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汽車高管曾說過“一部越野史,半部在長城”,那另半部在哪里?按說北汽應該當仁不讓。
半部越野史爛在鍋里頭?
在國內市場,提起越野車很多人第一時間可能就會想到北京越野(北京汽車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確實在中國的越野車市場,北京越野有著悠久的歷史。尤其是老一代BJ212系列車型,在中國越野車歷史中一直是鼻祖的存在,而這部分品牌資產早已作價被山東魏橋收購,推出了全新的212品牌。所以,不能說另外一部越野史被北汽賣了,只能說后來的北京越野沒有撐起越野車市場的半壁江山。
北京越野這樣一個深耕越野車領域多年、有著一定品牌資產歷史的車企,如今在比亞迪、吉利、長城和奇瑞這些頭部車企的重壓之下,市場表現卻一直不溫不火。
北京越野在越野車市場應該算是全面布局,當家車型是全新BJ40系列,僅僅這一款車系,就推出了包括城市獵人版、刀鋒英雄版、環塔冠軍版、榮耀版以及雨林穿越版等多個車型。BJ30只是2024年推出的一款緊湊型SUV,然而它的銷量卻超過了大哥BJ40。
看了一下2024全年北京越野的銷量數據,賣得最好的是BJ30,全年銷量約4.13萬輛,BJ40全年銷量3.6萬輛。而被北京越野寄予厚望的BJ60銷量一般,全年銷量只有0.63萬輛。作為對比,BJ30競品車型哈弗大狗(參數丨圖片)全系在2024年全年銷量約15.46萬輛、捷途旅行者全年銷量約10.95萬輛,奇瑞瑞虎7全系銷量(包含出口)約28萬輛。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無論從“方盒子”SUV市場,還是輕越野SUV市場來看,北京越野都明顯跟長城汽車、奇瑞汽車不在一個量級。
BJ30銷量見漲,但難逃以價換量
遙想當年捷途汽車的發家史,初創車型捷途X70憑借高性價比和實用性和高配置在當年一炮而紅,迅速打開市場并頗具規模,為捷途汽車從序列邁向品牌,奠定堅實基礎。BJ30能否成為北京越野的救星車型?捷途靠的是敏銳的市場洞察,知道消費者想要什么,而北京越野的高管們還沒想明白,BJ30究竟是靠什么帶動銷量的?低價明顯是主要原因,彭鋼和王璋確實應該在這方面多思量一些,車型銷量起來后,如何保證利潤率。
而北京越野作為國企,背靠集團優勢資源,每年品牌營銷和公關傳播費用倒是數以億計,但品牌口碑這么多年愣是沒做起來。作為集團董事長的張建勇可能改變不了,畢竟董事長常換,從徐和誼到姜德義,再到如今的張建勇,近十年換了至少三屆領導班子,而北京越野作為北汽集團的子公司,也是核心資產,彭鋼和王璋的地位多年未曾改變,這也得益于他們內部關系網的根深蒂固,內部話語權也是越來越高。
國企創業也有難處,像北汽這樣的體量和規模,一些創新性的建議或者改革措施在集團內部要想推動起來,各單位部門之間協同起來也是阻力重重。總之就是。錯的不好改,對的不采納,這種協調機制在新勢力車企發達的神經網面前,顯然也是一種劣勢。
不是車不行,而是不會吆喝
舉個例子,北京汽車品牌公關部將“節油”作為BJ30的核心宣傳賣點,要是當年北京越野品牌公關部負責人李苗苗還在,也不會讓他們這么搞。把這款車未來的銷量向上寄托在“省油”標簽上,能打得贏日系的節油口碑嗎?要知道,節油只是車輛性能的一個細分維度,代表不了性能均衡的BJ30。
所以說,不是BJ30不夠好,而是公關部這種傳播思路完全屬于毫無章法的王八拳,一味地花重金打造并非消費者真正接受的產品標簽,最后也是竹籃子打水,恐怕這款新車還是會遭遇銷量滑鐵盧,2024年下半年銷量之所以有起色,靠的是被消費者逐步認可的實惠定價、全新設計語言、大空間、SUV多用途屬性等綜合產品力。后續公關部在制定傳播策略時,還是應該圍繞產品質量、耐用度等維度找尋優勢亮點。
如果非要聚焦油耗,也可以,后續應深入技術解讀,告訴消費者BJ30省油的技術優勢。作為一款不插電混動車型,它比燃油版多出一兩套電機和電池,自重更重的情況下,為什么能更省油?是它的動能回收系統更強,還是發動機更牛?總得給消費者個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