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說: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年輕的時候讀到這句話,感受的是父母對子女的關(guān)愛,擔(dān)心子女在外面過得不好。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再讀這句話,感受的卻是父母的害怕,孤獨和無助。
中國為什么能夠屹立不倒,就在于一代一代的傳承。人是有壽命的,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人不可能長生不老,但是可以父子相傳,看著子孫有好的品德,哪怕只是簡簡單單度過此生,也是中國人生活的一種意義。
推干就濕,含辛茹苦,父母盡最大能力,不指望子女能克紹箕裘,但求遠離災(zāi)眚,不招殃惹禍,能平安度過此生,便是造化。
孩子長大,或高飛于天,或匍匐于地,不管是風(fēng)光無限,還是郁郁不得志,看到父母的鬢白,都難免心生悲傷,這是不分階級,不分財富,不分地位的共情。
父母在不遠游,其實說的是父母在世,需要人保護,所以孩子盡量不要為了滿足自己的志向而遠走他鄉(xiāng),如果一定要離鄉(xiāng)背井,那就要經(jīng)常回去看看,別人看到家里的孩子經(jīng)?;貋?,哪怕過得不好,也不敢欺負他們的父母。
很多人的子女遠走海外,幾年都無法回來一次,父母在家煢煢孑立,形影相吊,子女在外對影三人,與明月對伴,父母這邊是海水,子女那邊莫非是火焰嗎?
沒有下一代關(guān)愛的父母,財富越多,越容易懷璧其罪。這是中國歷史上亙古不變的規(guī)律。
子女不在,父母有錢苦,父母沒錢更苦,子女兒孫的慰藉和保護沒有什么可以取代。
年輕人早點結(jié)婚,很多心情只有結(jié)婚了才能理解,等到自己老去,就會大徹大悟。 結(jié)婚太晚,對父母是打擊,對自己何嘗不是。
晚歲得子,這看似是喜事,又何嘗不讓人心酸。 心酸的不是子女,而是自己,若干年后,自己要退休,子女未就業(yè),耳順之年,財富再多,沒有子孫繞膝,這都不是快樂。
很多父母礙于無法表達,所以激動,釀成兩代人之間的隔閡,這都非其所愿,乃其不知表達技巧,不知如何說服子女。
父母在,游必有方。好也罷,孬也罷,回家陪父母過年吧,既是為他們,也是為自己。
結(jié)束
請關(guān)注并點贊+在看。你的每一次點贊都是我創(chuàng)作路上的動力來源。
免責(zé)聲明:本文由荊棘阿甘原創(chuàng)創(chuàng)作,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告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