007年6124的歷史高點。
在這期間孫謙曾陸續以約25元、26元的價格拋掉馳宏鋅鍺,后以9元左右的價格分別買入招商銀行、都市股份,又陸續在27元、50元左右的價格上拋掉。
盡管早前不到30元拋掉的馳宏鋅鍺后曾一度漲到約150元/股,但親歷6124點的孫謙仍結結實實賺到了股市的第一桶金。
回憶這場牛市,孫謙說那是“全民皆股神”的時代,“那段時間(2005-2007年)幾乎是閉著眼睛買入、持有,都是翻倍甚至翻幾倍上漲的行情,經歷過的人都知道,巴菲特這種投資收益根本看不上眼。”
大盤指數飆漲刺激著股民的情緒,當滬指站上6124高點時,市場喊出了“年底破萬”的口號,股民的狂熱像斷了線的風箏。
風險隨之顯現,絕大部分股票已經漲到極其離譜的價格。
彼時孫謙仍在場中尋找標的,在西部礦業最后一個漲停板時以漲停價格滿倉掛單買入,隨后行情一路向下,最后幾乎耗盡了他在這輪牛市的盈利。
事后想來,孫謙對36氪感慨:其實就是市場給的機會,根本不是自己的能力,換哪只股票都差不多。
10倍杠桿配資,1次跌停清空
2007-2008年的大起大落,讓無數投資者爬上巔峰又回到起點,但身處又一輪牛熊,大多數人仍難做到真正的冷靜。
來到2015年,市場上演著與2007年相似的行情。這次孫謙沒有頻繁切換熱點,選擇堅定持有從2014年就開始重倉的中國一重。
中國一重作為周期股的典型代表,在2014年牛市前兩個階段已經積累了約200%的漲幅,而孫謙在2015年繼續持有中國一重的邏輯則是看好國企改革這一政策驅動。加之牛市確立后,市場風險偏好急速上升,投資者對高估值普遍有更高的容忍度。
圖:中國一重2014~2015年間股票走勢;資料來源:wind,36氪
“當時是從(中國一重股價)跌破3元以后一路買,2015年市場開始發酵瘋狂暴漲,(中國一重)最高到了21元,我是從10元以上減倉,到12元減了一半,到20元全部清倉。”孫謙說。
而那一時刻,大盤指數又來到了如2007年6124一般的高點,試問多少人能忍住退出不進?
至少,在當時已經獲得不錯回報的孫謙與朱酒,都重新進場了。
孫謙以每股9元左右的價格買入中國鋁業,稍后不久證監會在6月13日周六的休息時段發聲要求券商清查場外配資。至周一開盤,A股應聲下跌。混亂之中,踩踏隨即出現,大量高杠桿賬戶被強制平倉或要求補倉,而這部分投資者不得不減持股票來換取流動性,因此在去杠桿的同時,又進一步加速了市場下跌。
大盤指數從5000多點一路暴跌至3000多點,所幸那時中國鋁業流動性較好,孫謙果斷止損,以約8.5元的價格拋出。
朱酒在2015年5月退出后,躲過了6月的暴跌,但有5178點的信心,7月他又重新買入浦發銀行,卻還是低估了“殺”的力度。在此前后的三個月內,A股上演十幾次“千股跌停”,行情反反復復,最終相對上半年大幅回撤。
回想這一輪反轉,朱酒感慨:“牛熊轉型,躲得過初一,想再躲過十五還是挺難的。你不可能永遠跑贏市場,總要付出一些代價。”
孫謙也提到,如果他選的是其他股票,可能又要跟大部分股民一樣,直接跌回起點。或者如果動用了比較大的杠桿,也有可能回吐非常多。
“回頭看其實又是運氣的成分,就算中國鋁業從9元只跌到8.5元,如果杠桿加得高,我的損失也會非常大。”他說道。
而在這一輪牛市,10倍杠桿配資炒股的操作十分普遍。
實際上,這輪牛市的一大推手正是大量跑步入場的杠桿資金,“改革牛”也逐漸演變為“杠桿牛”。當時隨著投資者的樂觀預期不斷持續,融資融券余額不斷被刷新,到2015年6月中旬的市場高點,兩融余額創下了2.27萬億元的歷史峰值。
場外配資是杠桿資金的另一大重要來源,公開資料顯示,場外配資在彼時的規模高達4~5萬億,配資渠道雖有不同,但普遍具有高利息特征,這也為之后的牛市走熊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而朱酒在2015年5月滬指漲到5000多的高點決定退出時,也是因為察覺到了瘋狂加杠桿的可怕。
當時他赴客戶處洽談業務,發現辦公室門外的一排電腦上全是K線,客戶解釋說這是“方便盯盤”,并表示其對外提供借貸資金,經常為炒股者10倍杠桿提供場外配資。
朱酒描述當時聽到這話的感覺是“后背發涼”,“這只是一家普通的中介公司,老板已經無心經營了,把錢全拿出來(炒股)了。”
從客戶處回來之后,朱酒果斷決定清倉。
不到一個月后,市場開始暴跌,此后三個月內經歷十幾次千股跌停,大盤指數從6月12日5178.19的最高點走到2016年初,已跌至3000點以下。
而那些敢于加10倍杠桿的投資者,碰上一個跌停板就是血本無歸。
“就像今年(2024年)這次,很多人拿著漲停板的價格往里殺一樣,資本市場永遠不可能讓這些人賺到錢。什么都不懂,進來之后隨隨便便拿幾倍的收入就走了,這不是資本市場的事。”
的確,在上漲階段加杠桿操作可使得收益不斷翻番,而當市場進入下跌階段,之前加的杠桿便會成為致命的毒藥。
股災面前,一切技術都是徒勞
無論是經歷2007年完整牛熊洗禮的孫謙,還是2009年一進股市就被“砸”的朱酒,再次陷入2015年的瘋狂時,即便已在高點清倉,也都無法做到完全獨立于市場情緒。
孫謙這樣解讀投資者在牛市中的心態:“不管經歷過多少次(牛熊),真的到了這個節點,動態的、靜態的市盈率、ROE都已經高得離譜,理性告訴我清倉是明智的選擇,不應該再買了,但市場又是非常瘋狂,給了我這么大的機會,會讓我覺得80倍、90倍的市盈率好像也沒什么。”
而相比市場中的投資者,旁觀的研究者心態更冷靜。
2015年,孫建波在銀河證券擔任首席策略分析師。在當年6月的一場路演中,他認為移動互聯網概念股已進入瘋狂的泡沫區間,而在場的基金經理卻說,龍頭股票還能漲十倍。后來,當時討論的龍頭股票跌幅最大的有跌近90%。
“泡沫之下的投資人是多么瘋狂!”孫建波感慨。那次路演過后,孫建波寫下策略文章《不賺股市的最后一波錢》。
他對36氪提到,2015年,中國中車總市值8000億元,而美國的波音飛機市值折合人民幣也才7000億元。“特別是創業板,猶如斷了線的風箏,斷了估值的線,它能飛得更高,也會跌得更慘。”
彼時的創業板,在2014年的牛市前兩階段中還未獲得多少關注,直到進入2015年的牛市第三階段,受市場風格切換的影響,創業板急速上攻,一度被稱為“神創板”——創業板指從2015開年時的不足1500點,到同年6月隨牛市頂點一度站上4038點高位,區間漲幅高達168%。
而后,跨過高點的創業板亦如A股大盤一樣,急速墜落,到9月的下半年低點一度下探至1779點,區間跌幅超過50%。
如今,主要打理私募基金的孫建波再談A股投資,他認為要理性看待社會的發展、經濟的進步和上市公司的成長。“一定要注意估值與成長型的匹配,不能盲目追熱點。”
孫謙也提到,不管什么牛市,最終總歸要落地到真實的經濟增長。投資A股20年,著眼于當下,他說以后至少會遵循不碰高風險行業、不碰垃圾股,閑錢投資,非專業領域少加或不加杠桿的原則。
朱酒亦認為,投資股市最終要回歸價值。他感嘆,“市場崩盤的時候,什么技術分析、經驗、概念、題材都沒有用。”這是上一輪牛熊令其留下的啟示。也是在那之后,朱酒結識了一批價值投資者——2007年股民看不上的巴菲特,逐漸成為A股投資的一個流派。
經過兩輪牛熊,再談A股投資,孫謙表示當下會更注意用資產配置的理念打理投資組合,不再把所有資產都配置在高風險,轉而配置一部分帶有防御性質的股票,如長期來看市盈率偏低,但又是國計民生所必需,最好每年有穩定分紅的個股。
“就當是將來為養老做準備的股票,買完之后就把它從自選板塊刪掉,很長時間不看它,忘掉這回事。”
朱酒也成了堅定的價值投資者。過去一年,他養成了每日記錄投資看點的習慣,在年初總結自己對2025年的展望中,他寫下“2025絕不是2015”。上一輪牛熊的經歷令其意識到,大盤指數上漲過快,除了少數投機者,無人獲益。而延續到這一輪,瘋牛引發的狂熱與杠桿牛催生的悲劇也不能再次上演。
在9月底市場高喊牛市時,朱酒沒有附同,來到當前的3300點,他也并不悲觀。因為底部不斷抬升,才能讓信心更持久。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孫謙為化名)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