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星星
編輯| 劉漁
誕生僅五年,BeBeBus開始沖刺上市。1月2日,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團遞交招股書,申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BeBeBus雖勢頭正猛,但在出生率和消費環境不利的背景下,高端育兒品牌前景難料。
不同集團的創始人汪蔚擁有豐富的母嬰行業經驗。在創立BeBeBus之前,他曾是母嬰用品購物平臺綠嬰和輕奢母嬰品牌Anglebay的股東。
然而,這兩個項目均以失敗告終。
其中綠嬰成立于2013年,由汪蔚和馬良分別持股48%和52%。公司主打廠商直銷和免費體驗模式,目標是每年為1000萬兒童提供免費用品。目前該APP已下架。
2014年,汪蔚創立浙江安哲貝嬰童用品公司,主售Anglebay產品,包括嬰童推車、汽車安全座椅等。但安哲貝于2020年注銷,Anglebay天貓旗艦店已關閉。
2019年,汪蔚帶領高端育兒品牌BeBeBus再次進入資本市場。2020年11月,BeBeBus獲得天圖投資3002.7萬元的A輪融資;2021年1月,獲得高榕、經緯創榮和天圖共3627.16萬元的A+輪融資;2021年8月,獲得泰康人壽、經緯創榮、天圖和高榕共1.4億元的B輪融資。
與大多數走性價比路線的國產品牌不同,BeBeBus切入高端育兒產品市場,順應顏值經濟,通過外觀設計迭代、審美紅利和滿足細分需求,實現快速增長并溢價。
首款嬰兒推車價格在1980元至3780元之間,高于市場平均水平,天貓旗艦店中,最貴的嬰兒推車折后價格超過萬元,最高配置組合折后價格為1.76萬元。
我們認為,這也符合當下的消費趨勢——一切都可以消費降級,但母嬰用品必須得消費升級。
目前,該品牌已從最初的嬰兒推車、兒童安全座椅、嬰兒床、餐椅四大核心產品,逐步延展到親子出行、親子睡眠、親子喂養和衛生護理。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按2023年GMV計算,BeBeBus 是中國最暢銷的高端育兒品牌。根據招股書,報告期內(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不同集團營收分別為5.07億元、8.52億元和8.84億元,經調整凈利潤分別為977萬元、5925萬元和7357萬元,毛利率保持在47.7%-50.2%之間。
但從整體銷售市場規模來看,BeBeBus在母嬰消費品牌中仍是一個小型參與者。以好孩子國際為例,其2022年和2023年營收分別為82.92億港元和79.27億港元,2024年上半年營收為41.88億港元。
在母嬰新消費品牌中,以Babycare作為參照,2020年全渠道 GMV 突破50億元,復合年增長率超過100%。2022年“雙十一”和2023年“618”期間,全渠道 GMV 均超過14億元。
單與其他母嬰品牌一樣,BeBeBus面臨的挑戰包括中國出生率下滑,以及存量市場中日益激烈的競爭。
近年來,中國新生人口持續下降,從2019年的1470萬降至2023年的900萬,嬰兒衛生用品市場也在縮減,2023年市場規模為322.6億元,同比下降6.2%。其中,重點一線城市出生率更低,如2023年上海和北京的常住人口出生率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雖然二胎、三胎政策可能穩定出生率,但二孩、三孩的育兒支出低于一孩,行業增長已難以依賴“量增”,轉向“價增”成為趨勢。對母嬰品牌而言,如何提升客單價、抓住細分需求、增強用戶粘性和復購,成為核心挑戰。
對于以耐用品起家的BeBeBus來說,這一挑戰更為嚴峻。為應對市場變化,BeBeBus也增加了高單價紙尿褲等快消產品。報告期內,嬰幼兒護理產品收入從4218萬元增長至2.7億元,占比從8.2%升至30.6%。
然而,護理類產品的毛利率較低,僅為38.7%-41.5%,遠低于出行(46.6%-51.6%)、睡眠(53.3%-60.0%)和喂養(49.4%-65.1%)場景產品。
此外從BeBeBus的財務數據來看,其“輕研發、重營銷”表現得十分明顯。營銷費用占據了BeBeBus大部分利潤。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的推廣開支分別為1.35億元、2.10億元和2.05億元。
相比于營銷投入,BeBeBus的研發支出顯得格外微薄。2022年至2024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2%、2.8%和1.8%。盡管公司自稱為“家庭生活產品科技公司”,并強調“科技”和“創新”,但這一策略在社交平臺上引發了一些質疑。
2024年7月,有消費者在小紅書發帖質疑品牌花費大量廣告預算,卻未投入足夠資金請專業育兒設計團隊開發產品。同時,部分用戶反映 BeBeBus 嬰兒床存在收納不便、側邊升降麻煩、不夠平衡等問題,認為價格與設計不符,只是為了顏值而購買。
此外,BeBeBus 還存在外包生產的情況。招股書顯示,公司將兒童安全座椅、餐椅等部分或全部生產流程外包,目前與157家制造商合作。外包商品的成本、材料成本和運輸費用占公司銷售成本的90%以上。
雖然BeBeBus計劃在寧波新建生產工廠,但預計2026年才會投產。此次IPO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于提升生產能力、拓展銷售網絡、研發新產品,并增強海外市場影響力。
不同集團在招股書中提到,計劃瞄準北美、歐洲和東南亞等國際市場,但由于出海時間較短,能否成功開拓海外市場仍需時間驗證。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文內信息或所表達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稿件內容溝通: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號)
更多內容請關注
關注下方備用號,防止失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