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鵬鳥飛了半天,那個逍遙不是真逍遙啊!莊子說的逍遙是要神化。神化到哪里呢?到了一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在哪里呢?在那個你看不見,摸不著,什么都沒有的地方。但是,那個地方的確有個東西,你到那個了不可得的境界里,才真得逍遙。這是莊子講到神化才點出來,逍遙就在那里逍遙,不是大鵬鳥飛起來才逍遙,那樣就搞錯了。這是莊子對逍遙下的結論。
我們可以拿佛學的觀點,解釋莊子的結論。不管世間法、出世間法都一樣,一個人要得大機大用,必須要具備真知灼見,所以禪宗要具見。見什么東西呢?見智。佛學的名詞,真知灼見所見的那個智慧的智。所以啊,真知灼見是見智之所見,非心思之所思,這不是一般心、一般意識所能夠了解。他講的是神化,精神的神,變化到達無何有之鄉,才真得逍遙自在。也就是佛家講的真解脫。這里只講到解脫,還沒有講到解脫起用,到了下一章《齊物論》,他才講到氣化,就是解脫起用。實際上《莊子·內篇》的七篇是連貫的,也等于我講《論語別裁》二十篇是連貫的一樣。
在《逍遙游》里,由北海的鯤魚變成大鵬,向南極飛這個故事開始,最后指明了真正的解脫,證到本體,證到這個道,歸到無何有之鄉。這等于后來禪宗所講的“了不可得”“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同一個道理。在到達了真正的無何有,了無一物可得的時候,才能真正得到逍遙。這是講到真正的解脫,必須要了解本體,佛學的名詞叫法身。真正的逍遙,必須要到達這個法身的境界。所謂法身,也無所謂一個身,只是假定的名稱,一個代名詞而已。
——《莊子諵譁》
作者簡介:
南懷瑾先生(1918—2012)是享譽國內外的文化大師、國學大家,出身于溫州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遍覽經史子集,對國學鉆研精深,體認深刻,于中華傳統文化之儒、道、佛皆有造詣,更兼通諸子百家、詩詞曲賦、天文歷法、醫學養生等等,對西方文化亦有深刻體認,在中西文化界均為人敬重。自青年時代立下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志向后,南懷瑾先生講學六十余年不輟。他以“經史合參”的方法,講授儒、釋、道等傳統文化典籍,講解不受教派、門戶的限制,打通各家學說,縱橫古今中外,深入淺出,生動幽默,又每每與現代人的日常生活接軌,讓人受益匪淺,深受海內外各界各層次讀者的喜愛。
南懷瑾文教基金會,是由南師子女、社會賢達、眾多弟子共同發起成立,旨在求真、求實、求信的理念,與社會大眾共同分享南懷瑾先生的智慧。
內容簡介:
南懷瑾先生關于《史記》重要篇目以及司馬遷寫史之深意的講述,透徹而珍貴,對于現代人認知中國歷史乃至傳統文化的精深內涵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書對于南師講述史記進行了系統化梳理,共分為三部分:第一章介紹司馬遷寫史的獨特奇絕之處;第二章對于史記重要篇目的解密闡述;第三章介紹現代人為什么要讀史。本書方便傳統文化愛好者更加深入地領會《史記》背后的深刻見解,更深層地領略讀史的重要意義,且能古為今用,提升智慧洞察力。
點擊“點贊”和“在看”
向更多人分享我們的文章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