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飛
01
寧波,正式超越天津
經歷四年的追趕,寧波終于在2024年正式超越天津了。
1月21日,寧波統計局披露:
2024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8147.7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4%。
18147.7億元,相較于2023年增加了1001.1億元。
幾天前的1月17日,天津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是:
2024年我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8024.3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1%。
18024.32億元,相較于前一年增加了812.53億元。
兩座城市均跑贏了全國5%的平均增速,但寧波跑得更快,無論增量還是增速,寧波都高出天津一籌,最終以更顯著的增量超天津123.38億元。
這是寧波自改革開放之后,首次超越天津。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天津市、寧波市統計局
從歷年數據來看,2017年寧波超越青島之后,天津一直都是寧波的下一個目標,并一步步逼近。
尤其之后天津的兩度擠水分,讓寧波看到了超越天津的希望。
2014年是天津與寧波差距最大的一年,當年天津GDP領先寧波2700多億元。
2020年寧波將與天津的GDP差距縮小至2000億以內,2021年縮小至1000億以內,2022年縮小至500億以內,2023年在GDP數據調整之后,縮小至百億以內。
2024年完成超越。寧波,下一個目標便是南京,便是GDP前十陣容。
南京目前尚未公布數據,以2023年的數據來看,南京相對于寧波的優勢并不明顯,都是1.7萬億級別,南京的優勢只有274.8億元。
而整個2024年,南京的增速明顯放緩,寧波則一直跑贏大盤,寧波超越南京的概率一路增加。
02
寧波注定會超越天津
在去年上半年和三季度分析兩座城市的時候,我反復強調過,寧波超越天津,是注定了的事情。
理由先按下不表,咱們先看看去年寧波超越天津的直接因素。
天津與寧波都是工業立市的城市,工業是決定兩座城市發展快慢的主要因變量。
2024年寧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高達7.7%,而天津只有4.6%。
此外,兩座城市都是海港城市,外貿也是拉動兩座城市發展的重要力量。在這一指標上,寧波同樣優于天津。
寧波統計局披露,全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1.42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居全國城市外貿排名第5位。其中,出口9455.3億元,增長14.1%,進口4747.2億元,增長5.6%。
天津尚未公布全年進出口數據,根據天津海關披露,2024年前11個月,進出口規模7391.4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出口3558.9億元,同比增長7%,進口3832.49億元,同比下降3.7%。
工業與出口的不同表現,是導致去年寧波超越天津的直接因素,根本因素則是 兩者產業實力、港口實力決定的。
寧波與天津有很多相同之處,恰如我上面所說,都是工業立市,都是沿海港口城市。
兩者對比中,天津除了城市級別、人口規模、高等教育有優勢外,其余優勢都歸了寧波。
從人口增量角度來看,寧波過去三年的人口增量分別是12.4萬人、7.4萬人、7.9萬人。
天津過去三年的人口增量分別是-13.6萬人、-10萬人、1萬人。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天津的人口轉向始于2016年,2019年與2020年短暫上升,之后再度下跌。2022年天津的人口相比于2016年的巔峰,減少了80萬人。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天津市統計局
2023年增加了1萬人,算是扭轉了持續下跌的態勢,但增量非常微弱。
兩者相差甚遠的人口競爭力背后,是產業競爭力決定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下,寧波所遇到的困難并不比天津小。
受歐美日韓等外圍經濟低迷拉低需求影響,幾乎所有的海運城市發展都開始放緩,如寧波、大連、深圳、蘇州、廈門等城市。
然而,深圳在那次危機中,化危機為動力,順利完成了由基礎工業到科創工業的轉型,走上了以科創驅動經濟發展的道路。此后深圳經濟動力更足,在2017年超越了廣州,登上了中國內地第三城的寶座。
寧波也迎頭趕上,快速化解了這場危機,不斷加碼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通過培育新動能、重構新模式、激發新活力、騰出新空間,走出了一條破繭成蝶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完成了蝶變。
而天津,則迷失在了過度追逐服務業的路上。
在上一輪追逐服務業的浪潮中,天津與青島也脫實向虛過猛,作為工業起家的兩座城市,工業是兩座城市的基石,但過去一些年,兩座城市的第二產業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一路下滑。
數據顯示,2010年天津第二產業(廣義制造業)占比為53.1%,占總GDP比例超過一半。如今,占比只有37%。
青島方面,2022年第二產業占比為34.8%,要知道2015年,青島二產占比還高達43.3%,2010年更是高達48.7%。
同期的寧波,2010年的第二產業占比55.4%,2022年為47.2%,占比合理下滑,廣義制造業在經濟中占比仍接近一半。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寧波、青島、天津統計局
在這種背景下,天津、青島、寧波之間的格局被打破。天津的經濟排名一路下滑,如今已經跌出前十。
天津與寧波,均以工業立市。
站在如今的視角下,對比寧波與天津的工業與產業實力,天津已經毫無招架之力了。
2023年,天津全部工業增加值5359.01億元,寧波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288.2億元。天津沒有公布規上數據,寧波沒有公布全部工業增加值數據。
但寧波的規上工業增加值與天津全部工業增加值相當,足可見寧波的工業實力高出天津一截。
這一點,在兩座城市的規上工業營收數據中,有充分體現。
寧波與天津,均是全國工業十強城市。
2023年寧波規模以上工業營收2.48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七位,浙江省第一。
同期天津的規模以上營收2.4萬億元,位居全國第十。
此外,按照工信部劃分的41個工業大類,寧波總產值超過千億的產業數量高達7個,千億產業總產值合計1.59萬億元。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寧波市統計局
寧波的產業強悍,還表現在擁有一批 單項制造業冠軍企業。
和很多綜合性企業不同,寧波的企業不是什么都要,而是專攻特長,領域極其細分與專業化。
比如主攻汽車壓鑄件模具臻至機械,專注于光伏逆變器的錦浪科技,專注商用車發動機冷卻風扇總成的雪龍集團,主攻電動窗簾、電動卷簾門電機制造商的杜亞機電,聚焦信息通信用網格式電纜橋架的緯誠科技等等。
寧波的精與專有多厲害?寧波308家單項冠軍培育企業中,主導產品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的有76家、世界前三的有171家、全國第一的有205家。
簡單舉幾個例子,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寧波一家企業生產的安卓手機鏡頭,市場份額占了全球的33%,相當于每3部安卓手機中,就有1個用的是他們的鏡頭;寧波一家企業生產智能窗簾電機,年銷售額10億多,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寧波一家企業給全球90%以上縫紉機整機廠配套旋梭,幾十年只專注做這一種產品,核心生產設備都是自己研發制造,產量占了全球40%。
正因如此,在工信部發布的前三批次“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排名中,寧波位居全國第三,僅次于上海、北京。在第四批次名單公布后,前四個批次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四,僅次于京滬深。
2023年公布的前五批次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寧波依舊以352家位居全國第五,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蘇州。
而天津,前五批次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253家,比寧波少99家。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來源:國家工信部、公開報道
所以,寧波有了一個“掃地僧”的外號。
除了產業更強外,寧波的產業也更“新”。
2021年,寧波新興產業看,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和戰略新興等規上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5%、13.8%和12.9%,均實現兩位數增長。1-11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71.8億元,增長9.5%,實現利稅總額2068.9億元,增長6.7%。
天津方面,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2023年年末,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24.5%。
港口優勢,也是寧波的籌碼。
2023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寧波舟山港全球第三,天津港全球第八。
2024年前三季度,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寧波-舟山港位居第二,天津港位居第六。
2024年前三季度港口貨物吞吐量排名,寧波-舟山港排第一,天津港排第七。
03
下一個目標,是南京
具有危機感的,不只是天津,還有南京。
南京能夠晉級全國前十,主要是天津擠水分之緣故。
但隨著身后寧波的強勢追逐,寧波在超越天津之后,下一個目標便是南京。
從2024年的表現來看,寧波與南京的差距在不斷縮小。
整個前三季度,南京的增速都表現不足。
南京一季度GDP實際增速只有3.8%,跑輸了全國平均增速。而且,這一增速與長沙一起,在26個萬億GDP城市中并列倒數第四。
上半年,南京增速為4.4%,在26個萬億GDP城市中,依舊位列倒數第四。
前三季度,南京GDP實際增速4.4%,在26個萬億城市中,依舊位列倒數第四,僅高于佛山、西安和廣州。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2020年以來,寧波不斷縮小與南京之間的差距。2020年是南京領先寧波最多的一年,當年南京GDP領先寧波2183.73億元,而2023年年末縮小至968.57億元。
五普調整之后,2023年年末寧波GDP登上了1.7萬億,與南京的差距也縮小至274.8億元。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南京、寧波統計局
南京的歷史、教育、文化、體育、美食在全國城市中都屬于第一梯隊,但其產業,則表現得中規中矩。
產業方面,南京的 工業 增加值,2022年排名在十名開外,位居第17位, 而寧波的工業增加值位居全國第七。
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營收排名,南京同樣在10名開外。
在千億產業數量上,第二部分已經說到,寧波擁有高達7個,千億產業總產值合計1.59萬億元。南京6個,千億產業營收合計10337.8億元。
制圖:城市財經;數據:南京2023年統計年鑒
產業決定城市未來,這一點,我在分析各城市產業的文章中已經強調過很多次。
除了產業的差距之外,南京與寧波不同的增長趨勢背后,其實也是全國外需與內需增長的差別。
這兩年,我們的出口恢復不錯,但內需卻持續走弱。寧波是外向型經濟,南京則是內向型經濟。這一點與深圳、廣州不同的走勢,邏輯相通。
從這兩角度來看,寧波沖擊GDP十強的概率越來越大。
原創不易,辛苦動一動你的小指頭,在文章右小角點個在看、點個贊。歡迎分享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
轉載、廣告投放、加讀者群,加微信:593594349(備注來意,否則不通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