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這一擁有3500多年歷史的古老技藝,被譽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建水紫陶的每一次亮相都驚艷十足。為了賦予這項傳統技藝新的生命力,“數字+”與建水紫陶相遇,新舊融合之間,古老的紫陶藝術煥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AI技術+,讓紫陶推廣事半功倍
“大家好,我是云南陶韻建水陶博物館館長鄧孝維,我將為大家分享建水紫陶的故事,帶您領略紫陶魅力。”在建水紫陶數字賦能中心里,鄧孝維介紹道,“以前制作宣傳視頻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現在使用AI技術,整個過程變得異常簡單。”鄧孝維說,利用AI數字人技術,他能夠快速生成內容豐富的短視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短短半年內,他已經累積了上百條的作品,在網絡上獲得了眾多點贊和轉發,吸引了大量粉絲關注。
目前,建水縣已經有10多家紫陶企業和作坊在他的帶動和培訓下,運用“AI數字人”技術進行自媒體傳播,眾人拾柴火焰高,建水紫陶在網絡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也因此不斷提高,數字科技正在不斷改變著千年紫陶的命運。
電商直播+,讓非遺綻放數字之花
出生于制陶世家的黃倩,是家族第七代傳承人,從小便受到家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她對建水紫陶制作技藝如數家珍。“我想創作出符合現代審美和當下生活的紫陶作品,讓非遺紫陶真正‘活’在生活中。”為了這個目標,黃倩除了認真鉆研紫陶制作的技藝,打開建水紫陶銷售市場也是她關心的問題。
“幾年前,建水紫陶大多以線下銷售為主,我們都曾面臨著知名度差、產品賣不出去、市場競爭力弱等一系列困難。”2020年,網絡直播興起,黃倩主動搶抓機遇,順應潮流開始了電商直播。“一開始,直播間里只有幾個人,但是我沒有放棄,堅持天天直播,現在直播間最多的觀看人數近上萬人。”黃倩說,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認識了紫陶,愛上了紫陶,如今,她的直播間每月銷售額穩定在60萬元以上,高峰時期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網友的反饋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創意靈感,推動了產品的不斷創新。”黃倩表示,團隊不斷推出個性化定制服務,嚴控產品質量,滿足消費者需求。2024年,其團隊在線上線下共售出超過4.4萬件建水紫陶,這個數據讓從業者感受到了科技帶來的改變,并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黃倩說,現在的紫陶技藝,已從血脈傳承變成了師徒傳承、品牌傳承,建水紫陶電商直播的道路越走越寬。
創新研發+,讓紫陶生產“難點”逐一突破
走進云南小云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自主研發的自適應浮動器皿兩面研口機和持讓法器皿拋光機正在高效運作。“這些設備解決了傳統手工打磨效率低下的問題,使生產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公司技術開發總監孫智敏自豪地說。
據了解,目前,建水各類需要打磨和研口加工的紫陶產品,占建水紫陶總產量的80%左右,但是傳統人工打磨工藝存在耗時長、效率低、成本高等問題,限制了紫陶產業發展等問題。而這三項原創技術的應用,不僅大幅提高了產品精度,還滿足了電商等渠道的大規模訂單需求,為建水紫陶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我來建水10年了,為了能打開紫陶的銷路,突破生產中的難點,我和我的技術團隊付出了很多心血。現在看到建水紫陶被更多消費者青睞,我心里格外開心。”在孫智敏面前,研發的辛苦不值一提,更多的是對紫陶產業未來的期待。
如今,漫步在建水的街頭巷尾,隨處可見關于紫陶制作技藝的雕塑和廣告,人們對紫陶文化的自豪感溢于言表。通過數字化手段,建水紫陶的文化傳承與創新得到了雙重保障。未來,這份承載千年智慧的技藝將繼續閃耀,在歷史的長河中散發永恒的光芒。
來源 云新聞
責編 馬寅瑞
審核 李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