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票跳水背刺,這屆消費者不忍了。
欄目 | 民航業、在線旅游
欄目 | 文旅商業評論
01
每逢節假日,國內機票價格跳水往往會成為日經話題,今年春節亦如此。
一個月前,90后北京女孩鹿乖計劃從北京去西雙版納休假,她天天趴在電腦前蹲西雙版納機票,彼時,直飛5000元起,經停也得4000元+,轉機奔3000元,網站上還顯示余票少得可憐。
鹿乖咬咬牙購買了轉機的機票,出發前幾天卻無意中看到2000元左右就能買到北京直飛西雙版納的機票,不僅航班時刻好,還含餐食,讓她覺得自己像個傻子。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南京人河悅身上,當初1月下旬購買了1800元/張的南京—三亞機票,起飛前10天,她在小紅書吐槽“買兩張竟然還有富裕,退票重買了。”
河悅說或許明后天還會降,但她也不再蹲了,不然就是過分內耗,能省一張機票錢已經很滿足。
最近,社交媒體上不乏網友曬圖吐槽臨近春節機票如股票,買定離手才發現是“高位接盤”。
社交媒體上,關于機票跳水到底是消費者的問題還是航空公司的問題也展開了一場大討論。
從投票結果上看,認為機票跳水不合理的網友高達90%,占據了壓倒性優勢。
我梳理了很多認為機票跳水不合理的消費者觀點,發現其理由主要是認為航司和第三方平臺設置的50%~70%高昂退票費不合理,而航司售票時也沒有按照民航局規定,在頁面顯著位置告知退票成本。
此外,還有消費者認為市場調控的核心是供需關系,但航空公司的供需關系是不透明的,定價權完全掌握在航司手中,對外釋放什么樣的信號是航司說了算,造成了消費者買票靠賭靠猜。
對此,國內一家航司的銷售負責人表示票價格變動只與供求關系變化有關,賣得越快,余票剩余越少,價格就可能越來越高;相反賣得越慢,余票剩余越多,那價格就可能越來越低。
“這個與早買晚買哪個更便宜并沒有什么關聯關系。”
但這套說法,對于飽受機票價格跳水之苦的網友們沒什么用,照樣平臺、12315投訴飛起,試圖挽回被航司、平臺“背刺”后的損失。
02
春節出行旺季前,今年機票為什么又降了?
一名民航業內人士A總和旅界分析稱,這幾年往往在春節前兩周左右國內航線機票跳水,是因為大年初一的高鐵已經開售,為了和高鐵競爭,航司就會專門把銷售進度不順的民航航線價格下調。
除此之外,受限于國內內需消費力不足,航司對三亞、西雙版納、哈爾濱等旅游航線定價預期過高,等到出發前還有剩余座位1/3至過半,往往就會采取低價促銷的形式來保證上座率。
航司用民航RASK(座公里收益)的下降來確保上座率,從運營角度來說沒什么問題,但這也打破了很多消費者心中機票“早買早優惠”的刻板印象。
尤其在疫情前的春節旺季,機票降價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沒有早早鎖定位置,甚至有可能買不到票。
此一時彼一時,當消費者犧牲了金錢的流動性后換來的是降價背刺,失望之情可以理解,也為未來的春節民航運價定價體系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畢竟被“毒打”的提前買票消費者往往不會再選擇提前購票,反過來說,喜歡最后時刻下單的消費者增多對航空公司制訂銷售計劃也不是一件好事。
實際上,從境外航司運營角度來看,“買貴退差價”幾乎沒有先例,他們的觀點是“我機票漲價了,也沒讓乘客補錢”,這套規則體系在境外消費者心中幾乎約定俗成。
某種程度上,運價浮動的航空公司做的就是這么一門信息不透明,霸王條款的生意。
但隨著OTA崛起,這種靠信息差賺錢的模式也不是不容挑戰。
比如,關于機票價格不透明導致消費者決策困難這一點,我其實一直不太理解身處AI時代的國內在線旅游平臺為何不能像Google Flight一樣實時查詢機票與往年價格的對比。
Google Flight作為現在很多海外精明旅行中購買機票的首選網站有一項功能非常之好用,就是消費者一旦鎖定一段心儀航程機票,平臺會用大數據告訴你相比往年同期這個價格是高、正常,還是低,給消費者是否提前購票做出足夠的判斷依據。
私以為,最先為消費者解決購票抉擇困難的國內在線旅游平臺會在民航運價混亂年代占領市場先機,贏得更多消費者信賴。
03
這屆消費者該省省,該花花,除了買票后還時刻關注機票價格變化,他們也總結出一套自己反對大數據殺熟的方法論。
近期,在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我們總能看到很多網友吐槽機票貴的帖子,在評論區里跟帖網友也發著統一的句式,只為了把機票的價格“打下來”。
在評論區反復“哭窮”這一招且不論是否真的有用,這屆消費者的反向馴化算法戰術也可以看作對民航機票定價不透明的一種不滿發泄。
同時,這屆消費者往往會通過撥打航司、平臺投訴電話,12315,市長熱線等更激進的手段完成退改差價的訴求。
從航空公司運營角也確實要反思,在節前機票這個的問題上,目前航司與旅客已經陷入一種“惡性循環”,預計這種惡性循環在未來還將持續存在。
而國內航司隨著財報大幅減虧抑或開始盈利,目前尚未意識到輿論場上暗流涌動的風險。
近日,中國國航發布盈利警告,預計2024年度凈虧損介乎1.6億至2.4億人民幣,相較上年度凈虧損10.46億人民幣大幅收窄。
東航仍虧損1.38億元,但前三季度同比減虧超九成。
南航業績前三季度凈利潤為19.65億元,同比增近五成,繼續拔得頭籌。
四大民營航司方面,今年前三季度總營收突破900億元,凈利潤總計約63.55億元。其中,除春秋航空凈利潤出現同比下滑外,其余三家今年前三季度營收與凈利潤均實現雙增長。
對于節日前機票跳水造成的消費者投訴,航司們以發放“無理由退票券”的方式來化解不滿,并挽回消費者買機票“早鳥原則”這個最底層信仰。
例如,國航的2025年退改簽策略是每年發放2張國內無理由退票券+2張國際及地區無理由退票券+2小時免費退、優惠退。
東航和南航也放寬了對非自愿退改、錯購以及機票買貴的退改條件。
這是國內航司為了應對市場變化、提高自身競爭力而采取的求變措施,但對于春節前機票買貴且投訴無門的消費者而言還遠遠不夠。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春節機票價格跳水 ?歡迎在下方留言框與旅界君互動。
歡迎來撩旅界主編微信:haoxi524(加群:公司職務+姓名,不備注公司信息一律不通過申請!感謝配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