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31地已全部公布了2024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我們發現地域間的差距還是挺大的,最高的上海是最低的甘肅的3.3倍。
縱觀全國31個省份和自治區,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是上海,達到了88366元,換算成月為7363.83元;排名第二的是北京,為85415元(7117.92元/月);之后是浙江、江蘇、天津和廣東,除了浙江在6萬元至7萬元之間,另外三地均在5萬元至6萬元之間。
即便在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前六的省份(直轄市)里上海和北京也是獨一檔的存在,而第一的上海更是比第六的廣東高出了72%。這就是為什么上海和北京的吸引力遠超其他城市的原因所在,除了優質的教育和醫療資源外,高收入和更多的高薪工作顯然更重要的原因。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認為全國第一的上海一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連9萬元都不到,一個月不到8000元的收入看著也不高。需要注意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工資不同,計算的時候是把所有人,包括不賺錢的孩子和收入較低的退休人員統統算進去的。
比如,一個三口之家,父親每月賺1萬元、母親賺8000元,父母倆的平均工資是9000元,這個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000元;如果這個家庭生了二胎,那么父母工資不變,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下降至4500元。
理解了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概念后大家才能更好地把握這個數據的意義,也應該能夠理解一點,即包括上海在內的各地的打工人的平均工資肯定是要比人均可支配收入高的,因為前者剔除了未成年人和老人,只統計有工作的中青年人從單位獲得的勞動或勞務報酬。
那么在全國收入最高的上海工作,打工人們的平均薪酬有多少呢?這就需要查看其它數據了。
由于2024年的人均工資數據還未公布,所以我們就用2023年替代,反正這兩年上海的平均工資提高幅度不大,是有代表性的。
根據上海統計局發布的信息顯示,2023年本市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12307元/月。
相比人均可支配收入,這個數字顯然高了很多,但有一點要注意,人均可支配收入是稅后口徑,平均工資則是稅前口徑,也就是沒有扣除社保個人繳費部分和個人所得稅的。
上海的五險一金繳費比例在15.5%至22.5%之間,差別主要體現在公積金的繳納比例上,我們取中間數,也就是19%,12307元的繳費基數需要繳納2338.33元的社保和公積金,還剩下9969元,再扣掉200元左右的個稅,平均到手收入是9769元/月。
需要說明的是12307元/月的稅前平均工資和9769元/月到手平均工資均包含了季度獎、年終獎,相當于將全年的將近平攤到12個月里去了。
你的工資有沒有達到平均線以上呢?我相信至少不少上海打工人是達不到這個收入水平的,難道是統計局的數字有問題?并非如此,關鍵還是在于統計口徑 。
12307元/月的平均工資是全口徑城鎮單位就業人員。何為全口徑?包含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國企職工 ,外企職工,騰訊、華為這樣的大型民企職工,以及中小民營企業職工。
統計局除了核算全口徑城鎮職工平均工資外還給出了兩個分數,分別是城鎮非私營單位職工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前者統計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外企和大型民企職工的收入情況,后者統計中小民營企業的職工收入情況,說得直白點就是好單位和一般單位職工的分類工資情況。
前面說過,不少人是在一般單位工作的,他們的平均工資顯然無法和好的單位相比,同時也低于全口徑統計出的平均工資。
2023年上海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是229337元,換算成月是19111元;私營單位平均工資是111347元,也就是9279元/月。同樣,這兩個數字都是未扣除社保和個稅的數字,與12307元/月的上海全口徑城鎮職工平均工資一樣。
按照9279元的基數繳納社保公積金,個人繳費部分為1763元左右,再扣掉幾十元個稅,月到手收入是7000多元,這個數字可能和大部分上海職工的真實月收入比較接近。
因此,每月平均到手8000元在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都不能算少,哪怕在上海這樣全國收入最高的城市,也可能比一半以上的打工人拿得多。
中國2024年的GDP總量接近135萬億元,鞏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但國民收入,尤其是勞動收入占比依然不高,我想未來的工作重點應該放在收入分配方式的改革上。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關注、點贊,您的支持是對原創最好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