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簡介:施愛東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民俗學會秘書長。研究方向:故事學、謠言學、民俗學學術史、大眾文化批評。本文首發于原載于《信睿周報》第136期。
首先想請您談談今年投入精力最大的事是什么,以及為什么想去推動這件事。
我今年投入精力最大的事是《蛋先生的學術生存》的出版和推介。這本書是我做學術史和科學社會學研究的一部總結性著作,我希望它能夠對青年學者尤其是那些初出茅廬的青年學者有所幫助。我在學術生涯中走了很多彎路,當我慢慢明白其中的許多緘默知識的時候,我已經快退休了。在我年輕的時候,沒有哪個老師教我這些知識,所以我就在想,作為一個在學界摸爬滾打了30年的“老江湖”,我也許可以用民俗志的方式將這些知識寫出來,讓那些讀到這本書的青年學者在從業生涯中少走些彎路,從容地避開一些雷區。
蛋先生的學術生存
施愛東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4
可惜的是,從豆瓣網友的評論來看,大部分讀者只讀了第一、二章,以至于認為這是一部“學術勸退書”,實際上我的本意是寫一部“學術勸進書”。我參加了幾場線下講座和對談,就是想告訴讀者學術界的真實生態是怎樣的,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知進知退。
您認為在您的研究領域中,最需要向公眾普及的一個概念是什么?
我覺得最需要向公眾普及的概念是“口頭傳統”。口頭傳統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泛指人類口語交流的一切文化形式,狹義的主要指口頭文學,比如神話、史詩、故事、民間歌謠等。口口相傳的知識既有傳承性的一面,也有集體性、變異性的一面,在結構和表述等各個層面都跟書面傳統有巨大區別。我們每個人都活在口頭傳統之中,可是長期以來,公眾對口頭傳統的認知都是放在書面傳統的框架內來進行價值評定的,這就導致了文化界對于口頭傳統的忽視和估值偏低,形成了文化研究與現世生活的剪刀差。
據您觀察,目前社會文化領域有哪些現象值得被深入研究?
就文學研究,尤其是當代文學研究來說,學術研究明顯跟不上社會生活的變化。傳統的當代文學研究包括小說、散文、詩歌、戲曲、電影等,但是新興的文藝樣態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各種新媒體中,短視頻的觀看量遠遠超過了同類文字表達的閱讀量。圖書出版進入寒冬,網絡付費閱讀成為流行的閱讀方式。所有這些新興的文化現象,在目前的文學研究中幾乎都沒有得到關注。學術和生活之間的距離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
如果您需要在荒島上獨自生活一年,可以帶三本書,會帶哪三本?
我只會帶三本實用的謀生指南:一是教人如何捕獵的書,二是教人如何識別可食用的瓜果野菜的書,三是《魯濱遜漂流記》。
您是否愿意分享一下未來 3—5 年的研究計劃?
我還有不到四年就退休了,退休前,我會盡量把社科院交辦的工作做好,把手上該干的活干完。我在故事學方面還是有一些想法的,有些已經寫了出來,有些還在肚子里,我想把剩下的盡快寫出來,也算是對自己學術生涯的一個交代。我已經出版了《故事法則》《故事機變》《故事的無稽法則》《故事背后的故事》,接下來的一本叫作《民間故事的創編機制》,寫完這本我就退休了。
故事的無稽法則
施愛東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23
請推薦一個今年打動您的文化產品。
今年脫口秀又復活了,原來的脫口秀大會一分為二,一檔是《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另一檔是《喜劇之王單口季》,兩檔節目我都看了。如果說過去的脫口秀都是一些散裝段子的集合,那么現在則越來越傾向于講一個完整的故事。這些故事以演員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社會觀察為主,多數情況下是“賣慘”以及變相的“賣慘”,講自己的各種不堪往事、尷尬瞬間,吐槽父母、上司、同事,最后再上一段“價值”。
現在的脫口秀難度越來越高,對于故事能力和語言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這兩檔節目的冠軍為例,不僅要有故事、有包袱,還得具備過人的表演天賦。但這兩檔節目在讓我開懷大笑的同時,也使我感到一絲凄涼,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卷,脫口秀演員帶給我們無限歡樂的同時,也把自己逼到了極限。表面上看,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每個行業都在創造價值,社會似乎一直在進步;可站在行業內部來看,各行各業都面臨被逼向絕境的緊張和壓力。社會到底在進步還是退步,這是一個問題。
對話施愛東·學人播客
收聽方式
在小宇宙APP搜索“學人Scholar”,或直接掃碼收聽。
時間線
01:19大學校園里的“對話”稀缺現象
05:01“對話”對于青年學者的意義
10:46青年學者的迷茫與空心病
13:48“乖孩子”只能維持世界正常的運轉,“不乖的孩子”才能改變世界。
27:53學術圈生態與學派門流
31:03書籍對學術圈及讀者的期望影響
34:06學術研究與學派間的競爭
37:22對《蛋先生》的真實感受與評價
39:50學術研究與個人選擇
44:02學術生存與學者的取舍
52:26學術江湖中的人情世故與青年學者成長
55:15寫書初衷:與學生交流,傳授正確知識
57:06從理工科到文科的學術轉變經歷
58:38共識研究與歷史研究的區別
01:04:10民俗學的起源與發展,以及與生活的關系
01:15:43灰姑娘故事在不同文化中的流變
01:18:06故事傳播中具體與流行之間關系
01:23:43民俗學研究與現代社會的結合
01:24:49謠言研究與故事研究的結合
01:29:19龍形象的歷史變遷
01:43:30民俗學歷史與非遺
01:50:34民俗學的研究及入門書籍推薦
01:56:24民俗學理論討論
02:00:52刀郎歌曲《花妖》的故事情節與意義
與景凱旋同游巴爾干半島(5.11-20),感受歐洲后花園的浪漫
游學埃及(4、5月,三期)|全新解讀大埃及博物館,共同尋找失落的古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