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寒假,都是跟孩子在雞飛狗跳中度過的,爭執和矛盾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學習:
要么是因為說學習而總是抱著手機不放下,讓我忍無可忍;
要么是說要作息規律,可是卻晝夜顛倒,晚上瘋狂玩,睡到日上三竿還不起;
要么是說學習卻總是拖延,只心動不行動,讓我氣急敗壞;
要么是拖拖拉拉學習,定好的計劃和學習目標只是擺設,忍不住嘮叨幾句。
今年寒假我刻意在規避這些矛盾的發生,隨時給自己做一個心理建設:
孩子說到做到是錦上添花,孩子說到做不到也能坦然接納。
每每當孩子目標和行動打折時,我都不再像之前一樣講道理,非得跟孩子掰扯明白,也克制自己的表達欲和說教的做法。
完全地閉嘴,尤其是在生氣和有情緒時,不發表自己任何的看法和想法。
昨天寒假的第一天,我就是這么做的,即便孩子玩了幾個小時,我也始終溫和,實在煩躁時,就忙自己的事情。
有時去讀讀書,有時去跟笑笑閑聊幾句,有時出門買點東西,有時忙自己的工作。
讓自己的時間忙碌起來,也讓自己的心情愉悅和輕松起來。
我把自己的重心放在協助者身份,而不是主導者和引領者,更不是挑剔者。
我不再像之前那樣動不動就給孩子上綱上線,說什么“你說到就要做到”,“要想讓我信任你,你就得有所行動”之類的話。
經過之前無數次的論證,我所有對孩子的負面評價以及說教和道理,都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也會更加不學習。
同時,經過這一年多的刻意練習和自我修煉,我放下了很多對孩子的高期待與高目標要求,也放下了自己非得把孩子掰回來的執念。
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對孩子沒有要求,沒有期待。
只不過我很明確的是,如果太多期待讓我焦慮和崩潰,甚至讓我情緒失控,那么這時的期待已然成為了“負期待”。
我要做的是在正向期待和負向期待中,先一步完成自我的和解,然后才能跟孩子和解或達成一致。
將對孩子的期待變成積極期待,而不是過高期待。我要激發孩子的動力,而不是跟孩子算舊賬。
對于這個寒假來說,我篤定的一件事是:
孩子非常想補差,想上進,但他又有點懶和不自律。
從積極的一面看,孩子想進取想改變自己,從這點來看,孩子是很值得被看見和欣賞以及鼓勵的。
從消極的一面看,我太了解孩子的懶散和吃不了苦的習性,在行動中那些完美的計劃,肯定是要打不少折扣的。
這些問題我都心知肚明,也在時刻覺察和反復演練我需要應對的方案。
包括我發起寒假對孩子正向反饋計劃,其實也是通過打卡的方式來警示和提醒自己,對孩子一定要鼓勵、看見和正反饋。
因為意識到自己在無意識和潛意識中,曾經對孩子有太多的負面反饋,也有太多的挑剔和指責以及埋怨,雖然我克制再克制,但也難掩心中的落寞與不滿。
于是言語之間不由得就流露出來了,這些都變成了孩子的那句“你為什么總吵我?你對我怎么那么多的不滿意?”
孩子對我的反饋方式,也讓我在覺察自己的行為和語言,是否存在著負面評價?我哪些話對孩子是積極的啟發?哪些話對孩子是消極的評價?
我給自己定的一個要求是:
積極的鼓勵,隨時都不要吝嗇的表達,而消極的話,要退后一步自己先消化,評估之后再開口。
這也是我近半年持續做的一個覺察和練習,克制表達欲,克制控制欲,不拿自己的想法去評價孩子,也不拿自己的好心去辦壞事。
我這么對孩子的時候,昨天我真的看到了孩子的幾個變化:
首先,孩子玩爽之后去聽課了,這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按往常孩子也只是嘴上說說,大概率是沒有行動的,但昨天我看到了孩子真用平板去學習了。
其次,孩子說話有點靠譜了。孩子說玩2局游戲,就放下手機,放在之前我是不敢信的,昨天真做到了。
最后,孩子說作息要早睡早起,要遵循學校的作息來。雖然我知道作息時間會有偏差,但相比之前“想什么時候睡什么時候睡,想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起“來說,已經是跨越性進步。
原來,媽媽不講道理和閉嘴,允許孩子按自己的節奏來,孩子的刺毛消失了,學習的主動性也增強了。
假期第一天,孩子開啟了一個非常嶄新的開始,那就繼續修煉做一個閉嘴和不講道理以及不較真的媽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