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預交金要取消了!
1 月 20 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會上提到:自 2025 年 3 月起,全國所有的公立醫療機構取消門診預交金,并將醫保患者住院預交金額度降至同病種個人自付的平均水平。
圖源:國家衛健委官網
什么是預交金?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先交費再就診的支付方式。
國家衛生健康委財務司司長劉魁在答記者問時介紹,為了減少患者排隊的次數,以及縮短繳費等候的時間,早在上世紀 80 年代,就已經允許醫療機構按照會計制度的規定,相繼設立住院預交金和門診預交金。
先充錢再就診
多位醫生表示:我們這里早就取消了
與當下較為常見的,憑借醫保卡或電子醫保憑證就能直接就診的模式不同,此前很長一段時間里,就醫過程一般需要先辦理就診卡、預交款,才能看診或辦理住院。
「就診卡有點類似現在各家超市的會員卡,患者提前充錢后,就不需要開完檢查排一次隊伍繳費、拿藥時又排一次隊伍繳費。」
今年 52 歲的心內科醫生張蒙(化名)回憶,在他剛開始行醫時,自己所在的醫院實行的就是預交金制度,「每家醫院的就診卡還都不一樣。有時候患者來看病,搞不清需要哪張卡,每次就拎著一塑料袋的卡來醫院,總的充值金額可能數目還不小。」
部分與預交金相關的官方文件
丁香園根據公開資料自行整理
不過,由于相關政策文件大多沒有規定細則,因此預交金制度在不同醫院的具體實施各有特點,并非完全相同。
中部某三甲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林緣(化名)就提到,他們醫院對門診預交金并沒有太多限制,只要就診卡里余額不為零,就能正常掛號,但對于住院預交金則設有最低余額,「2010 年的規定是,住院時卡里至少要有 5000,不然辦不了住院手續。」
與此同時,也有許多醫生表示,對于「預交金」這個詞匯十分陌生。筆者咨詢了浙江、福建、四川、河南等地不同級別醫院的醫生,基本上的回復都是「早就取消了」或者「沒有聽說過」。
圖源:丁香園評論區
事實上,早在 2009 年,當時的衛生部就委托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探索開展「先診療,后結算」的新型付費模式試點工作。第二年,衛生部發布《關于進一步改善醫療機構醫療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簡化門急診服務流程,繼續推行「先診療,后結算」模式。到了 2013 年,全國已經有青海、山東、河南等 20 多個省、市已試點這一模式。
2023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的通知》,再次點名推行「先診療,后結算」模式,指出:
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全面推行轄區常住或參加基本醫保的居民門急診、住院就醫過程中「先診療、后結算」一站式服務方式,提供多種付費渠道和結算方式。
圖源:國家衛健委官網
在這十多年的試點過程中,許多醫院早已形成了「無或下調預交金」的運行常態,這也是許多醫生對「預交金」一詞感到陌生的原因。
張蒙提到,他所在的醫院就在 2013 年那一批試點當中,雖然一開始醫生和患者都不太適應,但也就過了半年左右,就形成了新的平衡。
「當時我們那片的主要形式是,取消就診卡,改刷身份證,就診信息都合并在身份證里。這樣一來,病人往來不同醫院時就不需要翻找對應的就診卡了。」張蒙直言,「而且比起診療時間的長短,其實大多患者更在意的是自己的錢是不是全部握在自己手里。」
陜西省山陽縣衛健局原副局長徐毓才認為,隨著信息化的普及,預交金制度,尤其是門診預交金,其實早就已經失去了原本設想的「益處」,反而顯得累贅,取消這一規定是歷史必然。
不過對于部分并不習慣新型支付方式的患者,預交金制度的改革也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在 1 月 20 日的發布會上,劉魁也提到:「為了避免『一刀切』給部分群眾帶來不便,對不會使用新型支付方式且有有比較頻繁的就診需求的老年群體,可以保留預存費用。對門診手術、急診手術等類似住院一次就診需多次繳費的復雜情形,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醫療機構仍可以預收費用。」
擔心患者欠費引糾紛?
專家:沒必要高估預交金的作用
而對于本次提到的取消門診預交金,部分醫生擔心,這樣會不會出現患者看完病不交費的「賴賬」情況?
圖源:相關話題評論區
這樣的擔心不無道理。此前 2013 年的「先診療,后結算」模式試點時,時任衛生部醫政司醫療管理處處長焦雅輝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短期無法全國推廣,因為時有患者逃費現象發生。
「社會征信體系還不夠完善,雖未出現大面積的惡意欠費逃費,但個別地區還是有患者逃費現象發生。若是沒有醫保的患者惡意逃費,醫院不能獲得醫保補償,也無法向患者追討醫療費用。」焦雅輝當時的結論是,「模式只能逐步推進、試點先行,不能硬推。」
圖源:參考資料
對于這些惡意逃費的人員,各地也在探索相關制度。如 2018 年,甘肅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關于防范和解決住院患者「惡意逃費」問題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
建立「惡意逃費黑名單」制度。對已發生過逃費行為的病人,各醫療機構要及時將其姓名、身份證號、醫保卡號等相關信息上報當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保經辦管理機構,經當地衛生計生行政部門核定后錄入「惡意逃費黑名單」。
對列入「惡意逃費黑名單」的患者,再次住院時不能享受免收押金等醫保相關優惠政策。同時,結合社會誠信體系建設,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將「惡意逃費黑名單」同公民社會誠信掛鉤,達到聯合懲戒、有效防范的目的。
圖源:甘肅省衛健委官網
對于臨床醫生的這一擔憂,徐毓才分享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患者拒不交錢的情況,并不能這么簡單歸因于預交金制度。
「以門診預交金為例,此前能夠接受『先交錢后看病』的患者,沒道理突然就轉變為『老賴』——這些人本身就是到處鉆空子的人,并不是因為預交金取消了才變成『老賴』,而是本來就是『老賴』。」
「預交金在特定的階段具有積極意義,但本質上是一種相對落后的支付方式,沒必要高估它的作用和影響。」徐毓才表示。
來源:丁香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