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小雞燉蘑菇是鮮味之神?
《大奉打更人》已經上線 20多天,雖然在播出平臺持續霸榜,但鑒于原著基礎是起點年冠,所以在關于熱度和改編效果,依然褒貶不一。當然,這一切并不影響擔綱男主的王鶴棣人氣繼續走高,尤其熱度破三萬后一頓秀肌肉的“承諾福利”更是讓粉絲看到他的 “富有又慷慨”!毫無疑問,王鶴棣是內娛近年來最成功的“鮮肉”之一。結合劇情、合理歪樓,今天就聊聊什么叫一招“鮮”吃遍天。
成為大奉職場小鮮肉的許七安,萬一背不出《唐詩三百首》,以 “才子”身份稱霸文壇計劃失敗; 看過《名偵探柯南》只為嗑CP,沒學會福爾摩斯的演繹法,以“名偵探”身份主持正義計劃失敗。 那他照樣有“吃貨”身份拿得出手! 不為“大奉打更人”,也會是“大奉好廚子”!
天然的食材,只需最簡單的烹飪……和最基礎的調味品。
許七安,是要成為大奉“味覺術士”的男人,還能被小小的“五味”難住嗎?不就是:酸、甜、苦、咸、辣嗎?醋、糖、杏仁、鹽、辣椒……等等好像有奇怪的東西混了進來,沒錯,說的就是你——辣椒!
你也許讀到過一條冷知識——辣并不是一種味道。人類的舌頭上并沒有感知“辣”的味蕾,它其實只是痛覺的一種表達,而真正的第五種味道是“鮮”! 上世紀80年代,“鮮味”獲得國際公認,被認定為一種“基本味道”,因為人類的舌頭上存在感知“鮮味”的味蕾,它可以將“鮮”的信號通過單一的味覺神經傳導給大腦。
叮咚! 你的專屬系統終于被激活,主動打開原世界資料庫,為你檢索到如下資料: 鮮味主要來源于谷氨酸和苷酸,例如母乳中就含有 二十種 氨基酸,而其中谷氨酸的含量最高,所以“鮮味”就可以從科學角度說是“第五種味道”,也可以從生理上說是人生的“第一種味道”。
鮮味?不就是味精嗎!許七安感覺自己終于找到了征服異世界(的味蕾)的契機,然而,隨后他又沮喪了,味精雖然小但似乎也不是他現在就能創造的,畢竟從乳品中提取顯然不現實,哪怕用氨基酸含量為母乳十分之一的牛乳為原料,也需要一個龐大的畜牧業為前置條件。
好在,系統很快就為許七安檢索一位原世界的傳奇人物——味之煉金術士——池田菊苗。
多年以后,面對自己一手創建的大奉味精工業,許七安將會回想起,1908年池田教授喝湯的那個中午……
那一餐午飯,池田菊苗吃得格外開心,因為妻子做的海帶黃瓜湯非常鮮美! 為什么呢? 理工男顯然不會文藝 地 將其歸因妻子的愛意,那么就剩下 “海帶”和“黃瓜”兩種可能性了。 在排除了“黃瓜”這個選項之后,他帶著海帶走進了實驗室。 半年后,池田發表論文:海帶之中可以提取一種名為“谷氨酸鈉”的物質,它可以讓食物變得更加鮮美可口。
一位名叫鈴木三郎助的已經研究從海帶中提取碘的方法良久,但遲遲沒有進展,面對囤在手里的海帶正愁眉苦臉的他,看到了這篇論文,頓時眼前一亮:讓我們忘記“碘”這回事吧!谷氨酸鈉,你好!
池田與鈴木的產研合作很快就拿出了新成果,因為海帶提煉谷氨酸鈉的性價比太低,他們最終改以小麥和大豆為原料,迅速投入量產。一種名為“味の素”的新型調味品出現在了市場上,它的廣告語是——“家有味之素,白水變雞汁”。
系統提供的資料讓許七安了解了“鮮味”工業的起源,然而“味の素”的字樣,還是讓他感覺有些怪異,直到忽略了中間的那個符號,讓想起了什么。
“系統,請搜索以下關鍵詞:吳蘊初、味精、1923。”
吳蘊初,中國近代化工專家。 獨立發明了 “ 水解法 ”, 以小麥麩皮(面筋)為原料制造出了獨立知識版權的 “ 味精 ” ,于 1923年創立上海天廚味精廠,推出 “ 佛手牌 ” 味精,打破外國廠商對 “味精”的壟斷,讓中國人吃上了自己的味精!
許七安看到這里非常自豪,然后他也意識到一個巨大的小問題——水解法也不是他能駕馭的,鹽酸加壓、活性炭脫色、真空壓縮等等這些工序都不是以他目前的等級可以實現的。
什么是不通過工業生產線就可以制作的味精呢?還有什么是可以產生“鮮味”的呢?吃貨許七安很快想到了替代品——小雞燉蘑菇!
“許七安把香菇撈出來,鍋里留下濃稠的汁液,煮爛的香菇擱在過濾紗布上,用力絞擰,擰出濃稠的汁液……將濃稠的老母雞湯汁和香菇汁混合在一起、用搗藥罐搗爛雞肉和雞骨,混入汁液內,均勻攪拌……等待汁液自然干涸成塊狀物,再把塊狀物磨成磨粉,簡陋版雞精就形成了。”
為什么是小雞燉蘑菇? 正所謂: 實踐出真知。 盡管不懂化學原理,但廚子總能通過不斷 地 嘗試,找到最合理的搭配! 而至于真正的科學解釋,請交給系統來解答吧!
早在上世紀初科學家們就解鎖了鮮味的“煉金密碼”。他們從肉類中提取了肌苷酸,從蘑菇里提煉出鳥苷酸,它們都屬于“呈味核苷酸”,一旦與谷氨酸鈉相結合就會發生“協同效應”,將味精的鮮味呈幾何倍數放大!
上世紀60年代曾出現過一種“強力味精”,據稱它的鮮度是普通味精的100多倍,而其中的秘訣就是在谷氨酸鈉(傳統味精)中添加了鳥苷酸鈉,從而通過“協同效應”將鮮味巨幅提升!所有鮮味調味品的萬能公式也已經不再是秘密,不外乎:谷氨酸鈉+肌苷酸鈉;谷氨酸鈉+鳥苷酸鈉;谷氨酸鈉+肌苷酸鈉+鳥苷酸鈉。看著復雜嗎?那換一種連許七安這種化學門外漢都能看懂的寫法就是:味精+雞精;味精+蘑菇精;味精+雞精+蘑菇精。
曾經,有兩名醫生打賭 ——高端的學術雜志上會否刊登沒有科學依據的胡扯文章? 于 是一篇《吃過味精后身體不適》的讀者來信就這樣出現了新英格蘭某醫學雜志上,伴隨著當時的地緣政治和社會因素,“惡作劇”竟變成了“專家說”!
“吃味精脫發”“吃味精致癌”“吃味精影響智力發育”等一系列謠言傳播開來,抵制味精的風潮席卷全球。眾口鑠金,味精的本體只能迫于無奈退居幕后,披上“雞精”“蘑菇精”等馬甲,重新登上貨架。
大奉世界中的許七安終于搞明白了“味精”的前生今世,也終于憑借著吃貨的本能制作出了“雞精”,征服大奉的味蕾,從這一刻開始!
編輯:Yuri
撰文:魚龍曼衍
排版:Julia
設計:姜黑勒久
圖源:IC Photo / 豆瓣 /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