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8點半
與你分享優質生活方式
一起過得更好
Hihi早上好,今天是來給大家囤假期精神糧食的Ling
馬上要放假了嘛,往年這些時候都會推薦些劇單/影單/書單/綜藝給大家(周五也會有影單整理,記得來蹲),假期不出去玩,也能宅家舒舒服 服“躺平”享受~
今年也有安排,不過呢,這次想推薦點特別的——訪談節目。
為什么是訪談節目?以前我會覺得看人物訪談枯燥,但這段時間看了好幾個不同的女性訪談節目,不僅不覺得無聊,甚至越看越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仿佛邁進了一個更大的、嶄新的世界。
關鍵是,不同的訪談節目讓我知道,世上原來還有這樣的人。不管有多離奇的想法,時間的長河里,總有與自己相似或持有相同想法的伙伴、先行者或同路人。
不同的人物 、不同的人生故事也會給我無窮的力量與思考。
最近韓綜《YouQuiz》邀請了宋慧喬做的專訪也很好看!推薦!
廢話不多說,今天來分享3檔近期看下來的心頭好,不一定最新上線,但每一檔都會讓你得到力量和治愈
01
第一人稱復數
評分:第1季節9.1,第2季暫未開分
時長:每季各8集,單集片長40-50分鐘
哪里可以看:優酷
最初知道這檔訪談節目,是看到了第二季第一期與歷史鑒定學家徐小虎對話的片段。
訪談主要是在戶外進行的,環境幽美寧靜,完全沒有演播室里訪談那種壓抑的氛圍,反而很輕松~光是看著就覺得很治愈。
不認識徐小虎也不要緊 ,正如她自己所說,她的靈魂仍然“喚醒”了我的靈魂,只要這樣,我們就“認識”她了。
對話也很好玩!
90歲的徐小虎,滿頭銀發,消瘦但神采奕奕, 眼睛里閃爍著清澈又智慧的光芒,說:“我就是一個小孩,一個老的小孩。”
當被問到:90歲了,怎么還這么有精力?不累嗎?
徐小虎毫不掩飾,一句話道出了真相:大人累,是因為大人笨!
大人笨在哪?事情沒發生就提前擔憂,心里總是充滿了猶豫、焦慮、自我懷疑,著急別人是如何“想”自己、追求“體面敘事”……
而小孩不著急,小孩更在意自己怎么想。
當下就被這段話感動到!在我的內心世界里,我也一直有把自己當“小孩”,不是裝嫩、裝可愛,而是 允許自己偶爾像小孩一樣,直率、勇敢、以自己的感受為先 ,但偶爾我也會擔心自己這樣做是不是沒有大人”該有的樣子“,會忍不住逼自己去成為“合格”的大人。
直到看完徐小虎所說的話,我才發現:人原來可以”不用長大“。
正如她曾向月亮跪下許愿時所說:”我永遠不要超過12歲,我的身體可以老到死,可是我的心不會。“
我在十幾歲的時候,也曾偷偷跪下向月亮許愿不想變成大人哈哈哈,可是我沒”堅守住“,身上還是有一些”笨大人“的痕跡。
她說到了,也做到了。她一直在守護自己內心的“小孩”。
54歲時,她 拿到 了別人 說 她得 不到的博士、又 做 了牛津研究生團 隊的女團長,甚至還去 到希臘劃戰艦!船里有171人,三層樓,槳很重,但她劃得超級開心。
太酷了,徐小虎!
吐舌太可愛啦?(?> ? <)?
徐小虎也知道,不愿意做”笨大人“是有代價的。
她就曾因指出臺北故宮博物館里沒幾幅吳鎮的真跡,被學術圈故意冷落,不讓講課、不給 出書。
但她還是”固執“地選擇了做”小孩“,她也愿意為此接受”懲罰“。
”我很開心地伸出了要挨打的手。“
好喜歡,也好佩服這樣率真、勇敢的徐小虎。
我也知道,作為普通人,赤條條地來到世界,或許沒有那么幸運可以選擇一直做“小孩”,有時候確實需要“笨”一些。
但這些都是我們的選擇,至于選擇”大人“和”小孩“各自占比多少,隨心就行,自己做到 自洽、不擰巴就行。
這檔訪談節目的話題發起人周軼君本身就是個“厲害人物”,前中東戰地記者。
目前已出了兩季,除了與可愛的徐小虎對談,之前也邀請過不同領域的嘉賓來聊天,從 女性角度出發,聚焦探討社會、生活的各種議題,比如第一季第一期聊性騷擾的,也很推薦!
這檔節目還有播客,沒時間看的uu也可以先聽起來。
02
她的房間
評分:9
時長:8集
哪里可以看:優酷
節目名就很有意思,對吧?命名靈感正是來自于 伍爾夫的《一間只屬于自己的房間》。
這檔訪談節目上個月才上線,頭兩期的主人 公是主持人張越當年在《半邊天》里采訪的、說出“我寧可痛 苦,我不要麻木”轟動了整個互聯網的劉小樣。
22年后,她過得如何?她得到她想要的東西了嗎?想必大家也會好奇。
《她的房間》這兩期節目的另一位主人公,來自大涼山深處的女孩安小慶,當年就是受到劉小樣的影響,考出了深山,考到了北京師范大學的中文系,成為一名記者,寫出了那篇《平原上的娜拉》。
她也很想知道劉小樣過得如何,于是在她的“死磕”下,找到了張越、找到了劉小樣,促成了這兩期節目 的誕生。
左一:張越,中間:劉小樣,右一:安小慶。這個畫面已經美好得讓我想落淚TT
劉小樣這20來年過得怎么樣?
這二十年,她確實“出走”過,去縣城最大的商場賣衣服,去大城市打工,最遠去過南方……
最后發現,自己想要的詩與遠方并不在物理意義上的”遠方“,它可以在自己心里。
在家門種滿喜歡的花,過著有花、有陽光的日子,她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詩和遠方。
或許她的故事后續會讓很多人”失望“:劉小樣這樣一個早早覺醒的農村女性居然沒有華麗變身成爽文大女主,反而最后又回到原來生活的地方,守著她的老公、兒女。
但我卻很為她高興,她走出農村后又回到農村,并沒有因為理想遠方與現實生活不一樣而消沉,反而保持好奇心和探求心,都很多很多書,認認真真地做了很多很多筆記,她在書中找到了靈魂共鳴。
說到《月亮與六便士》的觀點時,她無法理解畫家拋妻棄子追求理想的做法,她勇敢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月亮和六便士她都要。
別人家門口的菜園種的是瓜果蔬菜,她卻在門前種滿花花草草,玫瑰,百合,月季,格桑,三角梅……這些花,都是她的詩。
見到了蒼山洱海她很開心,見到了只聽說過的鼠尾草她很開心,吃到蓮子她很開心……她認真享受和觀察當下的生活,并始終保持著期待和好奇心。
22年前,她說:”我寧愿痛苦,不愿麻木。”
22年后,她說,“我要拿石頭打磨我這塊石頭”。
她不再是以前那個痛苦找不到出口的劉小樣。
雖然到目前為止,這檔訪談節目才出了兩期,但每一期都看得我眼淚嘩嘩直流。我也不懂為什么,或許是被她們身上的堅韌與美好、以及她們之間的情感聯接所觸動吧。
不管你是否認識劉小樣,我都真心推薦大家去看一看這橫跨22年的兩次對話,或許會給你新的、面對“痛苦”的強大力量。
03
十三邀 第八季
評分:9.4
時長:13集,每集56分鐘
哪里可以看:騰訊視頻
最后一檔,是大家都熟悉的《十三邀》。前不久PN也分享過這一季里采訪。
而這次我想分享的是對話北京大學教育學院老師林小英、以及對話女演員詠梅的兩期。
林小英這一期(第6期)很犀利,她也很敢說。
一上來就說自己讀教育管理是為了“報仇”。
講到去富士康做訪談,給被采訪的人送耳機,工人們說很感激她,她卻說自己的付出匹配不上他們的感動,感嘆道:他們什么時候被厚待過。
評價現代教育,”一刀切“。
她認為,“學校應當為每一個個體一生的成長提供最基本的知識能力,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
林小英的許多話,對教育內卷的評價、對大部分人忙碌狀態的點評……都讓我有一種被擊中的認同感以及無力感。
也許有人會說,她說的這些道理誰不懂?關鍵是目前無力改變。
在我看來,她并沒有想要從此大力扭轉某些現況,這不現實,單憑她自己的力量也難以做到,但她說出來了,或許看到這些話的我們,不管是學生、是家長、還是學校……都能從這場對談中,得到一些啟發,可以給自己的“內卷”做個減負和松綁。
我自己感觸最深的是講到不同性格特質也有存在價值的那part。
以前我總會因為自己不外向、不愛活潑、不會能言善道而自卑,隨著年紀增長,我逐漸意識到內向、不愛說話也沒什么不好,也照樣能好好活在這個世界上。
但以前年紀小,也沒人會這樣跟我說,身邊的大部分人還是會”勸“我要學會大方、活潑、敢說,現在看到林小英老師的話,讓我更確信、也更認同自己本來的特質。
在這一點上,很慶幸自己能看到林小英訪談的這一期。
另一期讓我觸動很深的是與詠梅老師的對話。
講的是原生家庭與童年創傷。
詠梅小時候,想跟媽媽親近,但媽媽總說沒時間。她不理解,“為什么媽媽跟哥哥在一起就有時間,跟我就有沒有時間。”
“她不是不愛我,但她永遠忽視我。有一塊蛋糕,她永遠會切大一塊的給哥哥。雞蛋也是他吃兩顆,我吃一顆。”
當時看這一段,我也爆哭。我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我作為家里最大的孩子,總要”讓“妹妹弟弟,我也知道爸爸媽媽不是不愛我,只是很多時候會無意識”忽視“了我。
因為爸媽的”忽視“,我跟他們吵過、鬧過,這些年他們有努力在改變,但曾經受過的傷害陰影還是會時不時”翻涌“上來。
但正如詠梅所說:不原諒就是永遠跟自己作對。
當然,現在我也不能說我能完全原諒以往受到過的”忽視“傷害,但起碼能跟這些不快樂”和平共處“,不因此影響當下的生活。
采訪里,詠梅老師開始是用“自卑”、“自憐”、“敗興”、“不合群”、“不受歡迎”來形容她的童年, 慶幸的是,她通過不斷地自我修復,構建了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正受到悲傷情緒的困擾,想與小時候的自己和解卻又沒有很好的辦法,看完這一期的訪談,或許能找到出口。
訪談節目對我來說,就是一個“觀察人類”、“觀察自己”的窗口。
從不同的人的人生故事里可以看到不同的視角,有些時候這種視角正是自己需要的。期間也會打開我的認知邊界,從中獲取到意想不到的力量。
今天分享 先到這。以上幾檔節目,如果你曾看過,歡迎來留言區一起討論分享。如果你還沒看過,可以點贊、收藏、轉發三連走起,分享給身邊的朋友。
明天見
你看過哪些訪談節目?
最推薦哪一期?
歡迎來評論區跟大伙兒聊聊~
圖、文:Ling;編輯:Ling
主編:PM
本文未標注圖片、文字均為原創,轉載請聯系后臺。
如有侵權請郵件聯系
【missbecky@beckysfantasy.com】
我們將及時處理。
異想生活筆記(公眾號ID:life_and_style)
每天早上8:30 和我們一起自我增值
微博:異想生活筆記。
這是我們一起啟程的第 2630 站,一起看不同的人生故事 ~
新的一年,找到自己的詩與遠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