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意義是什么?過年過的又是什么?這個問題應該會有不同的答案。
對于我們中華兒女來說,對于我們整個華夏民族來說,過年是一種很盛大的儀式感,是獨屬于我們的傳統節日。
節日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事件,是情感的儀式化表達,也是群體情結的具體呈現。
個體生命與國家存亡聯結在一起的情結延續了千年之久,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對于群體最真摯的維護和忠誠。
節日就像一個時間容器,容納著群體豐富而鮮活的情感,這些情感在重要的時間節點周期性地釋放,透過各種儀式、器物、美食、習俗等等載體得以表達。
每一個節日都凝聚著群體共同的情感和想象,也保留著群體的記憶和哀傷。在傳統節日中,歷史創傷獲得了轉化,成為了一種家國情懷,深深沉淀在國人的血液里。所以我們總是會在盛大的節日里憶苦思甜。
同時節日也是一種心理能量,集體焦慮是一種社會心理,是人類所共有,對生命、對自然的敬畏和恐懼。榮格心理學認為,節日是一種心理能量。對于古人而言,集體焦慮來源于對大自然的未知,節日的習俗儀式便成了古人實現對焦慮轉化,緩解或消除恐懼感的方法。正因為如此,近日便傳承了下來。
傳統節日背后的心理學是一種能量轉化。能夠增強我們內心的積極能量,增強內心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節日與我們的身心是緊密相連的,并不是簡單地進行一些儀式,或者分享一些食物。
節日本身是集體情感在歷史中的沉淀,這些情結在文化記憶、集體情感中繁衍生息,節日里有我們祖先對于價值的取舍,對信仰的堅守,對人與人之間真情的重視。
對于個人來說,不同年代的人,不同年齡的人,生活經歷和生活境遇不同。對于過年也便有著不一樣的理解。所以在他們的心中,過年的意義便有所不同。
我節選了幾篇文章,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對于個人來說過年的意義。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告知速刪
紅梅,白雪,綠皚。
風雞,咸魚,臘肉。
孩子的新衣,窮人的債,少女們的絲線,老婆婆的壓歲錢。
急景殘年。
快要過年了。
不管你是漢人、是苗人、是藏人,還是蒙人,不管你在什么地方,過年就是過年。因為大家都是屬于同一民族的人,都是黃帝的子孫,而且都以此為榮。
這個地方的人也一樣。
這個地方的人也要過年。不管你是貧、是富、是老、是少、是男、是女,過年就是過年。
年年難過年年過,每個人都要過年,小方和蘇蘇也一樣。
他們已找過很多地方。現在他們到了這里,現在正是過年的時候,所以他們留在這里過年。
趕著回家過年的旅客大多已到了家。客棧里的客房空了九間。推開窗子望出去,積雪的院子里只剩下一些車轍馬蹄的痕跡。一張油漆已褪色的八仙桌上,有一壺酒和堆得滿滿的四碗年菜,是店東特地送來的。菜碗上蓋著張寫著“吉祥如意,恭喜發財”的紅紙。
人間本來就到處有溫情,尤其是在過年的時候。每個人都樂于將自己的福氣和喜氣分一點給那些孤獨寂寞不幸的人。
這就是中國人過年的精神,也是過年的最大意義。也許就因為這緣故,所以過年的習俗才能永遠流傳下去。—古龍《大地飛鷹》
上面的這幾段節選來自古龍的小說。小說里提到中國人過年的意義是愿意把自己的福氣和喜氣分享給那些孤獨寂寞不幸的人。
在古龍的文字里也體現出一種俠之大者的情懷,我想,不只是為國為民能被稱之為俠,心里有他人也能被稱為俠氣吧。
就像前幾天看到視頻里大冰老師說他的大冰小屋,會在除夕的晚上開放,因為某種原因回不了家的人,可以去他的小屋吃年夜飯。
在他心中過年的意義和古龍小說里提到的這個意義是一樣的,他愿意把福氣和喜氣分享給生活中那些孤獨寂寞之人。
接著來看第二篇節選,來自一篇散文集。
我兒時過年的滋味,有一種地道的咖啡的苦澀蘊含其間,那樣復雜而綿長。 我懷念兒時在鄉下的過年。那一種過年的時分,是從歲月沉重之樹上綻開的輕盈的花,是從寂寥之枝上締結的歡快之果。唯其沉重與寂寥才顯示出那過年的珍貴與不易。
前幾天,我收到兒時伙伴寄自鄉村的信,甚感欣然。他當爸爸的資格比我老,兒子已是初中學生了,對于過年,他慷慨地說:又要過年了,鄉下又是一片繁忙而歡欣的景象。比起兒時,現在的孩子天天都像過年……滋潤的生活使他全沒了兒時長輩對過年的那種激動而虔誠的心境。—華杉《華杉散文集》
以上的文字來自一篇散文集。很多時候我們心里想表達卻用語言無法表達出來。這篇文字便真實表達了過年的心情,以前對過年是一種激動而虔誠的心境,因為平日里生活貧窮,只有春節才能穿新衣,吃好飯。所以天天盼過年。
現在的孩子們,的確日日都像過年。所以他們體會不到盼過年那種激動而虔誠的心情。甚至覺得過年很吵很煩,太多的人情世故,沒有太多的精力去應付。
春節離不開春運,有人說沒有經歷過春運的人不足以談論人生。臨近春節前,在外地工作的人,打招呼的話語也會變成今年春節回家過年嗎?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在國人的心里,真的成了一種期盼和必然。2010年,徐崢和王寶強出演的電影《人在囧途》,情節反轉爆笑不斷,過年回家的故事,擊中了大眾的心。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告知速刪
接下來節選的這段文字提到了返鄉過年的意義。
這或許就是返鄉過年的意義,對于我們這些謀生于他鄉的人來說,回鄉過年,不只是與親人團聚,還是一種修復。說是虛榮也罷,反正,即便精疲力竭,帶著也許并不算很多的收獲,你回歸故里,異鄉生涯里的苦澀,會被你忍不住地加上了濾鏡,你在家鄉積蓄力量,滿血復活,準備下一次的出發。—閆紅《我的便攜式生活》。
是呀,回家過年是一種精神上的修復,過年的意義變成了一種身體和心靈的歸途。在外面吃到的那很多的苦楚,滿身心的疲憊,在感受到故鄉的風的那一瞬間;在走在田間小徑的那一瞬間;在見到父母站在村頭等待,看見孩子向自己奔來的那一刻,是會得到療愈的吧。
不管是從民族情節還是個人情懷,過年的意義,我想終究是為了滿足內心的歸屬感。
有國便有家,辭舊迎新,國泰民安、時代變遷,蒸蒸日上。
在忙碌或庸碌的時光里,我們每個人都生而平凡,卻又都努力的生活著。日月其邁,時歲盛新、錦時筑夢,且待芳華。
期待你的蛻變
讓我們一起攜手,彼此見證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