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女性視角做有溫度的汽車新聞
魯迅先生說:“心事浩茫連廣宇,于無聲處聽驚雷。”這句話用在當下的汽車行業,再合適不過。
對于中國甚至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剛剛過去的2024年是值得銘記且影響深遠的一年。經過無數汽車人的奮力拼搏,中國新能源汽車年度產銷量首度突破了1000萬輛。
不變革,毋寧死。在自主新能源不斷攻城略地的大背景下,合資車企也紛紛行動起來——有的專注于自己擅長的細分市場,有些牽手中國供應鏈開始加速電動化進程,還有些把中國變成全球市場的“橋頭堡”……
其中,曾在中國以“買發動機送車”著稱的本田,在去年4月直接給出了“王炸”,發布了專為中國市場推出的全新電動品牌“燁”,并亮相三款全新車型,其中就包括將于今年一季度上市的東風本田S7。
之所以說是“王炸”,是因為這個全新的電動品牌,集結中國的資源和技術而打造,不僅繼承了本田“MM理念”和“操控的樂趣”等一貫的造車理念,而且也將本田一直以來的高品質、安全、安心的品牌積淀進行到底。
眾所周知,隨著新能源滲透率超過50%,購買新能源的消費者,已經從早期的嘗鮮者,變成更多理性、務實甚至謹慎的消費者和置換用戶。這一階段購買新能源車的消費者來,看待產品往往也會更理性。
去年,自動泊車失靈、車輛無故自燃、爆炸、甚至車企倒閉的新聞,可以說屢見不鮮,這也讓不少消費者逐漸對夸大智能體驗的新能源車型“祛魅”,同時在選車時,也更看重有傳統大廠背書的車型。
人們開始意識到,安全和品質,才是一款合格、可靠的新能源車所應具備的品格。相較于利用OTA給用戶開空頭支票,消費者更希望車企能夠踏踏實實打磨車輛的內在素質,徹底消除對使用新能源車的焦慮情緒。
而東風本田S7,作為本田純電W架構下的首款車型,就是這樣一款真正從消費者需求角度考慮,集結了本田最先進的研發成果的,讓消費“會用、敢用、能用”的新能源車型。
自從2024年北京車展首秀后,這款車型就憑借超高的顏值、過硬的產品素質,吸引了很多消費者。
預計在一季度,東風本田S7就將正式上市。
1
W 架構+全球頂尖新能源工廠
打造好開又安全的新能源產品
對于電動車型來說,性能已經成為了必備的技能,放眼國內的電動車,宣稱“性能最強”的不在少數。
然而,很多車企只是膚淺地把百公里加速作為評判標準,為此對電機和電驅進行改造。雖然加速表現提升了,但并沒有考慮到駕駛者真實的體驗,很多電車后排的眩暈感,會跟隨車速增加而持續遞增;而且當車速過快失去控制后,容易產生自燃等風險。
一臺好的電動車,應該是既能讓用戶開的愉快,也能讓用戶開的放心的。
而東風本田S7因為繼承了本田70多年運動調教的經驗,在開發之初就追求了三個原則“夠快好操控”、“好坐不暈車”、“超安全、跑得遠”。
作為為中國消費者打造的新一代純電車專屬平臺,W構架正是基于這個目標而開發的。
在性能方面,W架構下的東風本田S7首次搭載了雙電機四輪驅動,可以實現前驅動電機150kW、后驅動電機200kW的峰值功率,同時還配備了50:50車重比、前雙叉臂后五連桿懸架,并且定制了FoD個性化駕駛模式定制。
高性能的電機+個性化的定制,讓每個人都能根據自身的習慣體驗到獨一無二的駕駛體驗。
而為了提升駕駛的穩定性,防止俯仰產生的眩暈感,東風本田S7還搭載了本田最新的“ADS自適應減震系統和車身控制技術”。
為最大程度保障安全性,東風本田S7不僅搭載了寧德時代的大容量高密度電池,還采用了最強一體化壓鑄全鋁殼,整車熱成型鋼的占比達到25%,車身扭轉剛度達到4萬+牛米/度。
在去年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權威機構聯合主辦的2024中國十佳車身評選活動中,東風本田「燁」品牌的車身平臺還榮獲了“2024中國十佳車身”大獎。
之所以能夠得到評委會的一致好評,除了對W架構平臺的認可,更重要的因為對本田全球首座新能源工廠制造體系的信任。
在去年10月,基于“智能、綠色、高效”打造的全新新能源工廠在武漢正式投產,這也是本田全球首座全新新能源工廠,集結本田多項智能制造工藝及設備。
在12月的東風本田第二屆本田Day時,東風本田也向車主、媒體開放了全新新能源工廠參觀,我們看到了占地3000㎡的智能物流倉管系統、260余臺忙碌工作的AGV智能物流小車、可實現焊接涂膠100%自動化的視覺識別自動上料系統等等......
官方介紹,該工廠有8個本田全球首次應用的制造技術或系統,也是國內售價可以實現四輪定位調整自動化的新能源工廠。
能夠把工廠開放給所有參觀者,并且不限制拍照、攝像,一方面足以說明東風本田對這個工廠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再次展現了東風本田發展電動化事業的誠意。
當東風本田S7在全新能源工廠正式投產,相信將會是技術和品質又一次的強強聯合。
2
座艙全面升級
打造中國本土化的用車體驗
在中國汽車市場,新能源汽車已經被賦予了更多的使命和標簽,除了滿足基礎的出行需求和駕駛樂趣,消費者還希望車輛能夠提供如情緒價值這樣的附加利益點。
很多合資車型在已經有了頂級的安全和品質實力的前提下,依然無法取得好的市場成績,最大的原因就是忽視了中國消費者對智能化以及泛娛樂功能的重視。
而東風本田是不同的,它即沒有像一些合資車企一樣對中國汽車市場的變化熟視無睹,也沒有像自主品牌一樣盲目堆砌配置,而是選擇把精準、實用且不會有“后遺癥”的功能交付給消費者。
以用戶的需求為中心,東風本田S7正是重新定義高價值新能源汽車的標準。
座艙層面,東風本田S7在延續了MM空間理念的基礎之上,對感官和智能化表現進行了針對性的升級。
比如,首搭的智能光語系統,可以通過與功能相匹配的燈語、音響效果,聯袂演繹聲光秀展現高揚感和安心感;比如,首搭的調光全景天幕,其透明度多檔可調,可以有效隔絕紫外線,最大程度阻擋熱量,提供更加舒適的出行體驗;再比如,搭載的BOSE超近場頭枕式揚聲器+個性化座椅聲場,帶來無與倫比的視聽和乘坐體驗。
在車機方面,東風本田S7搭載了一塊超大的高清豎屏,并且搭配Honda CONNECT 4.0智導互聯系統,提供更具趣味性的座艙體驗,值得注意的是,這套系統還結合了先進的主動AI智能技術,能夠主動為消費者提供體貼入微的個性化服務。
在輔助駕駛方面,東風本田S7還搭載了Honda SENSING 360+輔助駕駛系統,雖然功能沒有新勢力們介紹的那么花哨,但每一項功能都實打實地為消費者提供了便利和快樂。
同時,東風本田S7 還首次搭載了遙控泊車功能和電子外后視鏡,讓駕駛變得更高效、更簡單。
這些兼顧娛樂化和實用性的配置,配合本田MM理念,讓東風本田S7擁有了更加優于同級產品的表現,進一步增強了東風本田S7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
結語
如今,“強到飛起”已經成為華為發布會的高頻詞,如果說華為在智能化、營銷等方面稱得上“強到飛起”的話;那么,東風本田S7在品質、安全等方面,也可以用“強到飛起”來形容。
在競爭激烈的2024年,東風本田率領旗下CR-V、思域(參數丨圖片)、英仕派等明星車型,堅守住了燃油車陣地。
2024年末,東風本田以連續五個月環比正增長的成績順利收官,全年在國內市場累計銷售超39萬輛,出口新車近22萬輛,在跌宕起伏的市場浪潮中牢牢穩住了基本盤,展示了東風本田品牌強大的韌性。
進入2025年,隨著W架構首發車型上市步伐的臨近,相信東風本田S7也可以讓東風本田在電動化方面從量變到質變,真正用產品力征服消費者,實現燃油車市場和新能源車市場“兩手抓”和“兩手都硬”,成為合資車企向新能源轉型的典范和“領頭羊”,讓東風本田也能“強到起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