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充電在納斯達克“高開低走”的故事,成為了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縮影。
隨著續航能力越來越強,今天的手機電池足以應付多數使用場景。盈利模式單一、使用場景偏窄的共享充電寶,并不具備持續漲價的能力。當性價比低到一定程度,行業便開始腹背受敵——既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苦苦掙扎,更擔心被消費者拋棄。
生活中的“刺客”無處不在。
周迪不習慣隨身帶充電寶,特別是出門逛街拎著大包小包的時候,一個大容量充電寶只會影響她拔刀的速度。
那天她像往常一樣在商場借了共享充電寶,用了1小時6分鐘,結算時付了8元——她沒怎么留意過共享充電寶的價格,還想當然地停留在1~2元/小時的平價時代。
而實際上,共享充電寶收費年年攀升已成事實,每次漲價也都會引發口水仗。人們吐槽的點包括價格貴、充電慢、不好用,被逼“重新養成帶充電寶習慣”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更不用說,隨著續航能力越來越強,今天的手機電池足以應付多數使用場景。因此,盈利模式單一、使用場景偏窄的共享充電寶,并不具備持續漲價的能力。當性價比低到一定程度,行業便開始腹背受敵——既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苦苦掙扎,更擔心被消費者拋棄。
共享充電寶的性價比越來越低,開始倒逼消費者重新拿起家里閑置的充電寶。(圖/IC photo)
這其中,連曾經的行業老大也不免陷入虧損泥淖,褪去“明星企業”光環。
1月初,“共享充電寶第一股”怪獸充電宣布收到來自信宸資本和公司管理層聯合發出的私有化要約,擬以每股美國存托憑證(ADS)1.25美元的價格收購公司所有已發行的普通股。如果收購成功,則意味著怪獸充電將從納斯達克退市。
對股價持續低迷的怪獸充電而言,私有化或許有望減緩目前的經營壓力,讓公司卸下部分包袱,重新輕裝上陣。但怪獸充電上市后的高開低走,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共享充電寶真的不香了。
共享充電寶第一股, 上市后兩年虧超8億
2021年登陸納斯達克時,怪獸充電頂著“共享充電寶第一股”的光環,風光無限。
上市后,怪獸充電的業績卻急轉直下。從財報數據來看,這似乎早有端倪。上市前的2019年至2020年,公司的凈利潤從1.67億元大降至7543萬元。2021年上市后,則連續兩年陷入虧損,2021年至2022年共錄得虧損8.36億元。
虧損的背后折射出不少問題。直觀而言,怪獸充電的營收顯現出頹勢。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營收年年攀升,從20.22億元大幅增長至35.85億元,在到達近5年營收的最高點后,在2022年大降20.8%至28.38億元。
作為在華爾街敲鐘的“共享充電寶第一股”,上市沒有讓怪獸充電成長為“獨角獸”。(圖/IC photo)
營收在坐過山車,營銷費用卻在節節攀升。2019年,公司的營銷費用是13.62億元,2022年便飆到27.12億元,營銷費用占當年營收的比例從67.5%升到95.6%。
值得玩味的是,縱觀怪獸充電幾年來的營銷費用結構,沿襲的仍然是互聯網企業早期跑馬圈地那一套——為了快速擴張和獲客,其中的七成以激勵金的形式,支付給了合作商家門店(點位)。
不過,占營收超九成的營銷費用著實高,也難怪會有共享充電寶廠商吐槽,整個行業像是在為商戶“打工”。
成本高的另一原因是,怪獸充電在前期主要采取的是直營模式,這意味著公司需要負責從設備生產、點位鋪設到運營維護的一條龍服務。
意識到問題的怪獸充電開始求變。2023年,怪獸充電推進直營模式和代理模式融合,“直代共營”模式讓公司逐漸改重資產為輕資產,降低了經營成本。據新浪科技2024年8月報道,怪獸充電大面積出售城市直營業務,全面轉向代理模式。而財報數據顯示,截至更早前的2024年上半年,怪獸充電已有89.2%的點位通過代理運營。
經營模式的改變讓怪獸充電的業績有了起色。2023年全年,公司營收為29.59億元,經調整后凈利潤為1.08億元人民幣,實現扭虧為盈。
怪獸充電在重慶公交站臺設置的24小時便民充電點。(圖/IC photo)
但怪獸充電的盈利能力仍受市場質疑,在轉為代理模式后,公司的毛利率反而走低,2023年毛利率為56.45%,而前兩年這一數據分別為82.13%和76.76%。 究其原因,與移動充電寶整個行業發展有關,只因其他競爭對手也在近年間紛紛轉向代理模式,行業越來越卷,賺不到錢了。
怪獸充電這波業績回暖也很快降溫。
2024年上半年,怪獸充電沒有延續2023年的向好形勢,業績又大幅下滑。公司當期實現營收8.6億元,還不足2023年營收的三分之一,凈利潤為882.9萬元,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53.72%和75.01%。
又貴又慢,共享充電寶成雞肋
在2020年以前,國內共享充電寶市場基本被“三電一獸”(街電、小電、來電、怪獸)所占領。隨著怪獸充電赴美上市,街電和搜電合并為竹芒科技后,市場格局就變為“兩電一獸一竹芒”。
隨著新玩家的進入,共享充電寶的競爭在過去五年愈發激烈,再加上疫情的影響,焦慮蔓延在這些共享充電寶龍頭企業之中。共享充電寶企業業務結構比較單一,收入主要依靠租賃費用,所以想要提高利潤,除了控制成本外,就是提高價格。
據沙利文報告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到2020年,共享充電寶每小時的租賃價格從0.5元上漲到了4元。1元1小時的共享充電寶已成歷史,3~4元1小時是常態,消費者甚至可能在熱門商圈遇到8~10元1小時的共享充電寶“刺客”。
漲價一定會引來消費者的不滿,最直接的結果就是消費者不買單了。如果以“共享充電寶”為關鍵詞搜索,“太貴”“用不起”就是緊貼著的詞條,社交媒體上的吐槽也不絕于耳,消費者寧愿放棄便利,也要選擇先保全自己的錢包。
社交媒體平臺搜索“共享充電寶貴”的結果。(圖/小紅書)
王雨就曾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控訴”被共享充電寶的價格“背刺”。她發帖稱,自己曾在一天內分別使用過兩個不同品牌的共享充電寶,其中怪獸充電5元1小時,用了三個半小時,共花費17.5元;來電6元1小時,用了1小時11分鐘,共花費12元。“五六塊錢一小時,簡直貴得離譜。”王雨對《新周刊》說。
“我想不通怎么還有人在用共享充電寶。”作為數碼愛好者,趙凱認為共享充電寶不僅貴,還不好用,性價比低。共享充電寶大多為了控制成本沒有安裝快充芯片,與市面上手機的快充協議不匹配。“因為充得慢,消費者的成本也就更高了。”趙凱說。
趙凱認為,手機的續航能力越來越強,人們的續航焦慮也會隨之降低。“我的手機續航8小時沒問題,如果再外帶一個能快充的充電寶,30分鐘就能充滿。”
共享充電寶能為消費者解決的問題似乎只剩一個,那就是應急。但其使用場景單一,不僅導致客戶群體狹窄,產品同質化還容易被替代,缺乏品牌黏性。
如今移動充電寶產品不斷更新迭代,“百元級”的快充充電寶、磁吸充電寶等性能上佳的產品也在市場上隨處可見,消費者似乎沒有理由再選擇又貴充電又慢的共享充電寶。
(圖/《中餐廳8》)
加之,消費者還對共享充電寶的安全產生擔憂。艾媒咨詢2024年一項針對共享充電寶的調研指出,有45.04%的消費者認為共享充電寶安全性難以保障,比如個人信息被盜取、使用過程自燃等。
雖然頭部共享充電寶企業都公開表示嚴格保護用戶隱私數據,數據線僅有充電功能,但在個人隱私數據極易被泄露的互聯網時代,這種無從驗證的表態很難打消所有人的疑慮。
熱度持續,還是輝煌不再?
怪獸充電“高開低走”的故事,不過是整個共享充電寶行業的縮影。這不禁令人唏噓——就在8年前,共享充電寶還曾被寄予厚望,被認為可能是共享經濟的新風口。
中國的共享經濟發展要追溯至2012年,共享出行模式在那一年迅速崛起并普及。2015年,從大學校園先興起的共享單車火出圈,這個賽道跑出了ofo和摩拜兩大龍頭企業,一時風光無限,資本猛砸熱錢。
在一片向好之勢中,共享經濟不再止于出行剛需,充電寶被捧上了新風口。2017年春天,街電、Hi電、小電、來電等多家公司僅在11天內就相繼獲得融資近4億元。
隨著ofo倒閉,大量老舊的“小黃車”成了無人認領的破銅爛鐵。(圖/IC photo)
對共享經濟的投資價值,市場向來有分歧,有人看好,也有人認為是偽風口,共享充電寶也是如此。就在創投圈對此趨之若鶩時,王思聰就曾公開潑冷水,發帖直稱“共享充電寶要是能成我就吃×”。這番言辭激烈的吐槽,后來也成為了貫穿共享充電寶行業起起落落的標志性事件,總在行業發展關鍵節點被提起。
彼時,怪獸充電破除過這些質疑,在2017年完成3輪融資,而且參與的高瓴資本、順為資本、藍馳創投、廣發信德等機構都屬“頂流”VC/PE。怪獸充電也乘風成為明星企業,迅速占領了市場份額。
此后幾年間,在共享經濟兩大風口賽道走向不同命運的背景下,命運也曾短暫眷顧過共享充電寶。
2018年,ofo陷入資金鏈斷裂、用戶押金難退的困境之中,摩拜也被美團低價收購,共享單車最初的神話破滅,行業在巨震下洗牌。
而共享充電寶企業卻逐漸站穩腳跟,穩步拓展市場版圖,迎來一段黃金發展期。2019年至2020年,怪獸充電實現盈利,并于2021年登陸納斯達克。
只不過,“共享充電寶第一股”,也是至今成功敲鐘上市的“唯一一股”。在怪獸充電之后,業內再沒有成功上市的共享充電寶企業。小電曾在2021年4月遞表港交所,也沒有了下文。
隨著怪獸充電計劃通過私有化退市,共享充電寶仿佛也像共享單車一樣行至拐點。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告訴《新周刊》,怪獸充電走到私有化這一步,有多方面原因,包括股價低迷、業績下滑、業務前景不明朗等。
但陳禮騰也認為,雖然隨著共享經濟市場成熟、競爭加劇,一些共享經濟項目開始面臨挑戰,但也不意味著共享經濟的故事已經講到頭。“共享經濟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尤其是在一些特定領域和場景中。關鍵在于企業能否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陳禮騰說。
(圖/IC photo)
艾瑞咨詢發布的《2024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指出,行業在剛需屬性加持下,有望維持20%左右的年均增速水平,預計至2029年規模將突破400億元。
此外,共享充電寶行業玩家也將積極開發第二曲線、尋求業務增量,比如入局無人零售及其他對物聯網能力有較高要求的行業;拓展其余如充電樁、換電站和戶外儲能等充電相關業務等。
站在新的發展十字路口,共享充電寶的未來荊棘滿途,但也不全是一片迷霧。
(應受訪者要求,王雨、趙凱、周迪為化名)
參考資料
[1]蕭風.阿里高瓴投的巨星,要退市了.投資家,2025-01-10.
[2]王滿華.市值縮水90%的明星公司,要退市了.投中網,2025-01-08.
[3]王璐.共享充電寶的故事,講到頭了?.定焦One,2025-01-09.
[4]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發展狀況與消費行為調查數據.艾媒咨詢,2024-10-16.
[5]2024年中國共享充電寶行業研究報告.艾瑞咨詢,2024-04-18.
編輯 DR 題圖《絕世網紅》 校對 遇見 運營 系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