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月經量很少,而且不是正常的月經顏色,只有一點點褐色分泌物的感覺,這種又是什么情況呢?
月經量少黑褐色怎么回事?
月經量少且顏色呈黑褐色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常見原因包括有:
1、激素失衡:如雌激素水平過低,可能導致子宮內膜變薄,進而引起月經量減少和顏色異常。
2、過度節食或劇烈運動:可導致身體能量供應不足,影響激素分泌,從而影響月經。
3、壓力與情緒因素:長期的壓力、焦慮或情緒波動,可能干擾激素平衡,引發月經問題。
4、子宮內膜病變:例如子宮內膜炎癥、粘連等,會影響子宮內膜的生長和脫落。
5、卵巢功能減退:卵巢功能下降,激素分泌減少,可導致月經量少和顏色改變。
6、寒冷刺激:在經期受寒,會使盆腔內的血管過分收縮,導致月經量少、顏色發黑。
7、長期服用某些藥物:如避孕藥、精神類藥物等,可能對月經產生影響。
8、多次人流:子宮內膜受損,可能造成經量減少。
中醫調理月經量少
新加坡貢方堂中醫婦科專家丘保潤表示,中醫認為,月經周期正常,經量明顯少于平時正常經量的1/2,或少于20毫升,或行經時間不足兩天,甚或點滴即凈則稱為月經過少。
按中醫角度分析,月經發黑的原因,不排除是血瘀、寒凝等原因。
氣血瘀滯在女性中常表現為月經量偏少、顏色暗沉、發黑,并伴隨血塊,經前或經期小腹部脹痛、刺痛的出現。
當體內陽氣不足,便會滋生內寒,這種寒冷環境會減緩氣血的流動速度,進而造成氣血的停滯與凝聚,出現月經量少色黑、痛經。
月經量少色黑的中醫辨證有氣滯血瘀、寒凝血瘀、肝氣郁結、氣血兩虛、腎虛等,治療給予中藥內服和針灸治療。
張仲景有個溫經湯方,專治月經不調,能激活卵巢活力,調經助孕都不在話下。
千古名方:溫經湯
組成:
桂枝、生姜、吳茱萸、炙甘草、當歸、川芎、白芍、丹皮、人參、阿膠、麥冬、半夏。
功效:散寒化瘀、溫經通絡
方解:桂枝、生姜、吳茱萸、炙甘草四味藥,可以溫陽散寒,桂枝溫心陽,生姜暖脾胃,吳茱萸暖肝腎,用當歸、川芎、白芍、丹皮四味藥,可以活血化瘀,把瘀血全部清除。加入人參、麥冬、阿膠三味藥,人參補氣,麥冬滋陰,阿膠養血,氣、津液、血是組成人體的三大物資,一下子就給補全了。
以“散寒化瘀”為中心思想,幫助調理月經,溫暖卵巢,這碗溫經湯用對了,保證讓大家的月經量大,準時,通暢,不痛。
楊女士,40歲,從二十幾歲的時候就開始痛經,月經要3個月左右才來一次,量也很少,且顏色很黑。她畏寒怕冷,臉色發黑,嘴唇起皮。她這一看就是體寒加有淤血的典型癥狀。
經過望聞問切及檢查,給她開了溫經湯,并根據她的情況去掉了丹皮,加入了香附和小茴香。
經過一個月的調理,楊女士的月經量有明顯的增加,顏色也變成了鮮紅色,痛經減輕。3個月后月經周期變得準時,身體輕盈了許多,隨訪一年無復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