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禮儀,為主死節,乃持項王頭視魯,魯父兄乃降。始,楚懷王初封項籍為魯公,及其死,魯最后下,故以魯公禮葬項王谷城。漢王為發哀,泣之而去。
項王被殺后,被楚占領的地區都投降了漢王,唯獨魯不肯投降,漢王于是率領諸侯兵馬準備攻打魯城,知道魯城是因為遵守禮儀,不肯背主求榮后,于是讓人帶來項王的首級讓魯地的人看,魯地的人才投降了漢王。
開始的時候,楚懷王將魯地賜給項籍當作封地,等到項王死后,魯地又是最后被漢攻占的地區,因此漢王按照魯公的制度將項王安葬在了谷城,漢王親自為項王發喪,最后滿懷傷感而去。
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
項氏宗族的人,漢王都沒有進行誅殺,而且將項伯封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都是項氏家族的人,漢王賜給他們姓氏為劉。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項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項羽背關懷王,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傭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太史公說我聽周生說舜帝有雙瞳孔,又聽說項羽他也有雙瞳孔,項羽難道是舜帝的后人嗎,不然他的崛起為什么那么迅速呢。
秦朝的政策暴虐,陳涉首先起來進行反抗,于是天下有能力的人紛紛跟從,彼此相互對峙,勢力之多數不勝數,然而項羽在這其中并沒有太多的優勢。
他從平民之中起兵,只用了三年,帶領五個諸侯王就消滅了秦朝,于是規劃土地,分封王侯,自己掌握天下的大權號為霸王,他的統治雖然短暫,但是這樣的事情在近古以來也是首次出現。
等到項羽決定放棄關心返回楚地,將楚懷王遷徙出去自己為王,又擔心諸侯反叛自己,絞盡腦汁削弱他們勢力的時候,背后的危險也就開始發生了。
項王自恃武力強大,獨斷專行不汲取過往的經驗教訓,以為霸王的基業,是依靠強大的武力來進行治理的,因此楚國只經歷了五年便滅亡了,他自己也身死東城。
項王直到身死的時候都沒有醒悟而進行悔改自己的錯誤,這不免讓人感覺太悲哀了,他說自己的失敗是上天要滅亡我,而不是自己指揮不利的原因,這樣的話豈不是很荒謬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