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里最便宜的那一項
醫院里最便宜的那一項,永遠是醫生。
這個說法,是不是讓人覺得挺奇怪的。
整體來說,醫療成本包括醫生、設備以及藥物三個大類,我們來看一下這些年這三個大類是怎么降價的。
第一,設備,不管是檢查還是治療都會涉及到設備,今天我們盡量不說數據,說點直觀的事情。我記得小時候,一個CT的價格是一兩千,一千以下的絕對沒有,超過兩千的比比皆是。但是現在呢,一個CT要是超過三百,那患者就得細看一下。大部分CT都能在三百以內結束戰斗,口腔科的CT價格192,這個價格是2024年省人民醫院的價格,可以參考。
價格為什么能夠直接一折呢,說白了就是CT機現在都是國產的了。國產的風格就是拼命卷,雖然卷導致廠家生意不好做,但卷也帶來了醫療設備價格的大幅度下降。當然這個價格下降肯定不會止步于CT,核磁共振等等諸多設備和以前比,可以說便宜的嚇人。
第二,藥品。總有人噴集采以后質量下降,但是這個問題很難評價。首先藥品采購名單里,之前是有很多國外品牌的,注意是國外品牌,不是進口藥物。這些藥很難說是不是效果更好,也并不意味著價格更高。比如甲鈷胺,常見治療神經病變的一種維生素,之前國產價格就比外國品牌價格高。除此以外效果也很難評,臨床方面的反饋基本就是,有時候對某些人有效的藥,對于另一些人效果不太好。順便辟謠,前幾天炒的熱火朝天的說國外藥企集體退出集采,搞得好像盲目砍價導致好藥退出一樣,真實的情況其實是他們價格偏高導致集體落榜。說白了就是,同款藥物開價有比他們更低的國內藥企保證供應。至于之前便宜的國外品牌藥現在為什么價格不占優勢,那只能說國內藥廠把他們卷了個半死。
第三,醫生。不管設備還是藥品費用是不是報銷,醫生費用都肯定會報銷。我記得前幾年市人民醫院的一個外科手術,四個小時的手術費是兩千多,還是報銷之前的價格。當然不報銷的麻醉費并不低,但那屬于藥物。就等于一大群醫生護士忙四個小時掙兩千多。這還好是事業單位,不然不夠分的。前幾天種植牙,一共三期手術,我只保留了第三期的單子,剛好那天只用了一個麻醉藥,其他的費用就是,一共19塊錢報銷11,加掛號費15,報銷了14。當然也不都是這么便宜,拔智齒就挺貴,1000塊錢一個智齒,報銷500。
不管怎么說吧,醫生費用永遠報銷,還不高。當然你也可以說醫生干了半小時就拔掉了智齒掙了一千,但是我們河北這邊,想要進醫院當一個醫生,需要碩士學歷,然后規培然后實習,總體來說32歲之前就不用想著當主治醫了,不是主治醫收入也會比較慘,只能打打下手。別人從22歲開始的職業生涯長達40年,醫生就直接縮短到30年?,F在還覺得貴么?
祝大家一輩子都不用去找醫生,祝醫生以后都不用加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