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說》
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是他被貶永州的時候寫的,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也是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捕蛇者說》。
柳宗元在《捕蛇者說》中既講述了自家人的不幸,又訴說了鄉鄰們的苦難,展示了重賦逼得百姓無法生存的社會悲劇,描繪出一幅統治者橫征暴斂、騷擾民眾的社會生活圖景。
故事說的是永州這個地方,有一種劇毒無比的蛇,用它的肉可以制成特效藥。唐王朝太醫每年征收這種毒蛇,而捕到這種蛇的人就可以免除租稅,于是永州老百姓都爭先恐后地捕捉毒蛇。
其中,有一戶姓蔣的農民,特別出眾,每年都能捕到蛇,他們三代以捕蛇為業。不過付出的代價也是相當慘的,他的祖父、父親都死于毒蛇之口。而他自己捕蛇多年,多次差一點被毒蛇咬死。
柳宗元聽完后建議他不要再干捕蛇這種危險的事,還是老老實實地種田交租稅。誰知蔣氏一聽,不但不感激,反而大發悲慟。他說他們祖孫三代在這里住了多年了,老百姓終年辛勞,幾乎將自己所有收成都交了官府,還是完成不了苛捐雜稅。人民走投無路,死者相枕藉。
當年他祖父的鄰居已經死亡殆盡,他父親的鄰居也只剩下十分之二三,他自己的鄰居剩下不到十分之四五。蔣氏說,即使自己有一天被毒蛇咬死,那么比他的鄰居已經多活了很久了,所以他寧愿冒著生命危險,繼續捕捉毒蛇。
柳宗元聽完后,發出感嘆,有誰知道賦稅竟然比蛇還要毒呢?但問題是,這個問題真的只有永州才有嗎?顯然不是,這是一個全國各地無處不有的普遍性問題。只因為柳宗元身在永州,為了不給人說他攻擊朝廷的口實,只好把它當成發生在永州的真事來寫,借一斑而窺豹,從而促人思考,讓人聯想。
總之一句話“苛政猛于虎也”。“苛政猛于虎也”源于《禮記·檀弓下》中的一段文字: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
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于虎也。”
這可能是孔子在出游途中所經歷的真實一幕,這位住在泰山旁邊的鄉村婦女,公公、丈夫和兒子三代都死于虎口,但是她卻不愿意離開這里,為什么呢?因為住在這里可以逃避苛暴之政。
《辭源》將“苛政”解釋為“繁碎、殘酷”的政令,《辭海》則將它解釋為“煩苛的政令或繁重的賦稅”。總的來說的是專制社會中的苛捐雜稅,苛政,那么,為什么專制社會那么多苛政?
為什么專制社會那么多苛政?
專制社會中權力高度壟斷,壟斷于君主,君主權力無限,凌駕于一切法律和制度之上,權大于法,言出即法。并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全天下所有都是君主個人的私產。這是專制社會本質特征,別以為你勞動得到的東西、田宅,所有一切都是君主。都是君賞賜或者讓給你的,君主一句話都可以收回來。所以專制社會這么多苛捐雜稅是很能理解的。
其次,專制社會中,君主通過自上而下層層任命官吏的方式來完成權力的確定和行使,導致官吏權力來源上級和君主,跟老百姓無關,老百姓當然不會去體會民眾的想法和要求,他們要的是把錢收上來,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收到錢了,上級高興了,自然也就被重用和提拔了。并且要想千方,設百計的去完成,去實現,那只能對民眾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榨了,敲骨吸髓,苛捐雜稅,苛政就會越來越多。這是必然的。
本文參考文獻:
柳宗元.《捕蛇者說》
王美娟.《捕蛇者說》和《石壕吏》的比較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