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用心寫登山徒步路線的老鄭。
100條小而美徒步路線計劃進(jìn)行中......
今天徒步了湘湖邊上的老虎洞山,爬完馬上分享。
因為,這絕對是一條小而美徒步路線。
另外,誰說這是小白路線?中年人表示,太野了,大意了,我應(yīng)該帶上護(hù)膝。
路線特點:
1、幾乎全程土路,連翻幾座山,非常有野趣 。
2、俯瞰湘湖,風(fēng)景美如畫,與寶塔平視,視覺震撼。
3、一條路線貫穿始終,沿途爬山的人很多,幾乎不會迷路。
4、自駕來這里,停車方便且免費。
路線數(shù)據(jù):
路程:全長約4公里(4311米);
海拔最高:218米;海拔最低:12米;
累計上升:354米,累計下降:245米;
用時:2小時49分;
難易:滿分5分的話,我打3分;
路線分解:
湘湖邊的老虎洞路線,久聞大名,聽說頗有野趣,但我始終沒來爬過。
導(dǎo)航到“湯家井社區(qū)警務(wù)室”,馬路邊停車免費。
一條水泥路直通山腳,一到山腳,就要爬山,沒有緩沖,沒有臺階,
踩上去滑滑的,心中一緊,這山,要給我下馬威了嗎?
這幾天杭州很干燥,土路在眾人的踩踏下,揚起了憤怒的塵土,每個人身上都是風(fēng)塵仆仆的。
但歡叫聲不絕,“過癮”兩字貼在腳步上。
沒有刻意的臺階,偶爾出現(xiàn)一小段,然后又消失了,生怕被你發(fā)現(xiàn)似的。
這邊的山,洞察人性,似乎故意保持著原生態(tài),卻又希望能助你一臂,走完全程,這正是它的核心競爭力。
愛爬山的人,偏愛不精致的山,我本人也是。
我翻遍西湖群山,還真翻不出哪一座山,有如此形態(tài)豐富的土路,
鷹嘴巖?不夠長,天竺山?不夠美。這條路線簡直是集中了西湖群山土路之精華。
這樣的山路,這樣的坡度,以及這么多大人小孩一起爬的場景,讓我想起了娘娘山。
可惜娘娘山遠(yuǎn)在40公里外,而這山,近在湘湖邊上。
離城近,這又是一個優(yōu)勢。
來之前,我有一種錯覺,這山不高,爬著應(yīng)該不累。
于是沒準(zhǔn)備登山鞋,也沒套上護(hù)膝,像路過的人一樣,就這么來爬了。
結(jié)果,在登頂?shù)臅r候,一只膝蓋抗議了,彎曲的時候,隱約酸痛。
所以建議來這爬山的朋友們,
不要小看這座山,要有心理準(zhǔn)備,要注意安全。
沿途要翻越三座山。每次到山頂,湘湖就迎面撞入眼簾。
湘湖啊,西湖的姐妹湖。那么這座山,相當(dāng)于寶石山的兄弟。
人文古跡少了一些,自然風(fēng)光絕對不差。
應(yīng)該找一個空氣能見度更高的天氣來爬。
居宇凈麗,能看到江湖天一色。
特別有意思的是,一座越來越近的寶塔,
露出精致的寶塔頭,游客能與之平視,而且那么近。
好像自己的眼睛,借給了無人機。
一直以來,我們與塔的關(guān)系,是仰視,而在這里,卻是親近。
下山的時候,經(jīng)過蓮華寺,老虎洞就在寺的后面。
說實話,一路的美景,爬山的樂趣,足以讓人忘記老虎洞。
洞前的老虎也非常識趣地展示了“不必特意來打卡”的氣質(zhì)。
下山的過程,沒什么可說的,很順利,也很快。
如果體力與時間允許,我倒是建議沿著湘湖回去。
這次,我打車返回。
關(guān)于湘湖,我想我一定會來,好好拍一拍。
路線攻略:
一、徒步建議:
1、這條路線不建議從蓮花寺上,漫長的下坡會更費膝蓋。
2、愛拍照的朋友,找個好天氣,最好在落日前,到老虎洞山山頂拍。
3、建議登山杖,護(hù)膝帶齊全,尤其穿一雙防滑的登山鞋,還是要注意安全。
二、交通攻略:
自駕:導(dǎo)航到“湯家井社區(qū)警務(wù)室”,門口馬路邊,有大量免費停車位。
公共交通:假設(shè)你從火車東站來,那么先6號線到長河站,轉(zhuǎn)乘522m公交車,到映翠雅苑公交站,然后步行600米,就到“湯家井社區(qū)警務(wù)室”。
圖文原創(chuàng),歡迎留言,你的點贊就是對我的鼓勵。
希望我的探索和記錄,能成為你收藏的路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