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 | 華中農業大學周紅波教授團隊揭示禽流感病毒跨物種感染哺乳動物的新機制
2025年1月15日,華中農業大學周紅波教授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研究,揭示禽流感病毒跨物種感染哺乳動物的新機制。研究指出,宿主因子GGCX是驅動歐亞類禽H1N1豬流感病毒(EA H1N1 SIV)適應性進化的關鍵因子。GGCX通過介導HA蛋白的羧化修飾,促進病毒與宿主細胞受體結合,從而增強病毒跨物種傳播的能力。該發現為阻斷禽流感病毒感染提供了潛在靶標,強調了其可能引發新一輪流感大流行的風險。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在水稻抗旱和種子活力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的研究團隊在《Plant Molecular Biology》期刊上發表了一項關于OsLOX1基因對水稻種子活力及抗旱能力影響的研究。該研究揭示了OsLOX1基因敲除會導致水稻耐旱性顯著降低,并伴隨細胞中過氧化氫和丙二醛水平的升高,以及抗氧化酶相關基因表達下調。這一發現為解析水稻種子活力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新的視角,并奠定了開發抗逆性作物品種的重要理論基礎。
Cell | 中國農業大學楊淑華團隊破解玉米適應高緯度低溫環境的分子機制
中國農業大學楊淑華教授團隊于2024年1月21日在《Cell》雜志發表研究,揭示了玉米在高緯度低溫環境下的分子適應機制。他們發現自然變異的COOL1基因可通過增強玉米的冷耐性,提高其高緯度生存能力。這一發現為今后培育適合低溫環境的玉米品種提供了新的分子育種策略,并揭示了COOL1基因啟動子區域自然變異對耐冷性的影響。研究指出,部分現有玉米品種仍攜帶冷敏感等位基因,需引起注意。
西湖大學科研團隊首次揭示“RNA剪刀”切割全過程
西湖大學申恩志團隊在Nature雜志發表研究,揭示了小鼠體內PIWI蛋白MILI的結構及其與piRNA協作切割目標RNA的過程。這一發現有助于理解轉座子對基因組的不穩定影響及相關疾病風險。盡管piRNA和PIWI蛋白的結合能夠精準識別并切割逆轉錄轉座子的RNA以實現基因保護,但研究也表明這個過程面臨重大技術挑戰,如難以獲得純粹的PIWI蛋白以及觀察動態切割過程的復雜性。
去甲腎上腺素介導的緩慢血管運動驅動睡眠期間的腦內淋巴系統清除
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發現,常用的睡眠藥物唑吡坦可能抑制去甲腎上腺素(NE)的波動,從而減弱腦內淋巴系統的廢物清除。該研究表明,NE波動對于促進血管運動和腦脊液流動至關重要,而唑吡坦的使用可能對大腦健康產生不利影響。這一發現提示,在臨床應用中需謹慎考慮唑吡坦等藥物的潛在副作用,以避免影響腦內廢物的清除效率。
SIRPAD - 針對MAGICTOUCH PTA西羅莫司涂層球囊的全球最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完成患者入組
佛羅里達州坦帕2025年1月21日,Concept Medical Inc.宣布SirPAD試驗完成患者招募,共有1,250多名患者參與。這項研究旨在評估MagicTouch PTA西羅莫司涂層球囊對外周動脈疾病治療的有效性,與無涂層球囊相比,重點考察其非劣效性和潛在優越性。盡管該技術被認為有前景,但目前仍需更多臨床隨機對照試驗數據以指導未來治療方針。最終結果將在2026年公布。
三角梅基因組研究取得突破性新進展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等多家單位合作發表了光葉三角梅高質量單倍型基因組,這一研究為三角梅的物種進化研究、遺傳解析及分子育種奠定基礎。然而,該項目揭示出國內花卉企業參與基礎研究較少的問題,此次海南省花卉龍頭企業的首次重要貢獻顯示出院企緊密合作的潛力。盡管三角梅在園藝中應用廣泛,作為市花和省花,但其生產和研究領域仍需加強,以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