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風濕、關節(jié)炎這些疾病是和老人的“專利”,跟年輕人沒啥大關系,錯了!同樣的,很多年輕人也患上了各種頸椎、腰突等骨病……
《素問·痹論》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風寒濕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則瘀血凝滯,不通則痛,而致臂痛、肩痛、腿痛、腰痛或周身疼痛。病證晝輕夜重,乃瘀血作祟。以白晝陽氣來復,血行較暢,而夜間陰氣盛,則血瘀加重故也。
所以不管是頭痛、肩痛、臂痛、腰痛、腿痛,還是坐骨神經痛,中醫(yī)都統(tǒng)稱其為“痹”癥,病機都是由于氣滯血瘀、導致經絡閉阻所致,治療都應以活血化瘀兼祛風除濕來調理。
本文給大家分享一個方子,可以通全身經絡,行一身氣血,宣痹通絡,止周身疼痛。適用于風濕,寒濕,瘀血阻滯全身經絡,導致的全身這種癥狀。
很多身體疼痛的病人,比如頸椎病,脖子疼,抬頭轉頭都不靈活,有時候還會壓迫腦供血,造成頭暈頭疼。
有的人是肩周炎,肩膀疼,胳膊疼,越勞累越加重,嚴重的時候手臂都很難抬起來。
更不要說腰疼,腿疼了,這樣的人更是大有人在,尤其是在變天下雨,氣溫驟降之后,感覺腰背部和腿上,像是有針扎一樣,連著一條筋,從小腿到大腿根都是疼的。
這種全身的疼痛,非常的多見,而且還會在晚上加重,晚上還會失眠,心煩,做夢很多。
新加坡貢方堂中醫(yī)疼痛科專家丘保潤表示,這種情況,一般就是筋骨經絡里面有瘀血了,中醫(yī)常說“不通則痛”,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一個記錄在《醫(yī)林改錯》里的方子,叫做身痛逐瘀湯,因為在現代,對這個方子的運用也非常廣泛。
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紅花9g,甘草6g,羌活3g,沒藥6g,當歸9g,靈脂(炒)6g,香附3g,牛膝9g,地龍(去土)6g。水煎服。
功效:有活血祛瘀,通經絡,祛風除濕,止身痛之功。
方中諸藥,桃仁,紅花,當歸,川芎活血祛瘀。沒藥,靈脂,香附行血氣,止疼痛。將氣滯血瘀尤其是血瘀問題處理掉。剩下的風寒濕熱,由秦艽,羌活祛風除濕。牛膝、地龍疏通經絡以利關節(jié)。甘草調和諸藥。由此祛風除濕,活血祛瘀,行氣鎮(zhèn)痛,通利關節(jié),面面俱到。
故而本方集活血化瘀與祛風除濕雙手段,不僅治本,且治標。
臨床應用非常廣泛,凡氣滯血瘀之腰間盤突出、腰椎增生、頸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經痛、強直性脊柱炎、風濕、類風濕,甚至帶狀皰疹等,均可用治。
林某,男,23歲。
主訴:
2年前打籃球扭傷后出現腰痛,當時自認為肌肉拉傷,進行推拿治療后有所緩解,但次日晨起后腰痛較前加重,遂前往當地醫(yī)院針灸科就診,診斷為“腰肌損傷”。
診斷:腰痹病(氣滯血瘀證)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處方:身痛逐瘀湯加減
秦艽15g、川芎9g、桃仁10g、紅花10g、羌活15g、沒藥6g、當歸10g、桑寄生20g、伸筋草10g、香附10g、五靈脂10g、牛膝12g、地龍10g、三七粉3g、甘草6g,7劑,日1劑,水煎服,早晚分服。
反饋:1個療程后患者癥狀較前好轉,腰部疼痛較前減輕,后續(xù)1個療程后,患者腰痛及右下肢放射痛消失,叮囑患者堅持行“飛燕”“拱橋”等方法鍛煉腰部肌肉,定期隨訪,未見復發(fā)。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播中醫(yī)診治思路,不作為用藥指導。具體用藥請在醫(yī)師指導下辨證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