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來自自動駕駛的技術人才開始扎堆涌入具身智能,人才流動的水面之下,正帶來新的創業機會,這正是技術浪潮最迷人的地方。
作者丨智駕網 王欣
越來越多的智駕系人才正兇猛闖入具身智能賽道,背后是資本的熱捧。
智駕網今天獲悉,成立剛剛月余的維他動力剛剛完成了種子輪融資,金額過億元。
這是一支成立于2024年12月9日的初創團隊,此次官宣種子輪融資也是維他動力首次對外正式亮相。
據透露,這筆近億元融資的主要用途,將用于維他動力的核心團隊搭建和產品研發。
此次種子輪的投資方并不陌生,給維他動力送上這筆熱錢的,正是今天智駕圈里的明星企業地平線和行業內頂級投資機構高瓴創投,以及元璟資本、柏睿資本(寧德時代副董事長李平出資創辦的投資機構)、百度風投和初心資本跟投,包含財務機構和產業方。
而維他動力的一號位創始人正是于去年年底離開地平線的前副總裁余軼南——投資方中的地平線、百度也都是余軼南的老東家。
01.
維他動力是誰?
2024年12月,維他動力正式在北京成立,宣告進軍機器人產業。
維他動力的目標是瞄準 to C 具身智能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服務一體,計劃在今年對外發布機器人產品及相關技術,現在團隊已有20余人。
這支團隊都出自頭部自動駕駛、智能汽車團隊。
翻開團隊成員的履歷表,團隊成員包括地平線前副總裁、前軟件平臺產品線總裁余軼南、理想汽車前智能駕駛產品總監趙哲倫、地平線前軟件平臺總架構師、智駕創始團隊成員宋巍。
目前,趙哲倫和宋巍掛維他動力聯合創始人一職。
創始人余軼南從百度IDL就跟隨了余凱。
▲余軼南博士,創始人兼CEO
余軼南于2015年加入地平線,是地平線的第005號員工。投身于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自動駕駛等領域多年,并在地平線任職期間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產品化和商業化的經驗。
在此前地平線提交的招股書中,余軼南職位為地平線副總裁,他曾先后擔任地平線自動駕駛負責人、智能駕駛研發總監、智能駕駛產品總經理、副總裁兼軟件平臺產品線總裁。
2024年7月,地平線內部進行了一場業務調整:重組智駕團隊,智駕負責人的接力棒交由華為系蘇箐統一指揮,余軼南這時有了新使命——帶隊具身智能機器人。
入局機器人賽道,是地平線成立以來的初心與愿景。余凱在前不久地平線暢想日上再次重申,他表示:“創業之初,我們就認為智能機器人將在未來無處不在。將機器學習與神經網絡應用在智能駕駛,是如今智能機器人的最佳落地。”
對于余軼南,領投之一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這樣評價:
“地平線的初心是成為智能機器人時代的Wintel(Windows+Intel),滋養出一個繁榮的機器人生態……(余)軼南是地平線智能駕駛平臺從0到1的搭建者,在前瞻技術研發和規模化量產上都有豐富的經驗。我相信他的AI Vision必將為面向大眾市場的機器人行業帶來新的生機。我和地平線都將給予大力支持。”
BV百度風投特別提到:余軼南博士曾負責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的基礎視覺技術研發工作,期間兩次獲得百度“最高獎”…
公司另一位聯創趙哲倫此前是汽車媒體 “42 號車庫” 的聯合創始人,2020 年 6 月加入理想汽車,負責理想 One(地平線征程3平臺)、理想 L 系列(英偉達Orin-X平臺、地平線征程5平臺)的自動駕駛產品定義與交付。
▲趙哲倫,聯合創始人兼產品負責人
同時,理想汽車的AD Max平臺(英偉達Orin-X)通過基于用戶需求的OTA迭代,趙哲倫也都有全程參與。
另外一位關鍵人物宋巍畢業于清華大學,前地平線軟件平臺總架構師,2016年5月加入地平線,地平線智駕創始團隊成員,智能駕駛軟件和工程總負責人,負責征程系列芯片從2017年J1到2024年J6整五代產品的智駕產品設計及落地。
▲宋巍,聯合創始人兼工程負責人
據了解,宋巍具有自動駕駛行業最豐富的軟硬件全棧AI技術工程化落地經驗,曾四次榮獲地平線最高項目獎“船長獎”,第十屆吳文俊人工智能專項獎芯片項目一等獎;接下來,宋巍將負責維他動力的機器人產品系統與工程。
對于創辦維他動力并獲得工作九年的老東家地平線的投資,余軼南感嘆:
“我深深感受到技術迭代催生行業飛躍式發展的脈搏。非常感謝各投資方,尤其是余凱博士對我創業理想的信賴和支持!機器人領域,無疑是一條極為宏大的賽道。它有可能成為人類在 21 世紀(參數丨圖片)最偉大的發明,擁有著極高的天花板和上限。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機器人技術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復雜,絕非憑借一朝一夕的努力,或是掌握幾項單點技術就能實現。這需要我們展開長周期的不懈努力與頑強拼搏,需要具備軟硬一體的超強工程化能力,需要駕馭復雜的AI模型和超大規模數據計算,需要在產品設計上細致入微,深刻洞察場景和用戶需求,更需要進行嚴謹的安全設計和測試,實施嚴格的質量把控。我們的愿景,是通過AI創新研發,創造生活空間的智能伙伴,進而推動人類社會邁向更為偉大的未來。從最初接觸AI至今,已經近20年,能夠創業并投身于這樣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賽道,打造真正AI Native的產品,我們深感榮幸,內心滿是激動與自豪。”
而對于為何投資維他動力,高瓴創投項目負責人表示:
“機器人領域行業前景廣闊,應用潛力巨大。維他動力創始團隊來自地平線,在智能駕駛領域擁有豐富經驗。高瓴從種子輪開始就投資了地平線,在此后地平線 9 年的發展歷程中,高瓴始終長期陪伴,共計進行了 7 輪投資。這種長期的支持與信任,不僅見證了地平線的成功上市,也為如今投資維他動力團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收獲資本與老東家信任的同時,維他動力已經明確給出一條清晰的時間線:那就是計劃今年對外正式發布機器人產品及相關技術。
02.
智駕系殺入具身智能
現在,給自動駕駛創業留下的窗口已經越來越窄,維他動力從技術角度出發,給出入局具身智能賽道的最直接看法——自動駕駛汽車其實就是“四個輪子的機器人”,二者在技術上具有極高的通用性。
或者說,機器人在軟硬件兩個維度,都是自動駕駛技術的延伸:更大的算力、更輕便的傳感器、認知能力更完善的模型、復雜度更高的規劃控制、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
而從2023年大模型浪潮帶來的智能涌現,則在基礎架構層面為機器人的自然交互、自主運動、自主操作以及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可以落地的基礎,突破了傳統機器人“自動化”的技術范疇。
另外,維他動力認為自身還具備獨特優勢:除了自動駕駛產品大規模量產成功經驗外,還有與生俱來的生態優勢。畢竟地平線正逐步探索對硬件產品的打磨,在芯片產品上多點多面布局。
具身智能無疑是當前大模型在產業落地的一大熱門方向,被一些從業者認為是帶著四個輪子的機器人,自動駕駛感知、決策、控制的流程,也與具身智能底層有相當高的重疊。
因此近一年多,端到端大模型在智能駕駛上的應用,也讓從業者看到了具身智能創業的機會。
除維他動力外,原華為車 BU 自動駕駛首席科學家陳亦倫、原百度集團資深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總經理李震宇在 2024 年 7 月創立了 “它石智航”;Momenta 前高級總監高繼揚在 2023 年 9 月與 Waymo 前整機產品負責人李天威、清華叉院許華哲和趙行聯合創立了星海圖;文遠知行前 COO 張力在 2023 年 6 月加入了具身智能初創公司逐際動力,擔任聯合創始人兼 COO 等事件。
如果對比智駕產業,當前具身智能領域熱鬧的創業潮,與2016年左右的自動駕駛如出一轍。
可見的一個跡象是,越來越多原本自動駕駛的高管開始扎堆涌入具身智能,人才流動的水面之下,又會帶來新的創業機會,這正是技術浪潮最迷人的地方。
【關注智能駕駛,關注智駕視頻號】
關注汽車的智駕時代上智駕網(http://autor.com.cn)
合 作or新聞線索提供,聯系郵箱:editor@autor.com.cn
聯絡交流,文章轉載 ,添加作者微信:xinwell0709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