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國總統,上任第一天便將矛頭指向了兩個鄰國,同時也是最大的商品進口國加拿大和墨西哥,號稱從2月1日開始對進口自這兩個國家的產品征收25%的關稅,但沒有提及針對中國的關稅措施。
也許是意識到當時遺漏了中國,第二天特朗普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了中國。他先是表示要加征10%的關稅,后來又說針對中國商品的關稅要提高到25%。
一會10%、一會25%,到底要對中國商品征收多少關稅?難道是特朗普老糊涂了,自己都搞不清楚了?恐怕不是這樣,川普還沒選上總統的時候就已經想著對中國產品加征高額關稅了,現在可以實施了,心里門清呢。
在我看來,10%和25%說得是一件事,只不過不同角度表述出的結果是不一樣的。要理解這點就得先梳理一下近半年來特朗普在關稅問題上說過的一些重要話語。
先是在還沒有選上總統的時候,特朗普在一檔節目中提出全面關稅政策,即對全球商品征收10%至20%的關稅,對輸入自中國的商品征收60%以上的關稅。
去年贏得大選后,川普在11月通過社交媒體闡述第一階段關稅政策,他表示,要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25%的關稅,對中國征收10%的額外關稅。
這時已經出現了不同,第一次說的是60%,第二次講的是額外的10%,簡單解釋一下。
60%指的是所有中國進口商品的平均關稅稅率,而且是多次加征后的最終結果;10%指的是在現有基礎上先額外增加的稅率。
去年11月,不少人將特朗普的話解讀成利好,他們認為對中國只加10%,比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少多了。
這種觀點顯然是自欺欺人,美國和加拿大、墨西哥簽署了美加墨自由貿易協定,原本的關稅稅率幾乎為零,征收25%的意思是從零到25%;對中國的10%,是在已經按照不低的稅率征收關稅的基礎上再提高10%。
再來看第三次發話。當上總統后特朗普立馬提出從今年2月1日開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25%的關稅,該表述與去年11月在社交媒體上講的一模一樣,由此可以看出川普沒有搞錯,讓經濟團隊按照當時說的制定的策略。
針對中國關稅稅率的表述表面上看確實有點凌亂,就是前面說過的在同一場發布會上先說10%、再說25%。我們來拆解一下。
可以這樣理解。10%是額外的關稅,和去年11月說過的話對應起來,特朗普團隊考慮到如果一下子把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到60%顯然會讓美國重新陷入通脹漩渦。
關于這點,中國外交部的回應講的很明白,“貿易戰、關稅戰沒有贏家”,意思是進口關稅最終會轉嫁至美國消費者,物價飛漲導致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大幅上升,最終對美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為了避免CPI爆,美國第一階段對中國的關稅政策就是全部先加10%。比如,某類商品原本的關稅是17%,加了10%后變成27%。
自2018年貿易戰1.0后至今,中國出口到美國商品的平均關稅稅率從3.1%上升至19.3%。注意,19.3%的數據是機構算出來的,不一定精準,平均稅率可能在15%至20%之間。
加了10%后,中國商品的平均關稅稅率變成25%至30%,和特朗普最后說的25%比較接近,看似前后矛盾的言論統一了起來。
那么在現有基礎上對中國商品額外加征10%的關稅,對中國出口的負面影響大嗎?
在我看來影響不大,原因有二。
第一,中國商品的價格優勢不止10%,這意味著哪怕售價因關稅調整而上漲10%依然在美國市場有很強的競爭力,性價比還是挺高的。
第二,人民幣近期有一定程度的貶值,對沖了一部分關稅上調對出口的負面影響。
當然,如果美國繼續提高關稅,最終達到特朗普說的針對所有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征收60%甚至更高的關稅,那么情況可能截然相反。
因此,最關鍵的問題是關稅的終點稅率是多少。
別看特朗普叫囂的厲害,他的商人本色意味著什么事情都可以談,而且川普一直以自己的談判能力為傲。
就任總統后特朗普已經宣城將在100天內訪問中國,大家覺得他是來干嘛的?有沒有可能就是來談外貿、順差和關稅的?我覺得關稅至少會被當成美國的重要談判籌碼之一,咱們要早做準備了。
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王五說說看,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