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架機身上畫著“膏藥皮”的戰機“嗖”的一聲劃過了漆黑的夜空,飛機上的幾只日本鬼子發出一聲嘶啞的咆哮,隨即便向下放一片汪洋中的一個小島上扔下了一陣炸彈。
“轟隆隆…”
隨著一陣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傳來,日本戰機揚長而去,而地面上只剩下了一片戰艦、戰機的殘骸。
第二天美國國會便召開緊急會議,向日本宣戰,二戰中的太平洋戰場正式拉開了帷幕。
日本軍部此時還做著從此解開束縛放手一搏的美夢,殊不知僅僅過了半年,他們如影隨形的噩夢便開始了。
如果有重來的機會,“天皇陛下”肯定會一個大嘴巴子招呼在山本五十六的臉上。
八嘎呀路,這就是你說的天朝國運、在此一博,早知道還不如繼續在中國戰場上耗死,起碼還有個體面的死法。
山本五十六
北上沒路,那也不能餓死啊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襲了美國的珍珠港,這樣的一個舉動絕對是超出了所有人意料的,因為直接把美國從幕后拽到臺前來,拖美國下到戰爭的泥潭里,日本是絕無實力正面對抗美國的。
但對于日本來說,這也是一個無奈之舉。
日本在那個世界動亂的時代,也是有著當世稱雄的野心,在“七七事變”之后,日本開始了全面侵華,更是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這一滅絕人性的行為讓日本在國際上備受指責,哪怕是再怎么唯利是圖的資本主義列強,也根本想不出來日本干這種事情的目的是什么。
純純損人不利己的行為。
畜生
但也正是這一場“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所謂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鬼話,讓日本意識到中國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全部侵占的。
想要打持久戰,日本沒有那個資本,于是日本便有了“南下”和“北上”兩個戰略。
北上便是以我國東北為跳板,進攻蘇聯,拿下西伯利亞,以西伯利亞豐富的自然資源為補給,推動日本的戰爭列車前進。
1939年5月到9月,日本也的確向諾門罕地區的蘇蒙聯軍發動了進攻,經過四個多月的連續作戰,日本完成了一項成就——日俄戰爭后再一次輸給蘇聯。
真的太難打了,拿破侖、希特勒等時代巨擘都干不過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日本更是連根毛都沒撈到。
“北上”的戰略沒行通,還差點“被上”,日本只能收縮兵力,和蘇聯在我國東北邊境處簽下媾和條約,互不相擾,轉而把目光看向了廣闊的太平洋,尤其是東南亞地區。
東南亞的橡膠、糧食等資源對日本有著無比的誘惑,其作為重要的世界航線樞紐,從這里暢通無阻的石油船更是日本望眼欲穿的。
但想拿下東南亞,就必須要解決英美等國,因為東南亞全被這些西方列強作為殖民地瓜分干凈了,根本沒有日本的一杯羹。
想在這里吃上一口肉,那絕對是虎口拔牙,一不小心就很難全身而退。
日本軍部陷入了糾結之中。
不打東南亞,那么就要全力進攻中國,依靠中國的資源把日本的戰車供養住,以此來展望世界。
但這個設想估計是很難實現,依靠中國的資源,也不過是能讓日本士兵吃好喝好罷了,想要再進一步只怕是癡心妄想。
因為當時我們雖然也是地大物博,但缺少現代戰爭最重要的一個資源——石油,尤其是日本在東北好幾年,愣是沒有發現大慶油田,這讓日本認定了中國沒有石油資源。
另一個“南下”的思路就是維持住中國現狀,和美國在太平洋上爭雄,拿下東南亞,就能獲得豐富的現代戰爭資源補給。
就在日本軍部糾結的時候,現實幫他做出了選擇——即使盡全力,也未必能拿下中國。
打贏戰爭之后,反而開始變窮
1940年是很讓日本難受的一年。
在這一年,我黨的八路軍在彭德懷的領導下對日軍發動了百團大戰,經過三個多月的戰斗,殲滅了日軍兩萬余頭,破壞鐵路470余公里,鐵軌21萬余根。
這些鐵軌鐵路,我們基本也是都拿回了根據地,加工成了炮彈子彈重新“送回”了日本兵身上。
也同樣是在這一年,棗宜會戰之中,張自忠將軍率領麾下士兵死戰不退,最終以身殉國,他也是抗日戰爭中犧牲的軍銜最高的將領,這極大的鼓舞了我們中國抗擊日寇的民族信念。
全民族統一抗日戰線更加牢固,日軍除了直接搶,否則在其占領區內征集不到一粒糧食。
這讓日軍不得不繼續向中國增兵,試圖以更多的兵力來控制住已經占領的地區。
但事實是日軍卻已經無兵可派。
1937年全面侵華前夕,日軍陸軍一共有24個師團,為了能夠以絕對優勢迅速拿下中國,21個師團都被投入了中國戰場上。
隨著我國的抵抗不斷強烈,1938年日軍繼續征兵,一共有34個陸軍師團,32個都投入了中國戰場。
1939年,日本新組建了7個陸軍師團,但只投入了2個進入中國戰場。
一直到此時,日本一共41個師團,34個都在中國,占據了日本陸軍總兵力的83%。
還想怎么增兵?
日本軍部直接遷址到中國來嗎?
中國戰場就是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不管投入多少兵力,似乎總是正好能被各種戰爭、各種麻煩牽制住,根本就沒有中國戰場日軍投入兵力飽和的狀態。
不管增加幾個師團多少士兵,每個士兵都是一下地就開始干活,根本就沒有一個閑著的。
添油戰術,那也得能看得見鍋底才能添啊。
那么問題來了,一個深不見底的鍋,有什么添油的必要呢?
繼續投入士兵的話,東南亞還打不打?西伯利亞還打不打?資源還搶不搶?這日子還過不過?
并且隨著戰爭的進行,日軍在中國占領的地盤越來越大,搶的一些基本農作物等資源越來越多,日本本土的經濟竟然開始發生了崩潰。
以糧食為例,根據不完全統計,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從我國搶走了超過一億噸糧食,但日本自己一年也就生產一千噸糧食。
中國糧食進入了日本市場之后,日本本土糧食還有活路嗎?
想象一下一個日本大佐,把從中國搶來的糧食運到了日本市場上,本土糧食賣100日元一斤,那么他就賣50日元一斤,甚至10日元一斤,反正這些糧食都是沒本的買賣,只要夠運費的那就不虧。
價格戰一方根本沒價,那還怎么打。
至于搶一些軍工產品,鋼鐵等資源,當時中國有嗎?
上個世紀的漢陽造,搶了給日軍裝備上?
于是日本便出現了地盤越搶越大,東西越搶越多,本土企業越來越難過的奇葩場景。
這也讓日軍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搶錯了地方。
南下前夕,向美國硬氣一把
如果這么被日軍侵略的是東南亞,那么起碼很多的工業資源就不用愁了。
如果日軍侵略的是美國本土(姑且不論他打不打得過),那么日軍搶來的飛機大炮、坦克航母,以及各種高科技產品,足以讓日本一夜之間一飛沖天。
要知道米高梅公司在1939年就制作出《貓和老鼠》并且上映了,也就是說亞洲普通人還在土房子里烤火取暖,因為防備著飛機轟炸半夜連油燈都不敢點的時候,美國一家人已經在大豪斯或者有電梯的公寓樓里摸著暖氣看電視上的《貓和老鼠》了。
搶一個這樣的國家,不比搶中國能獲得的利益多的太多太多了嗎?
1939年的紐約
尤其是在1939年7月,因為日本和德國聯盟的原因,羅斯福通知日本,將廢除兩國的通商協定。
美國一直是日本重要的鋼鐵、石油等重要資源的進口國,一旦在這里被美國卡了脖子,那么日本的兵工廠基本就可以宣布停業了。
美國不賣給自己東西了,在中國是一點好處占不到了,蘇聯又打不過。
一時間日本“三面楚歌”,只剩下一條出路了——南下。
就去東南亞,就去搶了美國、英國這些國家的利益。
1941年4月13日,日蘇簽署了《蘇日互不侵犯條約》。
這或許是日本的疑兵之計,先保證了自己的后方安全再說,但這在美國的眼里卻是日本堅持不住的信號,于是羅斯福向日本內閣發出了和談邀請。
日本內閣對這份突如其來的和談也很詫異,但還是接受了,畢竟如果能通過談判就獲得一些利益,那么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在會議上,美國覺得日本是堅持不住了,提出的條件是日本全面從中國退兵,然后幫助他們一起攻打德國。
日本卻覺得自己都要南下了,和美國遲早有一戰,那還跟他客氣什么。
于是提出的要求是美國英國等西方勢力不準插手日本和中國的戰爭,不準在遠東地區修建機場和軍事據點,并且立刻解除對日本的禁運。
美國代表震驚了,這種要求怎么看都不像是撐不住的樣子,反而像是大順風的樣子。
這次和談自然是連根毛的結果都沒談出來,但日本本來也就是抱著先打三桿子的想法來的,能占便宜最好,占不到也無所謂,自己高低是要動手一波的。
因為此時日本海軍的石油儲備就剩下4個月了,再不打就真的打不了了。
為了能夠堅定地繼續戰爭,日本內閣首相松崗也下臺了,換成了陸軍大臣東條英機,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也拿出了奇襲珍珠港的計劃。
氣氛都烘托到這里了,再不打就說不過去了。
那就來吧,皇國興廢,在此一舉了。
不打了,餓死我了
1941年12月7日,日本襲擊了珍珠港,整個世界為之震動,美軍四艘主力艦被擊沉,三艘主力艦受傷,另有20余艘軍艦,260余架飛機被毀,3000余名美軍喪生,的確是傷筋動骨。
山本五十六估計這次襲擊至少給日本爭取了半年的窗口期,能夠拿下東南亞緩解壓力。
12月8日中午,日本陸軍第25軍便強襲了馬來亞北端并成功登陸,到1942年2月便將馬來亞打通了,而美國的報復也是來了。
在太平洋戰場中,美國強大的工業能力一覽無余,本來山本五十六估計的半年窗口期,只過去了三個月美國便組織起了足夠的戰力,因為珍珠港中的大部分軍艦雖然被毀,但最重要的三艘航母卻因為在外出任務而絲毫無損,配合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一股鋪天蓋地的鋼鐵洪流席卷了太平洋海面。
至于對日本的經濟封鎖則是更加嚴密了,簡直一片刀片都不可能送到日本手里,想搞工業原料只能靠瘋狂吸東南亞的血。
但東南亞的血也不是那么好吸的,東南亞的西方列強們和日本也是展開了大戰,把日本牢牢鎖在了這里。
中國戰場上就更不用說了,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軍每天的軍糧供應那叫一個豐盛無比。
精米640克,精麥200克,罐頭肉150克,醬油、食鹽等調味品少許,蔬菜500克。
這就是一個普通日本士兵每天的口糧,除此之外軍隊還不定期發放煙酒茶糖,生活補貼那叫一個滋潤。
但在太平洋戰場開戰之后,日本的褲腰帶一下子就緊了起來,甚至日本軍部給在中國的日軍發了一個《1941年度兵站運營要綱》,其中對軍隊的口糧有明確規定,不再從日本國內運送,而是以“當地征集”為主。
說白了就是單位食堂解散了,你們搶去吧,在當地能搶到什么就吃什么,別來找我要吃的,要也沒有。
在這種情況下,在華日軍變成了一群“難民”,情況好點的,手里有點權力的大佐以上官員,還能剝削下面士兵開個小灶,底層士兵就真的開始搶吃的。
我們在很多電視劇中看到的日本鬼子進了村,槍上挑著兩只雞,這種形象是抗戰后期一種真實的寫照,不搶就沒吃的。
1941年,晉察冀邊區的北岳區被日軍橫掃一空,15萬間房屋被燒,5800余萬斤糧食和一萬多頭牲畜被搶。
但這也擋不住僧多粥少,到1943年時,在華日軍被俘虜后,無論我們八路軍還是國民黨軍隊都驚奇地發現,這些以前人高馬大一個頂倆的日本鬼子,現在都餓的皮包骨頭、瘦瘦小小,一個個跟縮水了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能打贏就怪了。
到1945年日本投降時,我們中國軍隊殲滅日寇近60萬人,總體牽制了186萬的日軍,可以說我們中國成了日本雄霸世界的夢醒之地,讓日本的稱霸之路寸步難行,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我們中國的功績是不容忽視的,很多戰后的利益、地位,也都是我們應得的,一場場戰爭無不向世界宣告,我們中華民族不弱于人。
參考文獻:
二戰風云:日本為什么偷襲珍珠港?其實是當年日本的最佳選擇——法治平安淅川(中共淅川縣委政法委員會官方賬號)
房兵:日本為什么要偷襲美國珍珠港——北京電視臺《軍情解碼》
日本視角的珍珠港事件解析——《坦克裝甲車輛》雜志官方賬號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分析——張皓天.邊疆經濟與文化.2016 (0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