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穿地殼、進入地球深部
是人類長久以來的科學夢想
隨著中國科考船“夢想”號的入列
這一夢想正朝著現實邁進
以 蓬勃向上的中國科技硬實力
探索浩瀚海洋的無限奧秘
1月24日(周五)18:00
科普中國說·廣東(“夢想”號)專場
以“從深藍到蔚藍 夢想由此啟航”為主題
邀請多位海洋科學家
講述有關“藍色夢想”的故事
屆時,廣東科普視頻號 將聯合直播
帶大家一同走近“夢想”號
拓展認知邊界
直播嘉賓
1
《探秘“夢想”號大洋鉆探船》
管鵬,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夢想”號大洋鉆探船船長
管鵬 2006年畢業于上海海事大學航海技術專業,畢業后一直從事科考船工作。2014年取得船長證書,2022年取得高級船長職稱。曾先后多次參加國際合作項目;參加過中國大洋23、27、29、41B、51、55、64航次及南極科考33航次等海上一線科學考察工作。有著豐富的海洋科考船駕駛、作業和管理經驗。2019年在南海實現海馬號ROV與深海勇士載人深潛器雙潛器的聯合作業。船上團體2019年獲得“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2020年獲得“全國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個人榮獲“最美廣海人”稱號。現任職“夢想”號船長。
2
《清潔可再生的海洋能源》
寧波,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
浩瀚海洋是一座巨大的能源寶庫,也是新能源領域的重要賽道。寧波正是在這條新賽道上奮力奔跑和領跑的人之一。2023年8月,我國“海洋地質二號”船搭載溫差能發電裝置在南海1900米深海域開展了首次海上試驗,成功實現了溫差能發電的原理性驗證和工程化運行,標志著我國在海洋溫差能利用方面邁出了關鍵一步。
3
《跟著 “海馬”探秘深海》
陳宗恒,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技術方法研究所正高級工程師
陳宗恒一直在海上一線從事深海探測技術研發與應用工作,為我國首套4500米級深海遙控水下機器人“海馬”號的自主研發發揮了關鍵作用,并連續十年將“海馬”號應用海洋探測任務中,為我國深海探查任務提供了亟需的精確、精準、精細的深海探測技術,創造了多項深海作業記錄。榮獲中國自然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23年廣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4
《海洋生態環境地質調查和保護修復》
唐得昊,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生態環境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唐得昊圍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海洋強國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需求,長期扎根海洋生態環境調查研究一線,2020-2021年完成150余天大洋科考和海上調查。作為海洋生態環境方向學科帶頭人,主持完成多項國家基金、廣東省基金、博士后基金和地質調查項目,參與完成908、973、國家公益性項目、國際合作項目,發表科技論文、科普文章等成果30余項,組織研編了國內首套《粵港澳大灣區藍碳資源與環境圖集》,推動藍碳資源環境調查-監測-評價-規劃關鍵技術應用,服務沿??沙掷m發展和地方政府管理決策,在海洋生態調查評價、藍碳資源環境調查和增匯技術研究、海洋生態保護修復、海岸帶規劃研究領域作出重要成績。
5
《獨臂航海家的環球夢想》
徐京坤,中國首位旺代單人不間斷環球船長,SINGCHAIN中國夢之隊??谔柎L
運動生涯中,徐京坤創造了多個中國乃至世界航海運動的“第一”:他是中國首位完成雙體帆船環球航行的航海家,是世界首位獨臂完成6.5米單人不間斷跨越大西洋航程的船長,是首位入選并成功完成世界最高水平單人跨大西洋帆船賽“朗姆路”和最高水平雙人跨洋賽“咖啡路”的亞洲選手,個人航海里程16萬海里,可繞地球6圈,目前他作為首位入選旺代單人不間斷環球帆船賽的中國船長正在環球航行中,該項賽事被稱為比登天還難的體育賽事,歷史上完成過的人類僅有84人,不足登上太空人數的九分之一。
“廣東科技報”視頻號聯合直播
快速預約通道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
1月24日18點
我們直播見
編輯:譚子璇
審閱:莫文藝、馮海波、劉肖勇
來源: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