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我女兒還不到一個月大,發現她的頭偏向一側,臉轉向另一側,脖子上有一個條索狀的腫塊。起初我以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情況會有所改善,但兩個月后,情況還是一樣。當我抱起她時,我發現她的脖子有點歪。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是先天性肌性斜頸。應該怎么辦?
答:
先天性肌性斜頸,俗稱“歪頸”,多與產傷、血腫組織、胎頭位置不正或胎頭在子宮內位置歪斜有關。發病初期,頭部活動稍受限,但無明顯斜頸。頸部可見紡錘形腫塊,24周內逐漸增大,隨后開始縮小,26個月內逐漸消失。有的孩子沒有留下斜頸,但也有不少孩子,不經治療,逐漸出現肌肉纖維化、攣縮、硬化,頭部因收縮肌肉的牽拉而出現斜頸畸形。
先天性肌性斜頸一旦確診,應立即開始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隨著孩子的成長,畸形會越來越嚴重,導致五官不規則、眼睛不在同一水平線上、頭骨扁平小、肩膀不均勻等。
對于1歲以下嬰幼兒,可采用紅外線照射、蠟療、局部熱敷、手法牽引或按摩等方法,促進腫塊吸收消散。在家里,家長可以采用手動牽引和按摩的方式。手動牽引:孩子取仰臥位,家長扶住孩子的頭部,慢慢旋轉,逐漸增大旋轉角度,盡量使頸部向健側傾斜。操作要輕柔,每次可持續10至15分鐘。按摩:輕輕按摩腫塊,然后拉伸腫塊所在的肌肉。每次可以持續2到3秒。該手術每天可進行4至6次。 36個月后,畸形即可逐漸矯正。 1歲以上兒童,上述治療效果不佳或未及時發現,需要手術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