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時,我就能上織機,手工編織羊毛地毯了。”1月15日,和田市玉龍喀什鎮的新疆納克西灣手工地毯開發有限公司地毯編織車間,暖陽透過玻璃灑在麥合皮熱提·麥麥提敏身上。她左手拽著羊毛線,右手拿著割線刀,手指配合默契,迅速穿繩系扣,每系一個扣割線刀就會落下,割斷羊毛線。如此往復……
30年的歲月里,50歲的麥合皮熱提已數不清重復了多少次這樣的動作。但她知道,只要繼續,和田手工羊毛地毯就還在傳承。
在新疆納克西灣手工地毯開發有限公司地毯編織車間,麥合皮熱提·麥
麥合皮熱提出生在家家戶戶都會編織地毯的玉龍喀什鎮,十五六歲便跟著母親學織地毯,“不好學,8字扣編織法很難。手指不聽使喚,割線刀經常割到手指。”回憶當初學藝時的場景,麥合皮熱提羞澀地笑了笑。麥合皮熱提很能吃苦,白天,她坐在母親身邊仔細觀看每一個步驟和編織手法;天剛亮,趁母親忙家務,她便坐在織機前反復練習。
“2000年,麥合皮熱提大姐就在這里工作了,她編織的地毯走出和田,銷往全國各地了。”新疆納克西灣手工地毯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麥吾蘭·穆合塔爾說。
麥合皮熱提介紹,和田手工羊毛地毯從挑選原材料、染色方法到編織手法,都是手手相傳。拿8字扣編織手法來說,和田手工地毯分為360道、540道和720道,道數越高,花紋越復雜、越精細,地毯也越耐用。大家一直傳承這種編織手法,也傳承著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疆納克西灣手工地毯開發有限公司展廳內的各式地毯。石榴云/新疆
入行30多年來,麥合皮熱提從學徒成長為手工編織地毯匠人。現在,在118名員工中,她是唯一一位會編織絲線地毯的師傅。“跟羊毛線相比,絲線更細,費眼睛,也更難織,容不得半點馬虎。”她說。麥合皮熱提編織的絲線地毯受到疆內外及國外客戶的喜愛。
麥合皮熱提說,培養一名專業的織工得要兩三年時間,她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給年輕織工傳授技藝,大家共同把這門手藝傳下去,讓古老技藝綻放更絢爛的光彩。
來源:石榴云/新疆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