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某一天,我突然決定每個工作日寫一篇文章,發到公眾號上。
為此,我專門早上提前一個多小時起床。
這個舉動讓朋友大吃一驚,她問我是想當作家還是想靠贊賞賺點外快。
其實都不是。
我就是想在工作之外找一件事情來做,而我當時相對擅長的,就是寫文章。
至于能不能有一天變現,或者能靠寫作得到什么,我沒有想太多。
就好像前不久有粉絲朋友問我,學完英語怎么變現?
啊,我也不知道,我也還沒有去想呢。
當年決定寫文章也是如此,并不知道后面會發生什么,能不能掙到錢,我就只是埋頭持續輸出……
沒想到一段時間后,我收獲了一些喜歡的人。
偶爾還有網站、報社因為用了我的文章而主動給我發稿費。
當然,最刺激的還是2018年,在自媒體的東風下,我掙到了一筆大的。
2022年至今,我又掙到了一筆不小的。
這些都是后話了。
這件事讓我明白,做一個持續輸出的人,遲早會發財。
今天就來分享一下怎么做個持續輸出的人?
希望我們都能在持續輸出中,結出財富的果實。
1)表達的成本很低,但持續表達會埋下一個個種子。
現代人,誰沒有手機啊。
有手機就能表達。
我就經常隨手拿起手機寫文章,拍視頻。
所以我基本上隨時隨地都可以寫。
做飯等待蒸煮的時間可以寫,坐地鐵無事可做時可以寫,等待朋友的間隙可以寫。
為了讓自己只要想寫就能寫出來,《放學以后》的主播莫不谷要求自己每天寫作15分鐘。
每天15分鐘,是很容易完成的任務。
其實表達沒有很深奧的東西,就是多寫多練,多拍多練,或者多說多練。
寫(拍/說)得越多,靈感越多,寫(拍/說)得越少,靈感越少。
2)去做觀察者,而不是被觀察者,去做創造者,而不是消費者。
前段時間,朋友跟我說,真不能刷直播啊,一不小心又消費了幾筆。
我突發奇想說:你有沒有想過做直播的主人?
是的,當你在網上刷別的博主創作的視頻、文章時,有沒有想過,也許我也可以試試。
可能有人會說,想過的啊,但不知道分享什么?不知道怎么做?
其實當你開始上面第一個步驟時,也就是當你開始練習創作時,你很自然地就會開始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以及網上的人和事。
觀察多了,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就會遇到好故事,這些都將是你創作的素材。
而當你開始創作和輸出,你所站的位置就不一樣了,看到的世界也將不同。
就好像別人刷社交媒體,看到的是這個衣服好漂亮啊,我也要去買一件。
而創作輸出者看到的是,這個博主為什么受到歡迎?我能從他身上獲得什么啟發?
立場不同,結果也大不同。
3)越持續輸出,越有想法要輸出,你的世界也會發生變化。
當你開始創作,開始觀察,開始思考時,你也會開始想——
這條視頻、這篇文章火起來的原因是什么?
這個人的作品有什么利他性?
那個人的人設為什么值得信賴?
為什么她的內容能充滿力量?
這其實是一個連鎖反應。
你甚至會去讀更多書,聽更多優秀的播客,看更多優質的視頻……而這些又會變成你的養料來反哺你。
事情往往是這樣的,越不輸出越沒有想法,反過來,越輸出就越有想法就越想輸出。
當“想輸出的念頭達到了頂峰”時,人仿佛被開了天眼,情緒不再那么容易被帶動,而是開始有自己的分析,開始有自己的見解和堅持。
這個過程中還會不斷地提高我們的表達力和觀察力,可以說是一舉多得的事情。
4)不要給自己設限太多,別想著一次就成功,先做個垃圾出來,先結下自己的緣。
不要還沒開始做,就說自己不行、不會。
也不要剛開始做,就想著立即有很多人喜歡。
更不要害怕自己產出的內容不好。
我剛開始寫的時候是這么想的,哪怕產出的是一坨shi,我也好歹是一個主動的生產者。
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向外表達,向外輸出。
時間久了,量變會引起質變。
慢慢的,你會看到熠熠生輝的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