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彌小木
帶娃出去了幾天,回來看到這本《人生不設限》。
大紅的封面,與過年的氛圍很是應景。
打開閱讀的時候,剛好看到書中的這句“要斷舍離那些該翻篇的事。”原本有點動氣的狀態,漸漸平靜下來。
下午陪老二在圖書館,他看他的少兒讀物,我看我的《人生不設限》,看的過程腦中閃過電影《出走的決心》的畫面,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兩者的女性力量是相似的。
看完后,感慨頗多,分享如下。
一個人的成長,可以如此快
《人生不設限》是63歲健身教練老燕子分享的人生故事。整本書,讀下來最大的感受是樸實又有力量。
樸實在于《人生不設限》里記錄了老燕子,從小時候開始到現在的人生旅程,看似平凡的人生,藏著不平凡的故事。
有力量在于老燕子分享的成長故事中,看到了她是如何一步步成長、提升自我的同時,實現了事業上的蛻變。
讓人特別有觸動的是老燕子分享的“什么改變了你,你就用什么去改變世界;你用什么救贖他人,就用什么來救贖自己。”這句話,對于人到中年,“覺得自己這輩子就這樣了吧?”的人,內心會有新的感觸。
對老燕子來說,健身改變了她,她也用健身改變了她的世界。
一個人的成長,方向對,加上努力與時代的加持,成長的速度可以超乎我們的想象。
守住界限,你就自由
為什么說閱讀《人生不設限》時,腦中會閃現電影《出走的決心》,有一部分原因在于老燕子對于女兒女婿的生活,有著清晰邊界感吧。
如果孩子沒有主動要求,老燕子是不會主動參與到女兒的生活中的。這份家庭中的邊界感,是大多數老人都做不到的。要是大多數老人都做到,也許就沒那么多的家庭矛盾了吧?
老燕子的這份界限感,不僅僅應用到家庭中,也應用到她的職業生涯中。帶學員的時候,老燕子絕不會“八卦”學員的信息。守住界限這個習慣,讓老燕子收獲了不少原先對老人有刻板印象的學員。
特別有意思的是,老燕子把這份界限感還分享給了其他人。有人咨詢兒子、老公是否適合鍛煉,老燕子的回答堪稱典范,摘錄如下:
不參與別人的因果,管好你自己。讓他們看見你的變化,你說話才有力量。大家都是成年人什么道理他們都懂,不需要你操心。
但愿我們都能擁有像老燕子一樣的這份界限感。道理自然是懂,難的是,在家庭中一不小心就容易越界。看來往后要常常翻開這本《人生不設限》,重溫守住界限帶來的人生快樂。
守住界限,你就自由。
重新理解“托舉”
常常會聽到“托舉”這個詞,也是在《人生不設限》里,重新理解了這個詞。
對于老燕子來說,當女兒出生時,老燕子有了用自己一生去“托舉”孩子人生的大目標。她不僅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
具體如何做的?《人生不設限》里分享得比較細致。身為母親,自問做不到像老燕子這般的“托舉”孩子,有的是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的支持吧。但對老燕子這份為母則剛的魄力,心中滿是敬佩。
寫到這的時候,忽然想起因為戶口問題,已經幾次被孩子的老師明里暗里地提醒,老母親拖了孩子的后腿,要是有當地的戶口,孩子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罷了罷了,除了戶口,老母親在其他地方,也許還可以“托舉”下孩子們吧。
讀《人生不設限》時,還有一個地方讓人動容:老燕子對女兒的“托舉”,在女兒眼中,有了回應。《人生不設限》的結尾處,有老燕子女兒的心聲:父母和子女之間也可以互相成就。
想來,一個人對另一個單方面的“托舉”,對于受托人來說,也許在無形中會產生一絲壓力的吧?
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尤其是親子關系里,“托舉”是否有意義,也只能在孩子長大后有結論。
寫在結尾的話
《人生不設限》,挺建議人到中年、老年的時候看看。至少作為中年人的自己,在讀《人生不設限》時,有不少的收獲。
常常會聽到不同的人,對自己說“這輩子就這樣了吧?”
這輩子就這樣了嗎?
看看《人生不設限》里的老燕子,也許會有不同的答案吧。當然,想要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看完之后有行動。
Hi~我是彌小木
過好當下最要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