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骨質疏松的朋友,是否曾經在飯后散步的時候,望著在廣場上跳廣場舞的老伙計,心生羨慕。
又或者看著明媚午后在公園里肆意跑跳的年輕人,暗自嘀咕:“我這把老骨頭,還能像他們那樣盡情運動嗎?”
恰逢10月20日“世界骨質疏松日”,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骨質疏松之后還能運動嗎?
快速閱讀
1、科學運動能有效增強骨骼強度,并延緩骨質疏松的發展進程,因此,骨質疏松患者更應該運動!
2、骨質疏松患者該如何正確運動?
避免運動風險:避免高沖擊性的運動和可能會導致摔倒的運動
在陽光下運動:促進鈣的吸收
注意運動時間:每次運動在20-30分鐘為宜,每周最好訓練3~5次
骨質疏松,不是運動的“攔路虎”
首先得澄清一個誤區:骨質疏松并不意味著你要和運動徹底說拜拜。恰恰相反,骨質疏松患者更應該運動!
科學運動能有效增強骨骼強度,并延緩骨質疏松的發展進程。維持正常的骨骼含鈣量和骨密度,也需要持續的運動刺激作為支持。
同時,缺乏鍛煉還會導致肌肉力量下降,加快骨質疏松的發展,還會降低關節靈活性,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風險。
因此對于骨質疏松患者來說,運動必不可少!
骨質疏松患者該如何正確運動呢?
避免運動風險
骨質疏松患者在開始運動前,應先進行自我身體評估,并根據醫生的建議或者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制定運動計劃。
在選擇運動方式時,應選擇自己熟悉的、感覺舒適的運動項目,盡量避免做前彎、跳躍等高沖擊性的運動,也要避免做那些可能會導致摔倒的運動。
運動前做好準備工作,充分活動身體的各個關節;運動結束后可以壓壓腿、伸伸胳膊,放松一下身體,讓肌肉不那么緊張。
在陽光下進行運動
有研究表明,老年人每周累計曬夠60分鐘太陽就能保證體內合成充足的維生素D。
維生素D可以增加鈣的吸收,促進骨鈣的沉積,是骨骼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物質。
因此,老年人可在陽光下進行快走、慢跑、騎自行車、跳舞、游泳等運動,能增加血液流動,讓骨骼獲得更多的氧氣和養分的同時,還能促進鈣的吸收。
此外,中華通絡操也是個不錯運動選擇。
其第二節拂塵晃腰活動腰腹部和脊椎,對腰椎病有較好的改善作用;第五節提膝弓步,能有效地鍛煉筋骨、強健腰脊、改善關節的靈活度。
骨質疏松患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小節進行重點練習。
注意運動時間
研究表明骨的新陳代謝周期需要持續4~6個月,因此,運動訓練時間必須達1年以上才能引起骨量在生理上顯著增加。
對老年人或骨質疏松患者來說,動作復雜的運動項目,每次運動時間在20~30分鐘為宜;
動作簡單的項目,練習時間可以稍長。每周最好訓練3~5次,簡單項目和復雜項目交替進行。
總之,骨質疏松不應該成為運動的障礙,科學的運動能成為保護骨骼、提升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