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美國為何“認慫”,主動要求停戰了?后來大量的資料說明,美國也是有苦衷的。
第一,美軍和聯合國軍,在使用常規武器的情況下,難以取得最終勝利。
朝鮮戰爭,給美國人帶來的最大感觸就是:中國軍隊悍不畏死,而且兵源充足,作戰能力不俗。
第五次戰爭后,美國人就知道,朝鮮大地地形復雜,中國軍隊又那么驍勇善戰,美軍和聯合國軍隊很難戰勝。
既然,已經知道最后的結局了,那么,就沒有必要堅持對戰下去了!
這就是美國人務實的基本邏輯。
第二,美國、英國等國的高層發現,戰爭受益最大的是蘇聯。
五十年代初,美國的第一號對手是“蘇聯”,可是,朝鮮戰爭中,蘇聯龜縮在后面,根本不出手。
對于當時的蘇聯,丘吉爾說道:“蘇聯政策的核心因素是恐懼。”
英國首相艾德禮提醒杜魯門:“主要敵人是蘇聯,對中國進行不必要的挑釁是不明智的。”
而美國高層也達成了痛苦的共識:“只有傻瓜才會在碰都沒碰共產主義世界的核心的情況下,同中國發生對抗。”
英國人和美國人得出一致的結論:蘇聯人是不會出兵的,他們只會坐山觀虎斗,看中國消耗歐美實力。
不得不說,美英兩國高層的判斷是正確的,斯大林告訴印度大使拉達克里希南:“蘇聯只關心自身的安全和建立一條由對蘇友好國家組成的緩沖帶。”
當斯大林話的傳出來后,美英就知道,必須結束戰爭,不能再等了,打得越狠,蘇聯受益越大,而美中兩國大概率是兩敗俱傷。
第三,美國國內,給美國政府一定壓力。
朝鮮戰爭中,美國大兵死去的人高達三萬多,整體傷亡高達14萬多。
美國人生活富裕,如此多數量的人傷亡,讓老百姓的意見很大,反戰游行也開始了。
正如美國人所說,朝鮮戰爭,是美國在錯誤的時間,在一個錯誤的地點,和一個錯誤的對手進行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獲勝渺遙無期,最重要的對手在坐山觀虎斗,國內百姓的怨氣漸漸增大。
在三重壓力之下,美國人主動尋求談判,希望快速解決戰爭。這時候的談判,美國人沒有那么桀驁不馴了,非常認真,非常重視。
1953年7月27日,中、美、朝在停火協議上簽字,韓國的李承晚遲遲不簽字。但是,韓國一個國家也無法決定戰事的繼續。
簽字的美國將軍克拉克說道: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勝利的情況下簽字的美國將軍。說這話的時候,克拉克充滿了無奈。
不得不說,美國人真的務實,頭頂第一大國的名號,情況不利于自己時,說“認慫”就“認慫”,說放棄就放棄。這也需要極大的勇氣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