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作濤: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天津市中西醫結合皮膚病研究所所長、世界過敏組織(WAO)皮膚過敏專委會委員、全球過敏與哮喘卓越網絡(GA2LEN)執行委員會委員、特應性皮炎研究中心(ADCARE)負責人、中華預防醫學會過敏病預防與控制分會常委、秘書長。
◎近10余年,我國特應性皮炎(AD)患病率不斷上升,尤其是兒童患病率較高?!吨袊鳤D患者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顯示,我國過半數受訪AD患者的第一次確診年齡小于20歲,且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有80%的AD兒童會發展成過敏性哮喘和過敏性鼻炎。
◎AD的發生是多因素交織的結果,包括遺傳、皮膚屏障損傷、微生物菌群失調、環境變化以及免疫系統異常。
◎AD在醫學上并不存在“根治”這一說法,但可以通過科學治療實現長期穩定,甚至不再復發。
◎趙作濤參與了中國AD達標治療指南,針對不同嚴重程度的患者制訂的治療目標是:輕度患者通過外用藥物、潤膚劑和生活方式調整即可控制病情;中、重度患者需要系統性藥物治療,包括生物制劑和小分子靶向藥物,如達必妥單抗和美泊利單抗。這些新藥具有高效、安全的特點,是治療頑固性AD的重要突破。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徐陽晨
最近,李女士焦心于正在度寒假的女兒的皮膚問題。每到冬天,女兒瑞瑞就會復發皮疹,孩子沒有耐心,經常抓撓致使皮疹越來越嚴重。李女士女兒瑞瑞得的是民間說的“濕疹”,醫學名詞叫特應性皮炎(AD),是一種慢性、復發性、炎癥性皮膚疾病。在非致命性皮膚科疾病中,疾病負擔排名第一,已經成為我國皮膚科疾病中的“頭號疾病”。
相關數據顯示,AD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發病高,城市發病率比農村高,是典型的“城市病”。隨著環境和生活方式變化等影響,近10余年,我國AD患病率也不斷上升,尤其是兒童患病率較高?!吨袊鳤D患者生存狀況調研報告》顯示,我國過半數受訪AD患者的第一次確診年齡小于20歲,且年齡越小發病率越高。西南證券研報指出,我國AD患者人數預計到2030年達8170萬人,其中兒童/青少年達3650萬例。其中,有80%的AD兒童會發展成過敏性哮喘和過敏性鼻炎。
冬季天氣寒冷干燥,氣溫屢創新低,外部環境刺激容易引起AD患者病情加重和復發,如何做好長期、規范疾病管理和日常皮膚護理?近日,中國婦女報記者邀請天津市中西醫結合皮膚病研究所所長、中華醫學會蕁麻疹協作組首席科學家趙作濤,深入解讀這一疾病的致病因素、發展特點以及護理策略,為關心兒童AD的家長提供科學參考。
兒童AD致病因素有哪些?
記者:兒童AD除了遺傳因素,孕期母體行為、環境污染、氣候等因素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嗎?
趙作濤:AD的發生是多因素交織的結果,包括遺傳、皮膚屏障損傷、微生物菌群失調、環境變化以及免疫系統異常。首先,AD與遺傳密切相關。一些基因的突變可能導致皮膚屏障功能的削弱,例如貝多芬基因的缺陷會引發皮膚屏障受損,導致濕疹易發。此外,這類遺傳特質也可能伴隨哮喘和過敏性鼻炎,并在家族中代際傳遞。
其次,現代社會中過度清潔、使用強效清潔產品可能破壞皮膚的“磚墻結構”,這是由皮膚細胞和油脂組成的保護屏障,它能夠抵御外界過敏原和有害物質。特別是對于皮膚屏障功能未完全發育的兒童,極易因外界刺激、屏障受損誘發濕疹。過度清潔也會使皮膚菌群失衡,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過度繁殖,從而加劇濕疹的發生。
另外,一些現代社會產生的新因素,也在加劇患病率。如工業污染、氣候變化以及飲食結構的改變均是AD的重要誘因。例如,全球氣候變暖致植物釋放更多花粉,增加了過敏原。同時,飲食過于精細、高油高糖的攝入改變了人體的免疫反應模式,也增加了過敏風險。
我們要了解的一點是,過敏性疾病往往源于免疫系統的紊亂(失衡)。AD患者的免疫反應過于敏感,因此對溫度、摩擦等外界刺激反應強烈,甚至引發長期炎癥,導致神經敏化。現代社會節奏加快,成人及兒童面臨的心理壓力增多,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的反應過度活躍,會進一步加重“神經過度活化”。
兒童AD能治愈嗎?
記者:很多人認為,藥物對兒童AD只能控制,無法根治,但一部分人會在青春期及成年后自愈。如何正確理解這一觀點?
趙作濤: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濕疹會隨著年齡增長自愈,但這種觀點并不全面。部分兒童的確會因皮膚屏障逐漸成熟、免疫系統趨于平衡而癥狀緩解,但更多孩子若未能及時治療,長期炎癥會導致以下問題:一是皮膚增厚、粗糙,并形成“皮膚記憶”,使炎癥容易在同一部位反復發作;二是長期的炎癥反應可能導致皮膚神經系統過度敏感,對溫度、摩擦等刺激反應過度,造成終生反復發作;三是皮炎可能進一步發展為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過敏進行曲”。因此,早期采取有效治療和科學管理,可以大幅降低健康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AD在醫學上并不存在“根治”這一說法,但可以通過科學治療實現長期穩定,甚至不再復發。只要合理使用外用激素,既安全又有效,尤其是對于急性期的炎癥控制,外用激素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藥物之一,孕婦和兒童也可以安全使用。當然,激素使用需要嚴格遵醫囑,選擇適合病情的劑型和強度。
一般而言,孩子在6歲之前接受正規治療,病情基本會得到很好的控制,實現少發或成年后不發病。
免疫抑制劑安全嗎?
記者:目前,新型的抑制劑對兒童AD療效較好,但是否也會出現不耐受、戒斷反應?對于長期患者,如何合理用藥?
趙作濤:免疫抑制劑是AD治療中的重要工具,合理使用這些藥物不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還能避免長期炎癥對皮膚和神經系統的損害。目前新藥允許使用的最小年齡是三個月,全球臨床十幾年數據已經證明,抑制劑是安全的用藥。
使用激素或抑制劑不耐受、戒斷反應的情況,主要原因是許多家長用藥不當,在癥狀緩解后立即停藥,導致了病情反復。
實際上,特應性皮炎的治療非常注重足療程、足量用藥。例如,對于嗜酸性粒細胞高的濕疹類型,治療周期可能長達6個月以上。有的中、重度AD患者,需要系統性使用藥物長達一到兩年,這個達標療程包括“兩周控制病情,三個月完全控制,一年內不發作”。這期間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不能“感觀”皮膚表面有所好轉就隨意停藥。
我們在臨床治療中發現,許多患者因使用偏方,例如用熱水、鹽水或花椒水清洗患處,甚至嘗試高價無效的“干細胞治療”,這會導致病情的加重。
居家護理應注意哪些事項?
記者:對于不同程度的病情,如何在家進行藥物和飲食護理?
趙作濤:首先要規范用藥,在急性期使用激素類藥物快速控制炎癥,病情平穩后可以使用他克莫司等非激素類免疫調節藥物,避免長期使用激素可能帶來的副作用。
我有幸參與了中國AD達標治療指南,針對不同嚴重程度的患者制訂的治療目標是:輕度患者通過外用藥物、潤膚劑和生活方式調整即可控制病情;中、重度患者需要系統性藥物治療,包括生物制劑和小分子靶向藥物,如達必妥單抗和美泊利單抗。這些新藥具有高效、安全的特點,是治療頑固性AD的重要突破。
在生活護理與環境控制方面,AD患者的皮膚屏障功能薄弱,需要長期使用潤膚劑修復皮膚。潤膚劑的使用量需充足,每天全身涂抹,這不僅能修復皮膚屏障,還能有效預防復發,如絲塔芙的大白罐(產品品類),每月用量應是一整罐;避免對皮膚的機械性刺激,避免用肥皂、熱水、鹽水甚至花椒水等清洗患處,盡量選擇精紡棉、柔軟、不摩擦皮膚的布料,避免選擇羊毛制品。
家居環境中,對塵螨、花粉等常見過敏原,家長需要采取清潔措施,如定期除螨、保持室內空氣清潔等。在飲食上,避免高油高糖飲食,適當增加益生菌攝入,有助于改善腸道菌群,調節免疫系統。
患者的心理壓力須及時疏導。AD不具有傳染性,但許多孩子在學校被孤立,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不良影響。AD患者及家屬需正確認識疾病,避免因誤解或社會歧視造成心理問題。
記者:您在臨床工作中,發現了哪些對兒童AD的誤解或錯誤做法?請您給出正確建議。
趙作濤:我在上述回答中,對“長大了就會好”“激素有害論”“癥狀緩解即停藥”“偏方治療”等常見誤解作了解釋,AD并非無法治愈的疾病,其關鍵在于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和科學管理。希望家長們正確認識AD及其相關的過敏性疾病。通過早期治療和科學管理,患者可以過上與常人無異的生活,實現良好的生活質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