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視覺中國
年輕人在家居生活中變得越來越懶,背后的驅動力到底是什么?
你可能會想到年輕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等客觀原因,但真正讓他們心安理得變懶的其實是越來越多家電產品的出現,大大減少了年輕人在日常家務中所需投入的時間和體力。
從掃地機器人到洗地機,再到擦窗機器人,原本需要耗費大量體力勞動的家務只需要一個按鍵即可搞定,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背后的驅動力均來自于一顆小小的馬達。
馬達雖然存在感不強,卻在家庭生活中已經隨處可見:客廳和臥室的空調,無論制冷還是制熱,都有壓縮機馬達在背后默默工作;廚房的抽油煙機,正是馬達帶動風扇高速旋轉,迅速將烹飪過程中產生的油煙抽離;衛生間的洗衣機,也是在馬達的驅動下,實現衣物的清洗……
在吸塵器、掃地機器人、吹風機等家電產品中,高速馬達更是“心臟”一般的存在,是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核心部件。
傳統馬達的轉速控制比較簡單,電壓提升,馬達的轉速就會提升,家電產品的功能也較為簡單。如今,技術突破已轉向微特形態的“高速數字馬達”,馬達的研發也從單純的轉速變成了轉速、體積、智能化等因素的綜合突破。微特形態的“高速數字馬達”讓家電產品的能力提升了好幾個檔次,同時帶來了智能化的升級,很多適用于更復雜場景的產品被研發出來。
年輕人需要操心的家務也就越來越少,就連墻角、家具縫隙等傳統清潔家電產品無法觸及到的地方,也被新產品輕松搞定。
可以說,馬達技術的進步讓年輕人有了更多變懶的底氣。在讓家居生活變得更舒適便捷上,中國走在了最前面。
攻克馬達的“不可能三角”
當馬達達到高轉速時,技術的突破就會陷入瓶頸,因為其存在一個“不可能三角”。
具體來說,轉速、體積和噪音這三個因素存在相互牽連、彼此制約的關系。在傳統的設計思路下,要提高馬達的轉速需要更強大的動力源或者更復雜的內部結構,馬達的體積也要變大;轉速提高就意味著馬達內部的機械部件運動速度加快,產生的噪音也會明顯增大。而安裝隔音材料、優化風道等降噪措施需要有更大的空間才能完成。
“不可能三角”很難突破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馬達內部結構復雜,制造工藝和裝配精度要求極高。雖然通過新型結構可以在理論上改善“不可能三角”的問題,但實際設計和制造過程中還是會因為制造工藝精度的制約無法實現。在實踐中,一些國際清潔家電品牌為了提高吸力,大多選擇犧牲噪音因素。
對于中國公司來說,突破“不可能三角”可謂是難上加難。2017年之前,中國的高速數字馬達技術能達到的轉速只有兩三萬轉,遠遠落后于國際頂尖水平的10萬轉。可以說,中國高速數字馬達研發上,既沒有技術能力,也沒有核心供應鏈,突破高速數字馬達的轉速、體積和噪音制約根本不能。
幾年過去,中國公司不僅完成了20萬轉馬達的儲備,還突破了馬達領域已經存在多年的“不可能三角”。這個過程中,一群不服輸的年輕人敢闖、敢拼成了逆轉的關鍵。
當俞浩帶著兩個年輕人創辦追覓時,東拼西湊才籌集到10萬元。很多人都不相信他們能夠成功,但幾個人就這樣義無反顧的開干了。從氣動、電磁、驅動、電子等關鍵技術,到平衡、減震、降噪、散熱等研發難點,他們用了兩年的時間逐個突破微特形態的“高速數字馬達”的難點,終于達到了10萬轉的水平,有了向“不可能三角”發起挑戰的資格。
很多技術難題都沒有可參考的經驗,追覓研發團隊只能從最原始的理論出發,從大理論拆解到小理論,從小理論一一去驗證,再經歷無數次地去迭代和試錯,一步步的將不可能變為可能——追覓投入了3倍的人力去做研發。
當馬達轉速要沖刺20萬轉的行業天花板時,溫度控制成為了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更高的轉速讓馬達產生的熱量大幅增加,原有的散熱面積無法滿足散熱需求。如果不能解決散熱問題,馬達將無法長時間持續工作。
在尋求突破的過程中,追覓團隊把溫升等因素和馬達的“不可能三角”綜合考量,最后找到了以“五角星模型”的方式做馬達,把更小的尺寸、更高的轉速、更高的功率、溫升更低和效率更高作為研發方向。
沙利文的認證顯示,追覓成為了全球首家馬達能達到每分鐘20萬轉的企業。
技術復利,讓家電有了更多可能
在剛剛結束的CES 2025上,一款還未在國內上市的吸塵器引起了很多參展人員的興趣。
這款由追覓推出的Z30吸塵器搭載了其自主研發的15萬轉高速數字馬達,吸力達到300AW。和市場同類產品相比,其清潔能力更強,續航卻并沒有變弱,而且達到了90分鐘,消費者無需再擔心家務還沒做完先要等待吸塵器充電的情況出現。
Z30吸塵器能力的進步,正是追覓以“五角星模型”尋求馬達技術突破的結果。在傳統的設計思路下,家電企業在尋求馬達技術突破時都在考慮轉速、體積和噪音的關系,但追覓把功率、效率等因素也納入其中。從2017年的初代產品到現在,追覓同規格段的馬達效率提升了20%以上。這讓吸塵器在吸力變強的同時,續航也在變強。
在吹風機、洗地機、掃地機器人等產品的使用中,消費者也發現了各種各樣的痛點,同樣給企業的研發提出了更多難題。比如,很多習慣了一款吹風機之后,旅行出差也希望能夠攜帶,但很多吹風機體積較大,攜帶起來并不方便;洗地機長時間在潮濕的環境中工作,非常容易進水導致馬達無法工作;掃地機器人無法進入低矮的家具中,留下很多衛生死角。
從產品的迭代趨勢上看,追覓的研發人員在設計馬達過程中加入更多巧思。
吹風機需要馬達的體積更小,對尺寸要求更精確。解決痛點需要馬達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對技術產品的研發提出更多挑戰。追覓推出的Pocket高速造型吹風機P10采用柔性折疊機身的設計,機身重量僅300g,搭配卷發風嘴和小熨斗風嘴等磁吸配件,還能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造型選擇。既便攜又好用背后,是追覓突破傳統高速吹風機7字流道出風,實現直線出風。
在洗地機馬達的設計中,研發人員采用了油封和動密封結構,結合分軌式水氣分離技術的方案,給防水上了雙保險。即使洗地機“躺平”180°工作,也完全沒有問題。
在掃地機器人的設計中,追覓持續探索把馬達在軸向尺寸上盡量做矮,讓掃地機器人的外形更加扁平,在有限的機身空間內為機械臂和塵盒容量爭取更大空間,同時還要保證馬達效率和轉速,以保障掃地機器人的續航和清潔能力。
每一次巧思帶來的突破式創新背后,都是技術帶來的復利。在技術研發上,追覓把馬達作為主線,持續尋求技術和設計上的突破,打造出了一條不斷延伸的雪道。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變得越來越長、越來越寬、越來越厚,也延伸出了更多新產品的可能性。
從CES 2025的展出的產品來看,追覓在技術復利的支撐下,涉足的產品越來越多,覆蓋的家庭生活場景也越來越全:從房子里的除螨儀、凈飲機,到院子里的割草機器人、泳池機器人、再到智能送餐機器人……這讓年輕人對回家再也不用干家務的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實際上,這些更先進的高速數字馬達技術還可以應用在空調、洗衣機、抽油煙機等傳統家電產品上,技術讓家庭生活朝著更美好邁出堅實的一步。
小小的馬達,為中國家電創造一片新天地
隨著馬達技術持續進步,中國清潔類家電也有了能夠和國際巨頭平起平坐的機會。
在2017年之前,由于馬達技術的領先,戴森在高端吸塵器市場占據絕對壟斷的市場份額。如今,以追覓為代表的中國品牌正在迎頭趕上。
中關村在線“互聯網消費調研中心”發布的2024年清潔家電報告顯示,消費者對幾家中國品牌的關注占比已經遠超對國際品牌的關注。其中,追覓以20.48%的份額在中國品牌中位居第一。
和幾年前相比,中國公司的馬達技術不僅在轉速上有了大幅提升,在體積、噪音、功率等因素的平衡上也有了較大突破,國產吸塵器讓整個品類的清潔能力出現了新一輪代際提升。其中,追覓Z40 Station吸塵器的吸力達到310AW,電機強化、風道優化和電池技術創新讓其在輕量化與高性能上實現了平衡。
在國際市場,中國清潔類家電品牌的市場份額也在持續提升。IDC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吸塵器出貨量進入前十的企業中,中國公司占了8家;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掃地機器人出貨前十位的企業中,中國公司以及中資控股公司占了9家。
這意味著,中國企業的吸塵器、掃地機器人等清潔類家電產品在全球市場已經站穩了腳跟。而在不同的品類中,追覓都是其中的佼佼者。越來越多銷量帶來更多營收,中國公司在技術和產品的創新上也會有更大的底氣,必然也會在創新的路上走得更遠。
從當下的清潔類家電的發展中,我們已經看到了上述趨勢。尤其在全新的智能化浪潮中,以追覓為代表的公司正在探索把高速數字馬達技術和AI能力融合,做了很多國際品牌都沒嘗試過的新功能,讓產品變得更聰明,也更人性化。
可以預見,隨著大模型和具身智能技術越來越成熟,更有行動力的中國公司將在新產品研發上走得更快、更遠,中國清潔家電品牌的市場競爭力也會更強。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就能撬起整個地球。”在清潔家電領域,當下正在呈現“給我一顆馬達,一切皆有可能”的趨勢。
截至目前,追覓馬達已進入全球2100萬個家庭。隨著高速數字馬達技術未來不斷在更多場景中落地應用,不起眼的馬達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越來越多家庭美好生活的發動引擎。
特別策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